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强县魔芋种植现状问题与对策
2016-05-14张斌斌谢雨思王建明
张斌斌 谢雨思 王建明
摘 要:魔芋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是山区县特有的经济作物,也是山区农民增收的短、平、快项目。近几年来,魔芋已经从房前屋后零星种植到规模化集中种植,从粗放到科学种植技术的推广,迈出了快速发展通道,对其生产现状与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宁强县 魔芋种植现状 问题与对策
宁强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隅,南连四川、西接甘肃,自北而东依次与略阳、勉县、南郑等八县相毗邻。秦岭横亘于此,巴山绵于南,是个南北交汇、襟陇带蜀的低中山区县。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年均气温13℃,极端最低气温-10.3℃,极端最高气温36.2℃。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最高达1812.2mm。优越的气候条件最适合魔芋生长,农民有种植魔芋的习惯与经验。
1、 魔芋生产现状
1.1全县发展情况
2015年在14个镇95个村12870农户中种植魔芋37140亩,平均亩产2760kg,总产量1.025万吨,与上年比较增产6716吨,增幅7.02%。实现产值:1640万元。
1.2积极推进示范村建设
在2014年组织调研的基础上,市局下达宁强县由专业合作社牵头的魔芋种植繁殖基地村3个、整村推进示范村建设1个;即巴山镇王家沟村、巨亭镇小流溪村、燕子砭镇新场街村三个魔芋繁殖基地和巴山镇麦子坪村整村推进示范村共四个建设项目。魔芋种芋繁殖基地实际完成222亩,平均亩产1520kg,收获魔芋种337吨,产值168万元,巴山镇麦子坪村魔芋整村推进实际完成398亩,平均亩产达2910kg,收获总产1158吨,(按照商品魔芋2元/kg计算),产值231.6万元。以合作社组织农户落实种植地块,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指导与管理,促进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1.3魔芋生产方面的经验、做法
1.3.1创新机制,行政推动
为推动魔芋产业突破发展,在认真总结经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县上决定把食用菌、烤烟、魔芋等产业作为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绿色支柱产业来抓,成立了抓农业产业的领导班子,组建了技术服务机构,出台了食用菌、烤烟等产业奖励政策。
1.3.2强化服务,基地拉动
基地发展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为此从标准化入手,在科技上求突破,在服务上做文章,以科技入户为抓手,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培训和推广,着力构建科技人员到户,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的长效推广机制,召开专门的培训会,现场会,举办技术讲座,印发技术资料等,逐步使种植户掌握技术。
1.3.3合作社引领重点村,培育种植大户
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坚持能人大户带动战略,把培育种植大户作为产业发展的切入点,选取了一批素质高,接受能力强,具有魔芋种植条件的农村能人,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在扶贫资金、技术方面予以扶持,竭力帮助种植大户发展魔芋产业。
1.3.4支持企业带动
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规模生产为目标,以提升产品质量和数量为关键,积极支持魔芋加工企业参与。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引导企业订单种植,2009年以来,由勉县景泰公司累计签订订单1.3万亩,以高于市场价0.3元/kg,回收魔芋0.8万吨。
2、 存在主要问题
2.1规模化发展程度较低
魔芋属于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经济作物,山区土地面积小,粗放经营,生产经营规模小。农民种植魔芋仍处于自发状态,规模小、产品流通以卖初级原料为主,县内没有加工厂,带动能力不强。
2.2现金技术推广慢、力度小
一是严重缺乏科研及推广经费,培训及关键技术指导不够及时,浓郁病害严重,缺乏新品种。二是农民素质不高。农村劳力结构变化,老、少、妇且文化程度低的人员成为生产的主力军,严重缺乏专业技能。
2.3扶持力度偏小
县上虽然认识到魔芋的发展前景,但至今还没有扶持政策以及奖罚措施,农户自发种植,况且县镇村服务体系不健全,更缺乏技术人才及资金。
3 、产业发展建议
3.1规划事宜种植范围,推行规模化种植
魔芋是喜荫,喜凉爽的作物,经济效益好,要合理规划,积极引导群众,扩大种植规模,向高标准园区建设方面发展。
3.2加快魔芋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
县上有关部门要抽出专人,积极钻研魔芋相关先进栽培科技知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聘请专家教授传授魔芋高产栽培技术,抓好镇村干部、及种植户的技术培训。关键环节深入到田间地头强化指导,努力提高魔芋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3.3办好示范点,以点带面
建立好科技示范基地,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3.4积极发挥好公司(合作社)的作用
动员公司(合作社)等组织参与魔芋种植及产品研发。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共同抵御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