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社团在大学生完善自我认知中的独特价值
2016-05-14尹余萌
摘 要:本文中探讨的高校艺术社团完善自我认知的独特价值是在满足基本学业与生活基础上的心理状态下,通过高校举办的系列活动或者特殊团体的自我建设,来激发大学生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调控的能力,增强其与社会的沟通、人际交往能力,完善其个性,最终达到个人的幸福感高指数,实现自我的价值。
关键词:高校艺术社团 自我认知 独特价值
近年来,艺术社团活动的数量不断攀升,质量不断提高,受到了大学生的广泛欢迎。高校艺术社团机构设置上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表演部门,也就是具有艺术特长的学生演员,他们承担着艺术社团的演出任务,在社团内以按时排练、按要求演出为主要工作;另一类是组织管理部门,也就是为社团的宣传、场地管理以及后勤服务的学生,他们承担着整个艺术社团的运作,包括演出场地的借用与维护、活动的策划与设计,社团的品牌宣传与推广以及服装、道具的制作与管理等工作。在艺术社团的运作过程中,二者相辅相成,互帮互助,缺一不可。在艺术社团中,其制度的规范化与多元化管理并存,规范化管理保证了艺术社团的正常运作,并成为团员遵守规章制度的基础;多元化管理则是针对不同艺术形式的社团设置不同的经营方法,因大部分艺术社团都无指导教师,因而要依靠学生的协作精神以及自我约束能力来完成社团工作。因而,艺术社团的活动一直以来都是以增强团员的团结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的一项重要手段,也为优化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打造了平台。
一、更加客观的认识自我,使主观的我与客观的我更加接近
自我的完善是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生理自我、社会自我以及心理自我。生理自我是自我的最原始状态,是个人对自己身体的认识,个人体会到自己的存在寄托在自己的躯体上;社会自我是指个体在社会中扮演的各种角色,并不断的学习该角色的行为方式,并不断的揣测各种社会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心理自我是社会自我发展的必然性,是个体透过自我意识去认识外在世界,追求个人的生活目标,是自我理想与价值观统一的状态。三者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是构成个人对自身的看法与评价。
1.在活动和训练中认识自我
1)生理自我是个体对自身生理状态的认识和体验。指个人对自己的身高、体重、容貌、身材、性别等的认识和对胜利病痛、饥饿冷暖、疲乏劳累等体验的感受。从艺术社团中的排练、演出活动来看,相较于其他社团来讲,对大学生的形象、气质以及表现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同时通过长时间的锻炼,在外形的塑造、体能、举止言行都给予了提高,例如,参加舞蹈团的大学生在外在形象上并非都为佼佼者,但其站姿、体态、气质都通过不断的训练在提高,提升其在躯体认知上的自信心。
2)理自我是个体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和体验。高校艺术社团的对大学生在心理自我的认知上的自信,主要源于能够最大化的发挥大学生的特长,使其感觉自身的价值,自我的认可。艺术社团中的成员分为表演与幕后两种身份的大学生。表演团队又存在不同种类的艺术形式,舞一场晚会的成功是每一位参演学生在自己的动作上精益求精的结果,艺术社团使其懂得他对于团队、节目的重要性;另外,幕后团队能够克服为光鲜亮丽的演员服务的不平等心态,将自己掌握的音响、灯光、剧务工作的技能配合节目的要求,对自己的存在与能力有了肯定的认识。
3)社会自我是个体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在艺术社团当中,大学生的角色既是主导者也是服从者。大学生在艺术社团中发挥自己的才华,不断的为艺术社团创造新的艺术作品,并提出自己对于艺术社团的建议,促进艺术社团的发展,另外,作为艺术社团中的成员,要严格遵守其规章制度,按时参加排练、演出和培训,并在团队之间需要帮助时发挥作用。大学生在艺术社团中的人际关系的角色、作用、地位、义务和权力的认识、评价和体验都为其认识社会自我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2.在与团员的交往和互动中认识自我
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是自我评价的一面镜子。一个人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通过他人相处,从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中看到自己的形象,为认识自我提供基础。
