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学语文课堂预习及策略分析
2016-05-14周晓兰
周晓兰
【摘 要】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它对培养我们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帮助。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新课标》的突出特点。《新课标》把自主学习放在了首位,也正体现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预习;策略
作为初等教育的基础性课程,语文的内容影响会学生的后续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总认为语文是一门理论课,学习兴趣不大,而且目前的教材及教学内容取材、知识结构、等方面也存在严重的缺陷,制约了初中语文的教学效果。因此便导致了学生们排斥语文学习,更不愿意预习的现象。分析初中初中学生不愿意预习语文课本的成因并研究培养初中养成预习习惯的策略,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培养学生自信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更能够增强初中生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学习兴趣。
一、现阶段中学语文课堂预习现状
及时的预习语文课本既能够使学生们了解基础知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亦能够自主的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形成并表达自己的见解,产生进行交流的强烈愿望,增强其创新思维。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初中语文的基础知识并不多,但对于初中生而言,则也是很大的学习负担了,毕竟贪玩才是孩子们的本性。某些基础知识一旦掌握不牢,就很容易模糊、混淆概念,进而难以理解灵活性的题目,所以经常会出现知识混淆的情况。现在初中期间的考试问题越来越灵活,需学生从题目内部充分挖掘信息,从而为正确解决问题创造条件。但初中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就难以使思维灵活,遇到灵活性的题目便无从下手,导致解题障碍。当然,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预习加训练训练来解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预习不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强
从初中以来,学生们一直都是为了考试、升学而学习,变成了应试教育的工具。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中一直过分强调语文知识的系统性、严谨性和对学生的解题训练,却忽视了引导学生去学习了解语文思想和方法发生、发展的过程,语文课堂上缺少在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上课一直采取教师讲解,学生听的模式,一旦学生没有利用课余的时间预习语文课本,就只能一味的接受教师的思想,没有一点思维的主动性。教师简单的把概念性的东西传授给学生是不可以的,那样就会使学生们显得很被动,难以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培养了大批解题速度快、擅于解高难度题的学生,但是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却不够。接受初中教育的学生们渐渐成熟,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们的主体意识以及所教知识的实践性。
二、促使中学生积极预习语文的策略
学生们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已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他们的预习习惯并非易事,教师们需要注意使用一定的策略才好,下文主要从个方面来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发展的动力。教师能够掌握教学的技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对于高效的语文教学效果的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们在制作课件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等教学手段生动地展示一些语文课本所描绘的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一些常用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也是不可少的,教师通过鼓励和引导探索式教学,课堂讲解采取课堂互动讨论,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语文。而且还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资源,上课时有效的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相互结合起来,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充分调动初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有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学生们便会主动地预习课本,探索语文知识的奥妙。
2.开展语文阅读活动,让学生从多角度了解语文
初中语文老师们在教学时可以不用拘泥于教材,对于比较通俗易懂的知识点,无须让学生们过多的进行练习,可以适当的为学生们推荐相关的书籍,让学生们自主的、有选择的进行学习。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有利于强语文生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阅读的过程本就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在相关性书籍的阅读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加深对语文教材中相关知识的了解,无形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语言意识,遇到不懂的地方也可以采取及时的询问老师、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方法解决,认真、细心地反复阅读不失为理解概念、理论的一种好方法。大量的阅读文学类的书籍,有利于学生深入教材,甚至是引导学生在比较、对照事物和现象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进行合理想象,从而拓宽思维,发展智力,提高素质,深化问题意识。
3.预习的思路及方法要有相对的稳定性及持久性
学生在做预习时,常因为老师所出预习题的随意性,不明确性使自己在养成中无所适从,常因为自己在起始阶段得不到老师的及时肯定与指导而变得茫然,常因为老师不能持之以恒的督促与有效跟进而使自己的好习惯养成半途而废。因此,我们教师在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养成过程中,一定要持之以恒,预习题目不在多,而在精当,预习的思路及方法要有相对的稳定性,便于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熟能生巧,多多体会成功的喜悦,在不断进步中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三、结语
随着时间的推进,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是一直探讨的话题。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初中的学生不愿意主动地预习语文,但是只要学校和教师积极地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就可能改善这一状况。在课堂预习的基础上,学生们能够针对所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能够提出问题,并且可以自主探究或者是合作交流,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当然解决这些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毕竟是长时间积累下来的问题,初中语文教师们要领略新课改的魅力,积极地解放思想,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激发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学生们积极主动的预习语文课本。
参考文献:
[1]桑志军.自主、合作、探究不是语文学习方式的全部[J].中学语文教学,2003(09)
[2]韩雪屏.让学生从“被追问”的状态中解放出来[J].中学语文教学,2003(03)
[3]吴益.主体 主动 主人——语文教育的理念与实现[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05)
[4]zhaxi zhuoma.Introduction to the elementary school language lesson prepar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eedback ascend [J].Journal of knowledge Tribune,2015 (6)
[5]guojin wan.Discuss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preview [J].J 2015 (01) new curriculum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