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一点思考
2016-05-14柴艳艳
柴艳艳
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核心,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不断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其技术与方法日益与其他的学科融为一体,计算机的使用成为人人都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不会使用计算机将会成为新的文盲,难以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因此,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以成为人们必备的技能,在各级各类职业院校中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也是与时俱进的。它作为一门基础课开设,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人才,为将来运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打下一定的基础。
一、影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因素
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学生个体素质有差异
不同的人格特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近年来,在国家扶持政策倾向于职业教育时,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得以不断壮大,进入职业院校学习的学生也越来越多,这就使得学生的素质差距也越来越大。
(二)学生入学时的水平参差不齐。
(1)有些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还可以;
(2)有的学生学过一点,但不太熟悉;
(3)有的学生学习态度倒挺好的,但连汉字录入也不会;
(4)有的学生从来就没有摸过计算机。由于招生层次的扩展,在教学中发现每个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从而为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阻力和难度。
(三)缺乏充足的练习时间
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讲述基本操作技能的,所以大多课程需要在机房进行,但学生人数的突然增加,使得原来的机房显得较为紧张、电脑就比较缺乏,致使学生自主上机的时间不够充足,使其练习时间仅局限在课堂,影响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在这个计算机与人们工作生活息息相关时代里,这种既有工作效率,又能保证工作质量的实践性人才就显得有为紧缺。
二、在学习过程中迅速掌握、融会贯通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在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帮助学生走出思想误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运用计算机处理事务的能力,是我们每位计算机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
(二)培养兴趣,因材施教
1.适当调整教材内容
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很多的基础知识被归入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导致涉及的知识面广、更新速度快,这样就使得这门课程的内容零碎而与冗繁,所以每个学校应该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本地域的实际情况进行删减,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有关于输入法章节中汉字输入法练习的内容,我们只需要交给学生一种正确的输入方法进行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强化练习,而不一定非得按教材里的五笔打字教程进行,让学生学会拆字、背字根练习;又如现在是信息社会,互联网无处不在,但大部分学生对他们的认识仅局限于QQ和网络游戏,那么我们就不能因为害怕学生上课上网或痴迷于网络游戏无法控制课堂而粗略甚至是省略对这一章节内容的讲解,反而要利用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网络互动教学,通过收发电子邮件、即时通信、QQ群和BBS论坛,使大家对互联网有更为全面、正确的认识。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兴趣地去学习,不但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还达不到好的效果。所以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感知觉活跃,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记忆持久而准确,思维敏锐而丰富,激发和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中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
(三)改善教学技巧与策略
1.教学方法
它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好的教学方法不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会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
(1)呈现任务,实施任务驱动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注重学习的循序渐进和积累的老套路,它以完成一个“任务”作为驱动来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应将所要讲授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兴趣,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2)分层次教学。入学不久之后,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就会呈现出差异,基础好的不愿意听,而基础不好的又会感到听不懂、跟不上,课堂上囫囵吞枣,课后难以消化,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阻力,为了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就要依据每个水平的学生分层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好的发展。
(3)小组协作教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有相当大一部分以实践操作为主,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将过去的“接受学习、机械训练”转变为“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合作学习方式,更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教师根据学生对计算机掌握程度不同,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小组协作学习中,基础好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必将带动和感染其他同学,在帮助其他同学的同时使自己的知识达到融会贯通。另一方面也能使基础差、兴趣低的学生受到激励和帮助,形成以强带弱,以弱促强的格局,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培养学生自学的兴趣和能力。有效的协作也能够使人们更快乐、更充分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能分享他人的思想观念而后做出回答,有利于激发动机,改善思维,加深理解,相互促进。
(4)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由于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很强的学科,让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远比听老师讲要有效的多,所以在教学中应以上机操作课为重点,对必要的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立即结合本节课的重难点布置一些相应的练习,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掌握方法。
2.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改进教学内容、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外,还注重教学手段的应用。以往的教学基本上沿袭的是传统的“板书+讲解”授课方法,在教室里凭着一块黑板+粉笔的讲解office时,会令人不知所云,昏昏欲睡!因而,在如今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演示+操作+讲解”的授课方法进行讲授,利用大屏幕投影或电视转接及教学软件进行直观教学,也可以安装多媒体教学软件(如苏亚星),学生在自己本机上就可很清楚地看到教师的操作演示,这对学生的操作学习有很大帮助;并且通过该软件教师可以很方便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通过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增大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总结
通过几年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使我深刻体会到:要上好计算机基础课,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强烈兴趣,激发他们积极思考的能力,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变被动为主动,以“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才能真正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学有所成。推动计算机教学向着“培养全面高素质人才”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