在高校艺术社团的人际互动中,通过艺术社团中的朋友在工作上以及技术上的评价形成,大学生可以对自身的从客观认知外在形象上以及工作能力、自我期望需达到的目标有客观的认知。其一,在艺术社团的工作中,团员之间的学习不作为评价标准,相互之间会对对方的艺术技能进行各种各样的评价,个体或多或少地感知到周围他人对自己所做的评价,根据这些评价团员对自身的能力、潜力都会有一定的认知。其二,艺术社团是一个人人际关系网的写照。镜我理论认为他人对我们的看法经过我们知觉到的评价间接地影响了我们的自我评价。在团队中的合作是感受到他人评价最为贴近的方式。他人这面镜子,并非只是言语上的评价,两人之间的默契、情绪或者团队之间的沟通都可以使大学生认清楚他人在自身能力、管理以及性格方面的评价。并且在艺术社团中并非指某个人的一次评价,而主要是指对自己有影响的、关系较为密切的人,从一系列的评价中概括出来的某些经常地、稳固的评价。
3.在各类校内外演出和竞赛中认识自我
1)缩小主观我与客观我的差距。首先,校内外的演出多以团队形式为主,节目编排发挥团员的特长,并且根据不同节目内容更换演员的位置与身份,提高了大学生对自身的客观认识,克服自卑,抑制自傲,使主观的我与客观的我保持平衡。其次,艺术社团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各项文艺比赛,在为取得优异成绩频繁的排练,提高自身实现目标的能力,但比赛的同时可以看到兄弟院校、组织的优势,承认自身的不足,并取长补短。此外,艺术社团的演出成功并非某个个体就可以达到,而是通过在排练中不断的磨合、交流中认清自己在水平上的不足与优势,通过搭档、团队中的伙伴提出的要求更加准确的认识自我。
2)自我评价的提高。从表演技能来讲,艺术社团挖掘了大学生的内在潜力,将学生的喜好升华成自身所具备的一种技能,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愿意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现自己,自我的认可、评价随着表演水平的提升也不断的改变;
从他人的评价中认可自我,他人的评价往往比较客观、公正,在艺术社团中,大部分的动作、节目编排都需要通过他人评价、提出要求来不断的完善,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情感反应而知觉自我,有助于团员正确的通过他人提高自身的评价,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以及自身的潜能。
二、更加积极乐观的悦纳自我
1.悦纳自我与自我排斥在自我意识及心理健康中的重要性
积极悦纳自我悦纳自己是一种心理状态,与客观环境并不完全相关。马克思很欣赏这一谚语:“你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只是因为你跪着。”事实上,许多事情别人能做到,你自己也一定能做到,关键在于你应当充分、准确、客观地认识自己,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先在心理上悦纳自己。
2.在社团中团员是通过哪些环节、步骤和活动更加自我接纳的
1)接受自己、喜欢自己,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有价值感自豪感在不断认识到自我的独特性和与众不同的前提下,在客观的认识自我的前提下,在高校艺术社团中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在排练演出中的困难,以坦然的心态面对自身演出时的位置,上台演出时间等问题。并在艺术技能上、管理工作上给予自身极力,克服失败带来失落感,并不断的为自身提高目标与要求,对未来始终充满希望
2)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得失、成功与失败,能客观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正确地认识自己还必须自觉地控制自己。柏拉图提出:“节制是一种秩序,一种对于快乐和欲望的控制。”艺术社团中大学生在经过长期的排练、磨合之后,根据对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可以参加演出的节目,确定自己可以达到的目标,把长远的目标分解成为一个个子目标,循序渐进,逐步实现,本着合理、适当的原则取长补短,面对挫折与失利,仍然可以坚持原则,积累在排练中的成就感,树立自信心。
3)不消极逃避现实,不自我否定,以坦然的心态面对现实
