APP下载

浅谈引经药在风湿病治疗中的应用

2016-05-14张宇成徐泳芳汪悦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6年9期
关键词:风湿病临床应用

张宇成 徐泳芳 汪悦

【摘 要】 风湿病的临床诊疗过程中,根据风湿病发病部位的不同,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适当佐以引经药,引药直达病所,可以提高疗效。兹介绍在头颈部、四肢关节、躯干部及小关节部位的引经药用药经验。

【关键词】 风湿病;引经药;临床应用

风湿病是一组主要侵犯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如肌肉、滑囊、肌腱、筋膜以及免疫系统等的疾病[1],因其主要以关节、肌肉疼痛、肿胀甚则脏器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将之称为“痹证”或“痹病”。目前现代医学对此类疾病治疗常采用的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等,其中生物制剂是一种以细胞因子为靶向的高活性多肽免疫制剂,这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中药的“引经药”。中医学认为,痹证的发生发展与经络密切相关[2-3]。经络既是人体津液气血运行的通路,也是病邪侵袭人体的通道。在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脏腑失调的基础上,风寒湿热之邪趁虚侵袭,或劳累过度感受外邪诱发,风寒湿热痰瘀痹阻,经络滞涩不通,脏腑、肢节气血运行不畅,疼痛由是而作。中医虽以“痹证”概括风湿病,但由于不同的风湿病,关节肿痛的好发部位亦各有不同。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恰当的配伍引经药物作向导,使药力直达病所,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疾病治疗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将引经药在风湿病治疗中的认识浅析如下。

1 头颈部

风湿病累及头颈部者临床并不多见,其中约8%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出现颞颌关节炎,表现为颞颌关节疼痛、张口活动受限等。由于颞颌关节部位属足阳明胃经循行所过之处,临床在辨证施治时可用白芷作为引经药,配合细辛、川芎等,以开骨窍,止疼痛。此外,类风湿关节炎及脊柱关节病(如强直性脊柱炎)亦可累及颈项部,可出现寰枢关节半脱位及颈椎活动不利,颈项部僵硬不适感,引经药可选用葛根、羌活、升麻,并可与芍药、甘草等配伍以柔肝舒筋,缓痉止痛。

2 四肢关节

风湿病累及四肢关节者较为多见,其中上肢部位常用引经药有桂枝、桑枝、羌活。桂枝味辛微甘,性温,气味芬芳馥郁,其枝柔嫩,其气轻清上扬,善走上肢,具有温经通络之功[4]。正如《药品化义》所言:“桂枝专行上部肩臂,能领药至痛处,以除肢节间痰凝血滞。”桑枝味微苦,性平,祛风湿、利关节,善走上肢,尤以治肩背酸痛,经络不利为常用。《本草撮要》云:“桑枝,功专祛风湿拘挛,得桂枝治肩臂痹痛。”此外,肩臂疼痛还可用片姜黄作为引经药,片姜黄“横行手臂”而长于治肩臂掣痛[5],《类证治裁》亦云:“片子姜黄,能引至手臂。”下肢关节可选用独活、川牛膝、海桐皮。牛膝味甘苦酸,性平,其走而能补,性善下行,具有补肝肾,强腰膝,利筋骨,通经络之功效。《医学衷中参西录》云:“牛膝,原为补益之品,而善引气血下注,是以用药欲其下行者,恒以之为引经。故善治善治肾虚腰疼腿痛,或膝痛不能屈伸,或腿痿不能任地之疾。”海桐皮味苦性平,入肝肾之经,祛风湿,舒经通络,常与独活配伍,适用于下肢关节痹痛以及腰膝疼痛等症。穿山龙味苦性平,舒筋活络,祛风止痛[6]。《陕西中草药》云:“治咳嗽,风湿性关节炎,大骨节病关节病。”其可作为髋关节、肘关节、膝关节等四肢大关节之引经药,并配合其他部位的引经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此外,下肢抽筋者可选用木瓜,足跟痛者可选用骨碎补、钻地风,痛风足踝肿痛明显者可选用防己、蚕砂等。对于一身上下关节皆肿痛者,亦可多药合用,各取所需,如《本草正义》云:“颐之师门,恒以羌活专主上部之风寒湿邪,显与独活之专主身半以下者截然分用,其功尤捷,而外疡之一切风湿寒邪着于肌肉筋骨者,亦分别身半以上,身半以下,而以羌、独活各为主治,若在腰脊背膂之部,或肢节牵挛,手足上下交痛,则竞合而用之,宣通络脉,更能神应……非以羌、独之善走宣通为治,则效力必缓。”在临床应用引经药时亦需注意药物的寒热属性,如风寒湿常宜用桂枝、片姜黄、羌活、独活,风湿热宜用桑枝、防己[5]。

