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戏曲司鼓

2016-05-14程湘波

艺海 2016年9期
关键词:司鼓齐白石乐队

程湘波

[摘要]司鼓既是戏曲乐队的演奏员,也是戏曲乐队的指挥员,更是戏曲舞台表演节奏的掌控者。其通过手势、“鼓点”语言与乐队和演员进行交流;通过对剧情的理解,准确无误地处理各种节奏类型,如唱、念、做、打等;对剧情发展的启、承、转、合进行阶段性的扩展和推进,从而达到渲染剧情,衬托人物的目的,使剧情在有限的时空里得以完美展现。

[关键词]司鼓戏曲打击乐

司鼓,亦称鼓师,其既是戏曲乐队的演奏员,也是戏曲乐队的指挥员,更是戏曲舞台表演节奏的掌控者。戏曲舞台上,剧情的演绎、人物的行动、矛盾冲突都是在有限的时空里完成的。司鼓通过手势、“鼓点”语言与乐队和演员进行交流;通过对剧情的理解,准确无误地处理各种节奏类型,如唱、念、做、打等;对剧情发展的启、承、转、合进行阶段性的扩展和推进,从而达到渲染剧情,衬托人物的目的,使剧情在有限的时空里得以完美展现。

笔者从事司鼓工作十余年,曾在二十余个剧目中担任司鼓,深知司鼓在戏曲舞台表演中的作用,以及与演员配合的重要性。下文笔者根据多年的艺术实践,就司鼓谈谈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一、戏曲音乐的指挥

司鼓对于戏曲音乐节奏的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戏曲表演中,音乐占据着半壁江山。唱、念、做、打这四功中,一个唱字当头,足见音乐在戏曲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和分量。

作为音乐指挥,司鼓要正确领悟编导意图,透彻理解剧中的人物情感及情节发展,与乐手和演员达成完美的默契与共识,努力构建演奏员和演员间沟通的桥梁,进而才能将音乐所具有的感染力与震撼效果充分表现出来,将剧情推向高潮。

二、打击乐的龙头

戏曲乐队一般分为文场面和武场面。文场面指管弦和弹拔,武场面指的是打击乐。打击乐主要通过力度、速度、节奏、音响的变化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和肢体动作,并对演员的表演进行美化和夸张,进而起到强化矛盾冲突,渲染舞台气氛的作用。作为打击乐的龙头老大,司鼓以其独特的手势语言和“鼓点”套路指挥着下手(大锣、小锣、钗),一套快慢有序、轻重适度的锣鼓经,更是担负着承上启下,将剧情、人物、音乐完美地衔接揉和在一起的使命;而且,在司鼓的精心设计和指挥下,打击乐时常起着加强气氛、稳定情绪和节奏的作用。

三、掌控整体节奏

戏曲艺术是时空艺术,而且是有限的时空艺术。每一出剧目的演出都有着时间的限制,但即使是同一个剧目,每一场演出的具体用时也会有所不同。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原本一出用时两小时的戏,某天演出用时不足两小时,而某天演出用时却超过两小时,此种情况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1、场地因素

演出是需要舞台的,而舞台的大小以及设备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演出的用时。大小不同舞台,角色出场亮相、圆场等,演员走的台步数就有较大差别,耗时必定长短不一,这是最浅显的例子。

2、再创作因素

舞台艺术不同于影视艺术。影视艺术是一次性完成创作的,一旦杀青就不可更改,而舞台艺术却是可再创作的。每一场舞台演出,作为演员都可能有新的灵感和创新,绝不会是简单的重复,由此也就必然地有所差别。

3、演员因素

戏曲舞台表演最终是由演员来完成的,而演员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直接决定演出的成败和用时。作为整个演出节奏掌握者的司鼓,遇到上述情况时一定要随机应变,稳妥地把握好演出的整体节奏,按照导演的要求,适当地微调演出节奏,力争做到延时不拖戏,减时不掉戏。

由此可见,司鼓既是戏曲乐队的指挥,更是戏曲舞台的大脑和中枢。司鼓的工作态度、精神状态和业务能力,以及对剧目的理解和熟知程度,直接决定戏曲舞台表演的成败。“一台锣鼓半台戏,两根鼓签掌乾坤”,这形象地说明了司鼓在戏曲舞台演出中的作用与地位。