艺术社团长期性的较大强度训练,既培养顽强的意志和坚强的品格,增强了自己抵御挫折的能力,也发展了大学生自己的坚持性和自制力,当在排练、演出中身体出现问题、情绪低落时能够不断克服困难、排除干扰,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前进;当在排练演出中取得巨大成功时,大学生会增强自尊与自信,并在此后的社团演出中用自信做“加速器”,克服困难,不断战胜自我。
三、更加积极有效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发展
自我认知是意志和行为反应的中介,也是引起人们情绪和行为反应的中介,引起人们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事件的理解与认知;自我认知和意志、行为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正面的认知会促进大学生在意志与行为上的统一,有效的调节自我的情感,完善自身的行为方式,促进更为积极的认知形成。反之,负性认知和情感、行为障碍互相加强,形成恶性循环,长时间的情绪低落者往往存在重大的认知曲解,艺术社团可以在学生对困难的估计、处理以及情绪的宣泄上迅速改善。
1.艺术社团中大学生可以通过排练快速进入角色。艺术社团的进入角色是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通过排练、表演、聚餐等形式激发了学生对团队的热爱,以及对团队的归属,从而点燃了大学生对活动、晚会、社会实践等参与的欲望。例如,在排练中节目动作从表情、四肢、感情、位置等多个方面进行不断的调整改进,用视频的形式播放出来,大家共同观看。当学生看到在排练、演出中自己存在的问题时,内心会产生强烈的关注,并以此为话题互相讨论,为了达到了演出时的完美效果,担任起这个角色,在此后的排练中自然而然在行修改,在生活中也会对自身在走路、坐姿、形象上更为严格的要求自己。
2.高校艺术社团为大学生知行统一提供了典型案例。艺术社团的节目主要是以学生创作为主,指导教师为辅,社团发展主要以高水平带动低水平,要在排练、彩排、演出之中不断的插入演出应当注意的要点、以及动作处理问题的方法。通过领舞、领唱、领诵等主要演员的带动,提高学生在自身问题的认知水平。此外,在艺术社团中有了前面的角色认定环节,接下来利用学生的兴趣设疑,在动作上、音符上、曲风上启发学生释疑,引导社团内部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发现与探究,深化问题,创作出更为贴切时代的艺术作品。同时,社团内的老成员发挥了团队内部的主导作用,讲解排练中遇到的困难、身体的伤痛以及团内的相处模式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当学生在躯体与心理上经受挫折,这一过程便使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升华的过程,是不断自觉内化的过程,是体现和落实知行统一理念的教学模式的关键。
3.高校艺术社团为大学生将内心意志转化为外在行为创造了条件。在高校艺术社团中其严格的排练制度、时间观念、节目要求以及演出时的分秒无差都是引导学生将内在的思想认识转化为外在的行为表现的重要环节。要实现知行的和谐发展,必然要求大学生在明理的基础上,运用自身的意志力、所备技能克服自己的惰性,坚持恒心来解决问题,明确在各种情境下应采取的行为对策,产生行为的动机与欲望,促使学生积极践行理论要求,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借助将思想转化为行为的环节,学生社团根据大学生艺术水平的不同,因人而异的提出细化的指标要求,全体学生做出了共同执行约定的承诺,最后形成在排练、演出积极行动,提高自控能力,形成在生活上、工作上、活动中的的自觉性、独立性、稳定性和坚持性实现自我改变上。
本文中高校艺术社团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作为研究的内容,利用高校中有利用价值的学生组织如本文中研究的高校艺术社团的特殊功能预防问题,深入挖掘高校艺术社团在大学生自我意识完善中的特质,并选择其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方面着重研究,以此引发学者及高校管理者对于高校艺术社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上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
[2]张耀灿.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1.
[3]张立弛.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J].
作者简介:尹余萌(1990—),女,天津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