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钢琴曲《牧童短笛》与《花鼓》的异同

2016-05-14谢皓珀

艺术评鉴 2016年9期
关键词:花鼓曲式创作风格

摘要:《牧童短笛》与《花鼓》是我国上个世纪也是目前为止知名度最好最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钢琴曲目。虽然两首钢琴曲的在音乐的意境、表达的方式等方面存在巨大的不同,但是两首钢琴曲在本质上却有共同的地方,就是都能够从我国的民间音乐当中来吸取精华,并且通过我国传统的三段式的曲式结构来进行合理的布局,最终创作出了具有较为丰富的内涵而且具有生动的形象和鲜明的特征的钢琴作品。为我们以后的中国民族风格的钢琴作品的创作,以及名族精神的弘扬和时代风貌的刻画都树立了极好的典范。

关键词:牧童短笛 花鼓 创作风格 曲式

近代以来,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不断交融,在此历史潮流当中我国的钢琴音乐也随之而诞生,从20世纪的开始一直到建国之前,我国的江文也、丁善德、赵元任、萧友梅、贺绿汀等老一辈的无产阶级作曲家,用尽一生的心血创造出了真正属于本民族自己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钢琴作品。这些钢琴作品一经问世,就引起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音乐的表达,从而为我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开辟了全新的道路,为下一步民族钢琴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直到现在这些音乐作品仍然影响着我们。在那个阶段涌现出了一大批的经典钢琴音乐作品其中,《牧童短笛》以及《花鼓》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两首作品都具有较强的音乐表现力以及典型的中国民族的风格色彩,对于该两首作品进行细致而且深入的研究,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

《牧童短笛》创作于1934年,并且于当年秋季在“中国风味钢琴曲创作比赛”当中获得了一等奖。其曲式结构为三部曲式,采用西方作品当中常用的带再现的三部曲式方法来进行创作,通过对其结构特点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该作品在创作的过程当中汲取了西方作品的结构形式的同时,融入了我国民族的传统音乐的基本形式和思维。在整部作品当中,第一以及第三段采用自由式二部对位,并且采用了以我国传统的五声性调式为音乐主题的和声转换,从而使整个音乐更加的流畅、淡雅、清新。

该钢琴曲的第二段行进到了属调之上,并且采用复调音乐的形式来进行展现,在音乐的进行过程当中采用了多次的转调。并且采用了相对比较欢快的节奏,以及短小富有活力的乐句,从而使整个的音乐表现手段与前后的两段在整体音乐的表现形式以及调式上面形成较为明显的对比。

该乐曲的第三段是在第一段乐曲的基础之上采用加花等方式来进行处理,从而做到与第一段形成呼应,而且又在第一段的基础之上进行推动和不断的发展。由此可见《牧童短笛》是带再现的三段曲式,而且其本身具备强烈的中国民族乐曲的基本特征。

该乐曲的第一段以及第三段乐曲当中明显的以五声调式的骨干音来采用级进的方式来进行行进。并且整首乐曲的创作过程当中还采用了复调的方式来进行变化和发展,从而形成具有较高自由度的二部对位,整首作品的旋律线条相对比较明朗和谐,而且整体的线条比较简洁利落,整体上具有较为浓郁的民族气息,在整个旋律的行进当中让人们不由的想到在万物复苏的春季,两个牧童骑在水牛的背上,一张一弛的吹着笛子,漫游在田地间。到了第三段,该乐段通过进行加花处理。使得整个旋律线条更加的优美而且不失细腻、流畅但是又具有较强的生动性。整首乐曲通过频繁的进行调式的转换、明快的曲调以及充满活力的节奏来畸形结合,从而更好的田园生活当中的生机勃勃。

