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创设智慧而灵动的高中历史课堂

2016-05-14杨建忠

关键词:灵动高中历史教学高效

杨建忠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课堂上不只是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分数,而要更关注学生的未知世界、生命感知,给予其人生以智慧的启迪——教师应该是充满智慧的人,课堂应该是智慧的课堂,课堂要以教师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笔者认为,智慧的历史课堂应该是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协调发展并被学生接受的课堂。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灵动;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9-039-1

一、引趣激疑的有效导入——彰显师者智慧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作为一堂课的首要环节,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如在讲必修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课时,可用“三大件”来导入新课:“无论是70年代、80年代、90年代,还是如今的21世纪,男女谈婚论嫁,常以‘三大件作为物质基础。但不同的年代,三大件的涵义却是不同的。‘三大件的不断变化说明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那么大家知道这种变化得益于什么吗?这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学生都喜欢和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越是贴近生活,越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而历史知识往往被认为和生活无关,因而大多数学生都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这种以贴近生活的“三大件”作为课堂教学的导语,自然令学生们听起来自然津津有味、兴致盎然。

二、积极有序的小组探究——体验历史智慧

小组互动学习较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习理念,具有生命活力。从操作层面上看,小组互动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如下:问题的设计——个人独立研究——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师生总结。其目的是让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体验、认知、感悟历史的智慧,也就是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有“神入”到“神出”的历程。而小组互动合作探究中的关键是问题的设计。历史教学无论是出发点还是归宿都是看学生学到了什么,而不是教师教了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吸引学生的主动思维,不但使学生学会思考,更重要的是学会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

设计有效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问”学生也想知道的疑点。学生有疑的问题才能引起学习探究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如在选修一《梭伦改革》的教学中,可以将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做一比较,通过比较再提问: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发生在同一个时代,为何改革的结果却大不相同,一个走民主之路一个走专制道路?通过设问使学生在有疑、追疑、思疑、释疑的心理追求过程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从而总结出改革使两国出现差距的原因。(2)问题难易适度。问题的设计要符合他们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特点,既有一定的难度,又必须能够让学生通过探究和从可靠途径获取的历史知识来解答。(3)问题要有启发性。启发性提问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把握历史规律的创新能力。如:“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分析”教师提问:有人认为二战的爆发乃希特勒一人挑起,你同意该观点吗?为什么?学生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分析、理解、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讨论和质疑,老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把相关问题或疑问一一归纳,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就迎刃而解了。最后得出结论:二战爆发的根源是帝国主义固有的矛盾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德国随着其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意大利和日本不满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赃结果,企图建立地区霸权。希特勒挑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这场灾难空前的战争不应该由希特勒一人承担责任。该观点片面地强调了个人的历史作用,忽视了历史现象的本质。学生在探究二战爆发的原因时,设计了“假如我生活在那个年代,该怎么办?”“假如我是当时一位德国高级军官,我是否能遏止希特勒的邪恶罪行?”这两个问题。(4)从现实出发设计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也有利于学生摆脱书本的束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以史为鉴”、“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水到渠成的情感升华——感悟人文智慧

情感态度价值观既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情感教育的终极目标。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就是养成健全的人格。新课改以来,专家们也呼吁:历史教育要回归到正确的价值取向上来,要回归自然、回归人本。虽然我们追求这终极目标,但任何教育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更应该如此。所以笔者认为,真挚情感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分为“以知识点燃情感——以情感反思历史——情识交融”这样的三个层次。

有教师在设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五四运动》一课时,当完成对五四历史的全面认知和体验后,利用体验过程中一组小短片循环播放,并设计铿锵有力的画外录音进行小结:

随着时间的推移,五四的呐喊声离我们愈来愈远;倒在北洋军阀枪口下的学生们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走向历史记忆的深处。但是是他们使“五四精神”成为永恒,这种永恒赋予了“爱国主义”不灭的色彩。“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爱国就是一种责任。寒风里,你为母亲抚平她凌乱的头发;人潮中,你随手捡起地上的废纸屑;汶川地震时,你慷慨解囊……爱国如此简单。它就是“关爱他人的精神和责任”。由此我们理解到五四的精神之所以永恒,是因为时代赋予了它新的色彩!

此时的课堂鸦雀无声,但课堂中的每一个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人文的种子已在这里开花。

实践告诉我们,智慧的课堂,应该给学生精神享受和多种收获,并在潜移默化中完善学生的精神境界。这一切的关键是教师,“智慧的课堂”来自“智慧的教师”,教师的专业素质的境界决定着他的教学境界,正如赵亚夫教授所说:“当教师们拥有真理的时候,有谁能够妨碍他们创生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思想呢?”泛观博取的阅读,内省自觉的批判反思,脚踏实地的锐意进取,拥有了这样的信念和行动,路,将会越走越宽!

猜你喜欢

灵动高中历史教学高效
在阅读中点燃激情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诗意的语文 灵动的课堂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实验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教材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