3 躯干部(腰骶部)

风湿病中以强直性脊柱炎最易累及躯干部,尤以腰骶部明显。腰部是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循行的部位,引经药可选用羌活、独活、鹿角片、狗脊、细辛等。狗脊味苦、甘,性温,入肝、肾、膀胱经,能固髓填精、温少阴之经、引太阳督脉之阳气,又可作引经药之用。《本草正义》云:“狗脊能温养肝肾、通调百脉,强腰膝,坚脊骨,又能固摄冲带,坚强督任、引经向导。”鹿角片味咸涩,性温,入肝、肾、脾经,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活血消肿,为强壮督脉之要药[7]。《张氏医通·脊痛脊强》云:“脊者,督脉及太阳经所过,项脊常热而痛者,阴虚也,六味丸加鹿茸。常寒而痛者,阳虚也,八味丸加鹿茸。”临床上多以鹿角片代替鹿茸[8-9]。国医大师朱良春在治疗风湿病时也常用鹿角通利督脉。细辛味辛性温,王好古谓之:“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

4 小关节部位

清代温病学派提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之说,风湿痹证日久亦可深入筋骨,痰瘀胶结,可见关节肿大畸形以及类风湿结节等。虫类药最能搜风剔络,窜筋透骨,引药入络,如全蝎、蜈蚣之品。此外,藤类药亦善走经络,祛风湿,解痉挛,对于风湿病久病入络同样适用。《本草便读》云:“凡藤蔓之属,皆可通经入络,盖藤者缠绕蔓延,犹如网络,纵横交错,无所不至,其形如络脉。”《本草纲目》亦云:“藤类药物以其轻灵,易通利关节而达四肢。”常用的藤类引经药物有青风藤、雷公藤、忍冬藤等。青风藤味苦性平,为治疗风湿痹病之要药。《本草汇言》云:“青风藤,散风寒湿痹之药也。能舒筋活血,正骨利髓。故风病软弱无力,并颈强偏废之症,久服常服,大建奇功。”忍冬藤味甘性寒,清热解毒,凉血通络,善清络中虚热,对风湿热痹或风寒湿痹郁久化热者有良效[10]。

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引经药应辨证使用,有的放矢,既要重视引经药的功能,又不拘泥于引经。引经药除引导药物直达病所外,尚发挥着主要的治疗作用。如羌活不仅可引药达肢体上部,又有祛风湿的作用;狗脊可引药入腰脊,但亦有补肝肾,祛风湿的作用;青风藤、忍冬藤不仅可以引药入骨节络脉,现代药理研究亦说明其有明显的抗炎止痛作用,可以降低红细胞沉降率和抗链球菌溶血素“O”等。因此,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结果,恰当地使用引经药,不仅可以引导药物到达治疗的部位,发挥治疗作用,而且可以起到精简药方,减药增效的作用。

5 参考文献

[1] 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97.

[2] 雷正科,雷洪涛.娄多峰教授治痹病经验撷英[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2):73-75.

[3] 吕东富.痹证用药规律研究——503例痹证临床资料分析[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03.

[4] 郭亮,吴春宝.“颈舒汤”治疗颈椎病案[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4):773-774.

[5] 施杞,谢兴文,李宁,等.引药在伤科中的运用[J].中医正骨,2005,17(6):1-2.

[6] 邱德华,石仰山.石氏伤科对引经药的临床应用[J].中医杂志,2000,41(12):757.

[7] 杨学青.阎小萍教授对“和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及组方特色[J].中国临床医生,2012,40(11):70-73.

[8] 刘宏潇,冯兴华.补肾活血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及抗骨化作用实验探讨[D].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

[9] 阮志磊,李卫卫.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病位病因病机之浅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4):57-58.

[10] 张广辉,刘国丽,李坚.试述藤类药在风湿病中的临床应用[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3):32-35.

收稿日期:2016-05-06;修回日期:2016-06-16

猜你喜欢

风湿病临床应用
出门晒太阳,风湿病患者需注意
风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出门晒太阳 风湿病患者要注意这些方面
风湿病 你了解多少
总干眼 看看风湿科
风湿病患者如何“春夏养阳”
浅析涌泉穴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