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玫瑰三愿》创作技巧分析

2016-05-14赵楠

艺海 2016年9期
关键词:曲式大调乐段

赵楠

[摘要]本文重点从《玫瑰三愿》音乐作品本体创作、曲式分析来论述这首艺术歌曲在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玫瑰三愿》创作研究曲式分析了三个音乐段落,依次为引子部分(1至3小节),歌曲A段(4至12小节),B段(13至28小节)三段。并且在这三个乐段之中调式调性存在这相当大的差异性。首乐段运用了E大调;第二个乐段运用的调子是从E大调转为B大调;第三个乐段运用的调子比较丰富,呈现出自B大调至E大调,然后转变为e同音小调,最后又落到了G大调之上,与开始的音乐调性形成首尾呼应。这种丰富而多变的调式调性在创作的过程当中之所以如此安排,主要是与作者个人主观能动性存在很大的关联,其遵循作品之中对于情感表达的客观需要,而采取多样化的调性,从而为欣赏者营造出一种旋律方面的回旋往复的状态,整部音乐作品呈现出自然而流程的完整性,充分地反映了作者对玫瑰的热爱之情。另外,在此部作品的钢琴伴奏来看,和声方面运用了四度和五度平行伴奏的手法,其织体表现上除了运用钢琴伴奏之外,还以小提琴低音持续音作为辅助,这种小提琴伴奏在整部乐曲之中多处可见。

二、《玫瑰三愿》的曲式分析

从《玫瑰三愿》的曲式结构来看,主要涵盖了两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其歌词句法和旋律句法的相同性与差异性之上。首先,在结构上词和曲保持一致。这种结构除了特定的起兴与结束之前的音调结构之外,其歌词与旋律句法的结构是具有着一致性的,一般均是以7句式而呈现的。存在差异的地方时,歌词常是比较严格7句式的结构,而在旋律方面常由于即兴演唱而未对这种结构加以保持,有所打破,因此而造成一定的差异性。

上例中歌词是一种严格的5句体。从旋律结构而言,是为(1)+2+3+2+(2)+3,其中2+3+2+3为主体的四句式非方正结构。另外在词和曲的不同之处这一方面,主要指《玫瑰三愿》之中的歌词句法和旋律句法存在差异性的情况。不管歌词有几句,都可以按照歌词押脚的情况与旋律的即兴发展需要而决定落音。这样通常就会导致旋律的结构与歌词的结构不相一致,产生一种非对称和非平衡的美。另外由于歌词句式的统一性也导致了它的旋律句式发展变化更加规整,通常曲式结构常见一段曲式。然而不管句式怎样变化,在起兴句后的第1句必须结束在主音之上。在音乐的发展之中,段落结构和曲式按照歌词变化和不同的演唱者也会有所变化,但是当出现了同志格的呼应句,旋律则一定导向全曲结束句而完满终止。

在谱2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运用了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构成了音乐的和弦旋律。此种五声调式的运用,真正凸显出士心艺术创作中对传统元素的汲取和表达。整部作品运用2段体,在这一抒情的行板之中作者的情感犹如潺潺流水一般伴随着和谐的音符流淌出来,得以真切的表达。值得注意的是作品音组部分乐句的主体成份运用的是三和弦的分解和旋。首乐段旋律起伏不大,以级进式而逐步展开。在这种起伏变化趋于平稳的音符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作者细腻而温和的感情。

结论

黄自先生的《玫瑰三愿》是一部具有相当艺术价值的成功之作。《玫瑰三愿》作为我国著名艺术歌曲之一,它具有民族的文化风格和西洋和声作曲技法的特点。它是当今音乐院校声乐系必唱曲目之一。《玫瑰三愿》这首歌曲可以说是借花以诉愿,将作者自己的满心报负和理想藉花吐露。托物喻人、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似乎是古今中外的词作家和曲作家们最爱表现情感投注的方式,《玫瑰三愿》就是这样一首经典歌曲。

(责任编辑:杨建)

猜你喜欢

曲式大调乐段
贝多芬降E大调奏鸣曲Op.81a“告别”第一乐章三个不同演奏版本的比较
G大调随想曲
变体曲式的“再变”及结构范畴的结合
美学视角之乐段辨析
江南丝竹器乐合奏曲《三六》
论并列曲式的审美特征
论曲式学中复乐段的辨析问题
演奏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KV216》的预先准备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
音乐作品分析教学内容中的“非常规”曲式类型
——以乐段范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