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完善国际合作教学中的四个核心因素

2016-05-14袁闹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价值提升

【摘 要】中国教育的宏观环境非常支持大学国际化。大学国际化是办学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收的大好事情。它既可以引入优质的国外高等教育资源,解决国内高中毕业生上名校的难题,亦可以引进世界高水平的教师、学生、课程和管理制度。大学国际化首要的便是如何提升中外合作办学的项目价值。

【关键词】国际合作教学;核心因素;价值提升

来自权威部门的统计,截至2015年底,教育部共批准设立2376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参与举办的高校590所,在校生规模55万人,高等教育阶段毕业生超过150万。其中有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温州肯恩大学、昆山杜克大学等中外合作办学独立机构有9个。在将国外著名高校“引进来”的同时,本土高校也开始了“走出去”的步伐。

由此,我们看到中国教育的宏观环境非常支持大学国际化,并且在2016年以前,已经逐步实现了大学国际化。大学国际化是办学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收的大好事情。它既可以引入优质的国外高等教育资源,解决国内高中毕业生上名校的难题,亦可以引进世界高水平的教师、学生、课程和管理制度。

大学国际化的表现形式,首要的便是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一边用最低的成本实现中西合并教学,一边提高了中国毕业生上名校的可能性。

由此可见,中国教育领域的宏观环境提供了国际合作项目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它不再是民办私人企业,不再是学生无可奈何的备用选择,反之,它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帮助实现了教育的改革。

中国的教育管理部门已经发放越来越多的通行证让大学和高校创办国际合作项目,仅从微观环境来看,我们可以把这些机构的核心因素分为:院校负责人、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和硬件设施。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不完善都会导致这个机构的失败,而这里的失败是指该机构是否可以发挥其价值。

例如:成功让学生与国外院校接洽。它看似非常表面,也许它会被定义为顺利把学生送出国。然而,仅仅做到表面一点,那么院校与普通留学申请中介机构毫无两样。遵循教育改革对这些机构的期许,那么这些院校就必须从前面提到的四个核心去完善整个机构的设立。

第一,院校负责人。这个具有决定权的人选一定要兼具教师的经历和管理层的素质水平,它可以保证这个角色能处理课堂教学的问题,也可以处理整个机构流程的实施,缺一不可。

第二,师资力量。许多院校都实行引用外教来加强学生对国际化教学的认知,然而,我的受教育经历告诉我,这些外教并非都是专业教师,如果不是以教知识为目的,那么我建议这些非专业的外教最好只存在于外语口语练习的课堂。以艺术院校为例,这些机构会从大学聘用老师任课,这其中不缺乏经验和技术一流的教师,在手工技术上无可挑剔,他们可以提供给学生最好的技术向导,这是非常积极的一面。不幸的是,在学生的眼界与思维这一堂课,也是衔接国外教育方式最重要的一堂,这些机构往往没有做出最正确的决定或者监督的作用。

我曾经在中国某高校的国际项目里有过三年服装设计学习经历,最重要的一堂课,设计,个人而言,以失败告终。包括我在内的所有学生都期待这是一堂与众不同的课,也许它会刺激到我们大脑里从未开放的一个领域。然而,这堂课混杂了绘画,设计,服装史,艺术欣赏等等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内容。试想在短短一学期里,把这么宽广的内容放在一堂课上,实在有些牵强。

第三,课程设置。作为一个大胆的建议,我认为国际项目应该从语言,专业,国外环境学习来划分。语言当然包括写作,听力,口语,阅读等等,目的一是达到国际语言考试录取标准,二是保证学生在出国之后可以顺利适应不同语言的学习和生活。专业是非常需要细分的一项课程,比如前面的例子,即使是同一个老师,如果把绘画,历史等内容单独设置为一个课堂并且有理有据的去安排内容,效率明显会提高。手工技术的掌握加上思维思考的变化一定会造就一个高素质的艺术类学生。

第四,硬件设施。作为艺术类院校,硬件设施是绝不可忽略的一项,每个机构里最起码保证要有一个专业工具的销售点,足够学生完成作业的专业桌椅,数量充足的工作台(珠宝设计的切割台,服装设计的缝纫机和人台等等),这样才可以保证学生的课业不会被不必要的因素影响。

结合宏观与微观的环境条件,我们可以看到师资是非常敏感的一个环节。无论是反馈教育改革的结果,还是培养真正的优质留学生,教师这个角色都太敏感。

这里,我们从主观和客观的因素来探讨。

首先,满足主观因素的国际项目教师,首先他们要具备更开阔的视野和更灵活的教育观,责任永远走在第一位,不可以把出国率放在第一位而忽略教育的实质。而这一点,一方面需要机构在聘用时有一个专业的考量,并且在任课期间细心的询问学生的意见反馈。

客观因素来说,我个人赞同机构首先考虑有留洋经历的教师,除了纯手工的课程,所有其他的课堂如果希望学生能更好的得到国际化教育,那么有着留洋经历的教师便可以把经验更好的综合在教学上,这其中,与语言水平无关,而更多的专注于对学生思维的引导,更迅速的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便于学生出国后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回归到教育学的原始理论,教育的发展被分为五个阶段:萌芽阶段,存在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以及中国战国时期的《论语》韩愈的《师说》等等;1623年,弗兰西斯·培根发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从其他科学中分离出来。这个阶段成为成立阶段,发展与17到18世纪;第三,科学教育学阶段,18世纪末,教育学以哲学、心理学、伦理学为基础,形成初步理论,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在大学讲台上。同时期,许多学者都以著作的形式把教育学作为一个可发展的独立科学;接着就是现代的多元发展阶段和教育学的拓展和分化阶段。前三个阶段宣示了教育学的形成,后两个阶段见证了教育学的被需要和被改变。

如今的中国虽然发展迅速,但要在教育领域取得完全性的变革,还要很长的时间,伴随它的便是中国的国情、人口、地域分化等等。不可否认的是,教育学的发展理论告诉我们,教育需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它与时代的变化相互影响,相互成就。再一次,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从宏观和微观环境所得出的关于中国对外合作项目的建议和期许。

作者简介:

袁闹(1992.3.16~ ),女,北京服装学院国际项目时装设计专业毕业生,英国德蒙福特大学时装设计专业本科毕业生,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服装营销专业研究生。

猜你喜欢

价值提升
长沙老字号品牌的发展现状及价值提升研究
解读大数据时代下档案管理的价值提升
大学生村官角色定位与价值提升
内部审计在公司法律风险控制中的价值提升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导学案的价值
020电子商务模式下顾客感知价值提升研究
辽宁制造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与价值提升
青年团员的美德养成与人生价值提升的相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