总的来说,《牧童短笛》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具有中国传统的民族调式的结构风格,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进行了更加细腻而且准确的表现。整首作品形象的表现出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而且对于我国传统的人文情怀也进行了细致的展示。毫无疑问《牧童短笛》是我国钢琴发展早期最具有民族风格的钢琴曲目。《牧童短笛》的诞生标志着我国的钢琴作品的创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创作里程,这对于我国近代的钢琴作品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46年作曲家瞿维创作出了另外一首具有强烈地方民族色彩的钢琴独奏作品《花鼓》,这也是我国解放区第一次出现的钢琴音乐作品。该作品结合了江苏民歌《茉莉花》以及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曲调,并且在这两首民歌主题的基础之上进行变奏,有层次的进行展现而且通过复调的手法来将两个主题进行不断的变化和交织,来推动作品往前发展。从曲式的整体结构来看,《牧童短笛》以及《花鼓》都是由三个部分来组成。但是二者之间也存在一些不同的地方,主要是曲式上《花鼓》在三段曲式的第一段前面增加了一个长度为4小节的引子,并且在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加了一个长度为14小节的间奏,这种安排的方式与节奏型与我国安徽地区的民歌《凤阳花鼓》较为类似。

在整个音乐的表现方法上面,《牧童短笛》与《花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首先在整个曲式的布局上面,《牧童短笛》采用了慢—快—慢的布局方式,而《花鼓》则采用了引子的方式,通过引子以及间奏采用欢庆锣鼓的节奏类型,从而在整个乐曲的一开始就营造出一种喜庆而且热烈的场景,而《牧童短笛》所营造的是一种更加具有田园风格的音乐内涵,这也是二者之间存在的一个较大的不同。

在音乐的取材方面《花鼓》的第一段以及第三段采用的是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音乐素材,乐曲的第二段则采用了江苏民歌《茉莉花》的音乐素材:

在整个乐曲的调性布局上《花鼓》也与《牧童短笛》存在一些不同。在第三部分《花鼓》不像《牧童短笛》一样来再现第一部分所采用的调式调性,而是沿用了第二段所采用的调式,并且在此基础上将主调的旋律进行变化:

在整个织体的运用上面,相比《牧童短笛》,《花鼓》更进一步的进行了发展,首先它同样运用了复调的手法,并且将安徽的传统民歌《凤阳花鼓》以及江苏民间小调《茉莉花》的音乐素材进行有机的整个,并且通过浓郁的和声效果、紧凑的音乐节奏以及充分拓宽的音区来将整个作品的喜庆氛围推向了高潮。

如果单纯的看两首钢琴曲的音乐织体来看,《花鼓》的织体运用相对更好而且更好的发挥出了钢琴应有的表现力,在和声上面《花鼓》也相对更加的简洁而且朴实。整个钢琴曲的一开始通过断奏的方式来进行锣鼓的模仿,而且整个作品当中运用了很多的八度音型,从而创造出更加宏大而且壮观的印象效果,而且通过八度音型的应用也更好的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在作曲的过程当中,作曲人采用了具有创造性的音乐织体,从而更好的将两种不同的民间音乐元素进行糅合。从而更好的体现出人们欢聚一堂,欢歌热舞。而且这对于更好的展示出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花鼓》的创作为后人创作富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钢琴曲和刻画时代精神,树立了典范。作品题材新颖,内涵丰富生动,性格明快开朗,感情真挚淳朴,反映了新时代人们积极向上、开朗乐观的精神风貌。《牧童短笛》与《花鼓》以其独创性的艺术成就,为中国钢琴作品宝库增添了夺目的光辉,成为后人喜爱和学习的范本,由此也奠定了这两首作品在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史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旭良.试论贺绿汀的钢琴曲[J].钢琴艺术,1997,(03).

[2]孙云鹰.复调音乐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魏廷格.中国风格钢琴性比赛观后感[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

[1]谢皓珀:遵义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花鼓曲式创作风格
探访“东方芭蕾”颍上花鼓灯“老带新”接力传承
走进“中国花鼓之乡”山西翼城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王企仁:创新不断的花鼓传承人
中国学院派艺术歌曲创作的典范
渡边淳一作品的文学特色
浅析中国油画的绘画特征
门德尔松《春之歌》分析
“共性写作”时期的非典型曲式中的典型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