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放风筝的感觉演唱高音

2016-05-14王仁飞

艺海 2016年9期
关键词:声区假声女高音

王仁飞

[摘要]高音,学唱歌的人都梦寐以求,特别是男高音,在音乐上又被称“难高音”,足见高音之珍贵。如何才能获得歌唱的高音?又如何摆脱高音的“恐惧症”?到底唱高音是什么样的感觉?一直是声乐爱好者在探求的问题。

[关键词]放风筝高音声乐

一、正确的呼吸与用气过程

(一)歌唱呼吸的过程。歌唱的呼吸是一种艺术活动,除了继续呼与吸的气体交替外,还要服从音乐和演唱感情的需要,对气息加以控制和调节,使其有弹性、有节制、有力度。歌唱中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更利于人体的歌唱,能发挥呼吸器官的最大功能和作用,其吸气有两点要求:1、吸气的时候,两肩和上胸不许上抬,2、以横膈膜为中心组织的躯体气环要充满气。另外,呼气也有两点要求:1、呼气的时候,呼出的气流要均匀柔和,有往上往后的感觉,2、呼气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轻柔,平稳地保持住吸气的状态和感觉,然后让小腹自然回托,把气流缓缓地呼出。

(二)歌唱的用气方法。用气与呼气是不同的,最大的区别在于歌唱时用气要做到有计划、有控制地配合音乐表现,根据需要合理均匀地使用气息,在保持腰腹部肌肉群吸气后扩张的前提下,用小腹下部的肌肉均匀收缩力量来用气。但是腰部、上腹部和胸部始终不可以塌陷,甚至胸部要比吸气时有更强烈的扩张感,也就是经常所说的要保持吸气的状态歌唱。这样就可以防止一系列的错误动作,例如喉咙的关、卡,以及耸肩、伸脖子等。在每一乐句后部,也就是气息快用完时,仍然保证腹部上半部分肌肉的支持,利用腰腹部肌肉群向内收缩的力量排空肺内的气息,反之就会出现气越吸越浅,越长越僵的情况。“正确的用气感觉是把全部吸进的气,全部变成声音流出来。”

(三)歌唱吸气与呼气的控制方法。姿势对形成良好的歌唱呼吸是非常重要的,头部端正而不僵硬,脊柱伸直而不松垮,胸部稍有抬起,双脚站稳,使整个身体有支撑的直立。吸气时,鼻腔和口腔是开放的;整个上颚有一种向上翻起的感觉,支点在门齿内侧;下颚完全放松,可以左右上下自由活动,喉咙打开,使气息完全畅通;胸腔和腹腔“向外打开”,有一种十分开阔的感觉,要始终保持,绝不塌陷;腰腹肌肉膨胀,横膈膜下降,气息深深的充满肺部,如同闻到沁人心脾的花香。而呼气在于小腹、两肋肌肉,以及横膈膜的收缩,其他呼吸器官还是要保持原来的感觉,这时的呼气作用一是保持声音丰满圆润,并可以继续进行;二是排除余气,腾出肺内空间,以便吸进下一口气。吸气不能过深,否则使胸、腹部僵硬,影响发声的灵活和高音的准确,吸气时不要有吸气的摩擦声响,否则,不仅影响歌唱的艺术效果,还会使吸气不易深沉,影响气息的支持。呼吸是人类的本能,虽然歌唱的呼吸与日常的呼吸有很大区别,但是他们都是依靠肌肉群运动改变体内压力,使气息自然的进出肺部。所以,我们绝不要对歌唱呼吸过于紧张,产生恐惧心理,尤其注意腰腹部和两肋的扩张感会使身体各部位更加放松、灵活,以免僵化。每个乐句结束后,放松喉咙,气息就会无声无息地流进来。

二、人声的分类及高音音色的特征

就艺术歌唱而论,人声的分类是一种科学地对人的艺术嗓音进行归类,一般将声音分为六个声部:即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等各三类。事实上,在划分歌者的声部时,音色才是确定歌者声部类属最关键的条件。

男高音:音色明亮,音质清脆、悦耳,具有金属般的光泽色彩。男高音又有抒情高音和戏剧高音之分,前者音质更具纯净、柔和、漂亮的抒情性;后者则是音色雄壮、坚实、高音明亮,低音厚重,音域宽广充满戏剧性,适宜演唱刻画人物心里变化较强的声乐作品。

女高音:有花腔女高音、抒情女高音、戏剧女高音之分。花腔女高音,音色清亮,轻巧华丽,灵活清脆,线条流畅,在高音区演唱能力较强,演唱各种装饰音及华彩乐句、乐段是轻松自如;抒情女高音,音色清丽甜美,明亮又不失润泽,在高音区声音变化十分畅达方便,适宜演唱抒情、优美、柔和,具有富于歌唱性线条的声乐作品;戏剧女高音,音色丰满,音质较粗壮有力,极富戏剧性夸张的歌唱应变能力。

