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2016-05-14王强
王强
【摘 要】“新课程”要求我们提倡素质教育。作为语文这一门功课,其素质教育应分为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两大方面,而其中语文能力的培养,重在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这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反映,在语文教学中即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写作训练。
【关键词】新课程;激发;兴趣;表达能力
学生从小学开始写作那一刻起至今。他们就养成这样一个习惯:一提到写作就头疼——感到无可奈何,不知从何写起。小学的作文是从口头说话课开始的,可到了初中阶段以后,则是按课本上的作文序列进行书面写作训练,从而构成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来完成语文任务。但是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从口头表述转向笔述为主之后,如再要他们像笔述那样用口头表述出来,那就十分困难了。所以有许多中学生是很能写,但是不会讲。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去面对这些问题?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因势利导:
一、要摆正学生对待写作的态度
其实,许多的学生从小学开始习写作起,就把写作当作一种“任务”。一种老师安排的学习任务——必须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只要写完交上去就可以了,从未去想,自己从中应得到了什么,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做到最好。我们教师要让学生写好写作,首要的就是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许多的学生普遍怕写作文,有提到写作,往往会退避三舍。写作之时,要么是抓耳挠腮要么愁眉苦脸,直到交写作时,才东拼西凑、搜肠刮肚、挤出几段文字,敷衍了事。但我们又发现:有的学生看小说会废寝忘食,有的学生上网会着魔入迷,有的学生看球赛会乐而忘返。为什么这些与学习分数无关,与考学无关,他们却冒挨批评和训斥的风险偷偷去看?因为他们对这些感兴趣。有了兴趣,就有积极探索,全身心投入的动力。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让学生在阅读,观察中激发写作兴趣。伟大的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写作的内容的一重要来源之一。阅读,那是对书面理解,它是学生获得写作范例的基本途径。通过阅读,学生从中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进而开阔他们的视野,加深他们的对生活的品味,增加知识的积累。这些知识,经过学生的分析、理解、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话。就可以说一说,写一写,自然就会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物,下笔写作也就会内容具体,中心明确,那言语就流畅了。
(2)在写作中激发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们的写作兴趣。许多的写作是千篇一律,千人一腔。自然,这样的写作是令学生们倒胃口的,提不起兴趣的。因此,在写作之中,我们要启发学生们独立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丰富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如上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之后,在课堂上我就要求学生们动笔写一写这篇童话的续传——当小孩说出事实的真相后,这所有的人会怎么样?同学们展开想象力,写一写。这时,学生们纷纷动笔,写出各种各样的结局。有的学生写皇帝大发雷霆,杀了很多人,后来老百姓就叛乱,把这个昏君赶下台了,换上了一位贤明的皇帝。有的学生写道:皇帝恼羞成怒,从此就不再穿衣服,但也下了命令——谁都不许说他不穿衣服,谁说就砍头。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让学生在写作批改讲评中激发兴趣——自信的力量。许多老师只是安排写作下去后就不在乎其他的了。其实不然,写作的批改,讲评是最能激发学生们的写作兴趣的。有的老师,在批改写作之时,老是那么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中心突出,语句通顺,人物鲜明……”学生们看了一遍又一遍,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写作的兴趣。有的老师只是在学生的写作本打个分数就可以了,一个字都很“吝啬”地留在上面,这样的情况,更容易使学生们失去写作的兴趣。
(4)互改互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传统的作文教学,学生写,老师改;学生应付,教师忙碌;费时费力,劳而无功。教学中,我尝试把学生从被动中解放出来。每次学生作文结束之后,我都根据训练目的提出具体的评改目标。再引导学生自改、互改,并建立互助组(优生1人,中等生2~3人,后进生1~2人)。评改时,先让作者朗诵习作,谈自己的构思,再听取其他成员对自己文章的评改意见,作者本人也可以针对别人的意见谈看法,表明写作意图。最后将有代表性的习作交给老师批阅,教师再选取典型的作品在班上组织学生评改,以点带面,提供示范。这样,学生各抒己见,在学习借鉴别人的成功之处外,还可指出别人习作中需要修改的地方,积极参与,真正成了作文评改的主人,而不是消极应付,被动服从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生活是复杂多样的,作文形式当然也不能刻板划一;可以书面作文,也可以口头作文。课前三两分钟,让学生轮流演讲:或叙事或抒情,或奇闻逸事,名言佳句。总之,把学生看作活的现实发展的主体,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使之精心构思,自然表达。
三、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
写作能力,应包括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两方面的能力。认识生活需要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深刻的分析能力,而反映生活则需要准确的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从多方面训练学生们的表达能力。那教师应从哪几方面去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上进行口头表达能力训练。学生们表达能力的体现,首先表现在是否有敏捷的思维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训练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用讲故事、谈感想等方式培养学生们不仅言而“有物”,还要言而有“序”。否则会七嘴八舌,前后无序,这样只是训练学生们的说的能力,却不能达到增强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又如可以讲提纲,可以让学生们口述自己写作的提纲大意,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构思能力,也可以了解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当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们就提出的问题进行研讨或辩论,这样可以锻炼学生们“言之有理”,“出口成章”的本领。
(2)采用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书面写作能力。写作训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我们不论用哪一种方法,目的都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识声。”这句古训无不道理。平时的观察、留意,词语的积累,名句警句的记诵,课外的阅读。对写出好的文章都十分重要。因此,我们首先让学生养成写日记和记笔记的习惯,这样有益于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有效解决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的问题。但学生们写日记的通病是记流水账,自己学得没意思了,也就懒得写了。老舍先生说:“你要仔细观察身边的老陈或老王是什么性格,有那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写真事,说实话的好文风,以及快速准确的文字表达能力。
其次,进行模仿性写作练习。我想:我们的课本就是很好的范文,在学生学习了文章的写作技法,特点后,可以让学生们模仿范文自行命题。如:我们在学习抒情散文《白杨礼赞》可以让学生们模仿其笔法,写一些抒情性的散文,《椰子颂》《粉笔赞》等等。如:学习《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后,可以让学生们写一写“我们的学校”或以书信的形式向他们的朋友介绍我们的校园。像这一类型的写作训练,既结合了教材、范文,又可以跳出教材的框架,能好好地调动学生们的写作积极性,对所学的文体能做到较好的掌握和训练。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们写作能力的培养;要注意摆正学生们的态度;注意激发学生们的写作兴趣;注重对学生们的表达能力的训练。相信 我们的学生能写出好的写作,他们就能用手中的笔创造出写作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