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2016-05-14陈建英

关键词:课外阅读现状策略

陈建英

摘要:语文课外阅读是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之外,以学生自己的阅读为主,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探索、创造和应变能力为中心,通过阅读、观察、分析、研讨等形式,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学习活动。它完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辅导与参谋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开拓视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关键词:课外阅读;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9-053-2

阅读是学生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学习、吸收知识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的能力。阅读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而且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阅读能力能为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语文课外阅读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相当大的比重。

一、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农村初中由于受知识本位教育观的导向和现实中考压力的影响,学校和教师受到中考评价机制的影响只追求分数。学校的图书馆虽然近几年逐步建立,但是图书馆里还都是一些旧书,时代性不强,也不经常开放,导致学生没有课外阅读的资源。近几年开设的阅读课也形同虚设,没有专职的教师。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也很少鼓励学生甚至反对学生去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使得学生没有兴趣去阅读。农村家庭大部分家庭藏书甚微,大部分家长对于“课外阅读”这一概念表示不解,只重视孩子考试的分数;大部分家长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劳作之余,很少去阅读书籍,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也不支持甚至不允许孩子看与学习无关的书,更谈不上去督促子女博览群书了。农村中学一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学校、教师、家长都寄以升学的愿望,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练习。根本就挤不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另一部分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随着农村网络的普遍,有点空闲时间就花费在网络上,打游戏,聊天,看电视等,根本就静不下心来,也没有心思去进行课外阅读。这种种因素导致农村初中课外阅读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二、加强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

1.学校要创设营造课外阅读的场所和氛围

学校图书馆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图书馆意识,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检查工具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现在农村初中已基本建起了图书馆或图书室,但他们的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学校要真正开放图书馆,课外阅读指导课可以组织学生在图书馆进行,让图书馆课外阅读深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同时学校还可以在校园和班级里建立图书角,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互相传阅更多的图书,分享课外阅读的成功与喜悦。学校营造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除了要提供场所资源外,还应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文学欣赏课,诗歌朗诵会,演讲赛,文学社活动,甚至学校对学生的各项奖励以赠书的形式等等,为学生倾心打造展示课外阅读风采的平台,以此来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外阅读。

2.教师改变观念,加强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方法

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教师要确立“大语文教育”的观念,重视阅读教学,还学生课外阅读的自由。我们不必为学生读书过杂而担心,而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与阅读理论为指导,为学生自由漫步书林而创造条件。

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是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语文阅读的教学中,教师不应是照本宣科“满堂灌”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自己去感受,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课外阅读指导也是如此。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名著阅读是《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师可以先布置学生用一星期去阅读,然后开设讨论课或读书辩论会,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节来谈谈自己对汤姆·索亚这个人物的看法。这样既能促使学生去阅读,了解故事,去获取丰富的知识,又能说出对汤姆·索亚的独特感受,提高学生的鉴赏、表达能力。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激发、引导和培养学生阅读的热情,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并不断成长着,然后开始自觉的去阅读。

其次要做好课外阅读书目的推荐工作。由于农村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带有随意性、消遣性和欣赏性,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兴趣爱好等特点配合教材,引导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计划,推荐课外读本。如每天要有一小时以上的阅读时间,除了完成每学期语文课本上的名著阅读外还可推荐一些散文和经典小说等。让学生有适合自己的书读。

第三教师要传授方法。有了阅读兴趣、习惯、读物之后,教师要传授方法。《新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应“具备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来提高阅读效率。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用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确实读书之法,大致可分为精读,略读,浏览。对一些名家名篇,精彩篇章用咬文嚼字、深思熟虑的精读法;一般欣赏性的作品,多数用“观其大意”的略读法;对一些报纸可浏览搜集信息资料。学生掌握了阅读的基本方法,就可以去选择适合自已的作品,进行独立的阅读。学生坚持精读略读和浏览相结合,才能使课外阅读既有质又有量,从而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

第四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要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对文章中的重点句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段,要分门别类地记下来,熟读成诵,并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读后可以练练笔,写心得体会或对精彩片段进行仿写等。这样学生读与写有机结合,课外阅读的成果就会得到巩固,阅读质量就会提高。同时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得到提高。

第五教师一定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教师布置课外阅读任务以后一定要定期组织交流、检查。教师可以分阶段地开展一些活动,如召开读书报告会,开展读书笔记展览评比,读书经验交流会,举办读书知识比赛等等。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把被动变为主动去猎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种类型的信息材料,及时记录自己的体验,从而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总之,加强对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教师要结合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并遵循系统性有效性规范性原则,帮助学生逐步走向兴趣广泛,知识多元的较高层面的阅读境界。

3.家长要积极配合

学校、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让家长了解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等方面的重大意义,以此来赢得家长的积极支持。

家长要配合教师了解孩子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经常提醒并督促孩子及时完成阅读任务。家长还要多带孩子到图书馆或书店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书来读。在家中,劳作之余,家长也可以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阅读书籍,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的家庭氛围。

“腹有诗书气自华”,“知书达理”。阅读是一种生存方式,阅读影响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学生学会自主阅读是适应未来社会的必然要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伴随人一生的。阅读应该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是不乐观的,我们的学校、教师、家长要积极拓展渠道,想方设法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让学生翱翔在书海中。让阅读成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受益的好习惯。让“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成为新时期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一个新追求。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现状策略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