三、音区技巧训练

掌握演唱音区技巧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有利于得到气息的支持,解除喉部的束缚,从而不但使声音松弛流畅,还能扩展音域,获得头声,增强声音的华彩性和穿透力,更重要的是能延长演唱者的歌唱寿命。发声的柔韧性除了与发声体振动频率的高低和发声体大小、长短、粗细、厚薄、张力等因素有直接关系外,歌唱的呼吸正确与否更是关键。在柔韧性与连贯性的训练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的练习技巧:1.加强横膈膜的支撑力,建立正确的气息对抗力量,在歌唱中巧用气息,即便是在演唱大跳音程段落时也要求气息稳健、连贯;2.打开喉咙,稳定喉器,构建良好的喉咽通道,加强喉舌对抗,会厌灵巧上抬后倾,使咽壁坚挺而具有张力;3.注重真假声比例及在各声区的调配;4.注意元音之间的平稳转换及连贯。

渐强与渐弱的训练,是歌唱中常用的特殊技巧与手法,它不仅为旋律线条增添了动感和活力,有助于深化词意和情感变化的过渡,推动音乐的起伏和高潮,而且也有利于增强音乐的戏剧效果,进而紧紧抓住听众的听觉及心灵。在演唱中,要灵活自如地控制好渐强渐弱,必须做到:1.轻重强弱的变化要注意运用气息的合理增减,并通过横膈膜和腹肌对呼吸的控制来实现;2.调整共鸣腔体及口型开合大小,并加强对声带张力的控制;3.欲强先弱、欲放先收,加强对渐强渐弱的把握,深刻理解渐强渐弱的表情意义和美的内涵。

四、唱好换声区和共鸣音

(一)真声和假声在换声区的运用。真声是人声艺术的一种发声方法,传统戏曲唱法称为大本嗓或真嗓,它的发声生理机制近似于“胸”声的特点,音量大、泛音多,接近于生活语言发声,常用于中、低声区。真声发音自然、咬字清晰,但唱高音困难,一般只在小字组的c1到小字二组的F2之间。真声发出时声带作整体振动,边缘较松弛,两侧声带紧密靠拢,室壁略内收,会厌低垂,气息经过声门激起发声时,声带呈横向(内外)振动,声门关闭的时间远远超过开放的时间,因此耗气量较少。

假声是指演唱时通过有意识的控制而只使部分声带发声振动所发出来的声音,这种声音比由整个声带都振动的“真声”要高要弱,而且音色有一种晶亮透明的感觉。发出优美假声的关键是要有比较高的发声位置,在运用假声时要注意真假声之间衔接转换的光滑流畅,不能有断裂。一般来说,假声比较缺乏力度,但在必要时也可以将假声转换成一种半真半假的音腔,混入真声。

混声就是真假声的结合,只有真声与假声混合在一起,声音的衔接才不会有痕迹,声音才不会虚和空。所以学会换声点的过渡也就学会了混声的唱法,而假声位置对解决歌唱声音的统一是大有好处的。

(二)共鸣音的感觉。歌唱者在没有把握歌唱技巧时,声区的区分痕迹艮明显,在声区变换的地方往往会出现破音或音色、音量的不统一。每个人的声区从低到高所用的真假声比例是不一样的,如何处理各声区各部分的真假声比例,特别是从中低音到高音的过渡,即唱好换声区,是实现在歌唱中声区统一,声音流畅以及获取宽广音域的相当重要的—个环节。其中,用得最多的是“关闭唱法”,它是解决换声区乃至唱好高音的金钥匙,采用此种唱法的目的是要减轻声带的负担,充分发挥共鸣的作用,使歌者能唱出一个不费劲而又响亮、光彩的高音。

众所周知,上部共鸣主要是唱高音的共鸣区,也就是声区中的头声区,以头腔共鸣为主,是高音的共鸣器官,即鼻咽腔的共鸣器官。用高位置的“鼻音”来进行发声歌唱,发挥其音色的声音,充分的利用鼻腔共鸣进而充分地开发整个上部共鸣腔体。这样再配合以良好的,正确的歌唱呼吸支持,那么,人们所强调的声音高位置,混合的头腔共鸣,混声等就比较容易获得,练唱高音就没问题了,也可以消除对高音的“恐惧症”。

五、高音的放风筝式感觉歌唱

相信大家都放过风筝,风筝无论飞得多高,都受控于人的掌控,靠一根细线,而且放收都不需要太用力,灵活轻松,虽然风筝一直在高空飘着,但只要控制风筝的线足够结实,就能稳稳地把风筝控制在自己的手中。由此,联想到声乐高音的演唱,当演唱到作品的某句高音区的音时,其实只要声音的音高到了,保证气息充足,正确运用上面的演唱方法,并不需要用太多的力;另外歌者只需保持对气息的灵活控制,再根据作品的需要灵活适度的收放气息来调控声音的音色和音量大小即可,且更有利于作品的演绎完美。当然这也需要歌者自身条件和对技能的掌控能力要扎实,才能实现对高音的良好把控,把高音唱得更加收放自如和优美动听。

(责任编辑:晓芳)

猜你喜欢

声区假声女高音
遥远和她女高音独唱
长空万里
——为女高音而作
祖国,我是你的一首歌
谈声乐“真声”与“假声”演唱技巧
假声在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声乐演唱中换声区的训练方法
浅谈声乐的歌唱技巧
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中假声的有效利用
论民族唱法教学的基本结构
搭建声音转换和统一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