四、与演员的配合

虽说司鼓在戏曲舞台演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舞台上占突出地位的始终是演员。一台完整的演出主要是通过演员的表演、乐队的伴奏来完成的。因此,演员与司鼓的关系犹如红花与绿叶。

就艺术创作规律而言,司鼓应与导演、演员共同分析剧本,了解剧情,深入剖析人物性格及身份,与演员一道共同设计和安插锣鼓经。因此,什么样的人物和情景配什么样的锣鼓经,哪段身段的鼓点该火或温、宜快或慢,这就需要司鼓与演员共同设计、密切配合。

例如,我院创作上演的大型花鼓戏《齐白石》(该剧荣获第五届湖南艺术节田汉大剧目奖)中有这样一场戏:当齐白石得知挚友徐悲鸿去世后,他悲痛欲绝、心急如焚地赶往徐府悼念。由于时空限制,导演没让演员(齐白石扮演者)下场,而是让演员在换景的同时以“小圆场”赶到徐府,而且用时不得超过十五秒。熟知戏曲舞台表演的人都知道,一个“圆场”说近,几步或几里;说远,几十里、百里、千里或万里。演员的“圆场”一般都配有身段和锣鼓经,怎样给这不足十五秒的“小圆场”配上适当的锣鼓经,以求准确地表现出齐白石的内心世界,为此我与演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一致认为,“小圆场”要表现的是年逾古稀、持着拐杖的齐白石正一步一颤、气喘吁吁、心急如焚地赶路。因为时间的限制,这就要求演员在表演时的桥路(身段)不宜过分夸张,鼓点也不宜大打。于是决定按照传统程式套路给这“小圆场”配上“小水底鱼”,节奏为中速:册册 册册退 册退册 此退此内 册此退 此内册 册退此退 此册退 册退此内 册O。

但经过排练发现,传统的“小水底鱼”不但节奏过于呆板,而且限制了演员桥路的施展,不能充分表现出齐白石悲痛万分,心急如焚的内心活动。在几经反复思考并征得导演和演员的认可后,我把传统“小水底鱼”进行拆段并加以改良,一板一眼地跟着演员的桥路和节奏走,而且节奏也由原来的中速转为先慢而后紧。改良后的“小水底鱼”按剧情和演员的桥路分三段进行:先三下慢小锣,册册册,按着演员撩袍、转身、抬脚的节奏进行,再渐快,退此退此……退打此册。打演员一步一颤的桥路,然后用退此退此任意延长的鼓点,由慢渐快,由轻加重一直把演员送到徐府。这样一来,既充分体现了齐白石悲痛万分,心急如焚的内心活动,也使得演员表演时的桥路显得顺畅自然。演出实践证明,这段不足十五秒的“小圆场”戏非常成功,也得到了同行的一致好评。

经过此次排练和演出,我深深体会到作为司鼓不仅要熟知剧情,了解人物,而且更为关键的是要熟悉演员,只有充分了解演员的唱、念、做、打的特点,才能为演员量体裁衣配上适当的锣鼓点。当然,演员也要熟知司鼓和锣鼓经。因为在戏曲舞台上,演员的唱念做打都不是随心所欲的,都是受节奏限制的。如果演员不熟悉锣鼓经,心里就不会有节奏,整个舞台表演就会变成你(司鼓)打你的,我(演员)唱我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杂乱无章的场面。所以司鼓和演员要彼此十分了解,才能配合默契、珠联璧合。

结语

总而言之,司鼓在戏曲舞台上的创作不是孤立的,需要与导演,尤其是要与演员共同探讨、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司鼓应与演员一道深刻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结合演员的唱腔及身段,细致准确地处理伴奏节奏与力度,对剧情进行渲染,进而实现对剧中人物内心的充分外化,以求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责任编辑:尹雨)

猜你喜欢

司鼓齐白石乐队
花的乐队
雨浥红蕖冉冉香
·齐白石
齐白石买假画
第七届江西艺术节·2019年江西省优秀青年戏曲演奏员展演剧照(一)
戏曲司鼓在演出中的作用探讨
花的乐队
乐队指挥
齐白石·书画作品选
戏曲司鼓在演出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