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教学发展过程中毕业就业问题研究
2016-05-14易欢
易欢
摘 要:在当前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中等职业院校不断扩招、就业制度改革逐步深化和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多重背景下,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就当前中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通过对中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和毕业生就业意向以及心态的分析,力图发现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相关问题,探求解决其就业难的对策和思路,以及如何创建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的良好外部环境。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中职生 就业 对策
一、中职学校就业现状分析以及就业与办学存在的问题
1.就业现状分析
2013年的就业形势堪称“史上最难”,但相较同时步入就业市场的本科生、高职生甚至研究生而言,中职毕业生仍就以极高的就业率脱颖而出。然而,令人深思的是,如此之高的就业率却无法使中职教育成为适龄学生的第一升学选择,低认可度已然成为阻碍中职教育发展的“拦路虎”。十一五期间,我国中职教育为各行业输送了近2800多万毕业生,中职毕业生业已然成为我国技能劳动的主力军。从近年来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过半中职毕业生工作在第三产业,在第二产业的约占四成,另外,有7.91%的中职毕业生选择就职于第一产业。其中,加工制造类毕业生需求最多、缺口最大。此外,还有大量中职毕业生参与到酒店、餐饮、旅游和物流等服务行业。从以上布局可以看出,中职毕业生的总体素质,不仅关系到未来我国劳动力大军的整体素质,也关系到今后相关产业的发展层次。
2.就业存在问题
从全国来看,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仍旧保持着较高的就业率,但就业质量却不容乐观。而且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水平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也表现出其特殊性。根据 2011年教育部发布的《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 报告,中等职业教育就业状况有如下特点:
(1)“ 三高三低”的就业矛盾凸显
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呈现出长期存在的矛盾:一是就业率高与就业质量低的矛盾。在普遍高就业的表象下,就业质量成为影响中等职业教育社会选择的越来越重要的因素。二是社会需求量高与社会地位低的矛盾。社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的同时,以中职毕业生为代表的一线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却令人堪忧。三是学生就业期待高与综合素质低的矛盾。现阶段的中职毕业生有着较高的就业期望值,不愿意接受起薪较低、较为艰苦的工作岗位,而其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又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导致频繁更换就业岗位,不利于实现职业规划的持续发展。
(2)就业率呈现出地域和产业差异
经济发展迅速的东南沿海地区就业率最高,如深圳、广东、江苏三地毕业生就业率在 97%以上,而发展速度较慢的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就业率则最低,如新疆、西藏毕业生就业率在86%以下,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由此可以看出,职业教育既关乎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其活力又来源于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现实需求,二者相辅相成。
从产业类别看,第二产业的专业就业率最高。2011年交通运输类就业最理想,就业率高达99%,其次是加工制造类,就业率为97.82%。可见,技术含量高的专业就业情况要好于技术含量较低的专业。
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分析,技术含量较低专业的中职毕业生更容易被劳动力市场上“无技能、低报酬”人员挤占工作岗位,同时也揭示了我国就业准入制度的不完善。
3.办学存在问题
(1)课程设置脱离实际
当今我国大部分职业技术教育还遵循普通教育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以课程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各门课程间横向联系不紧密,内容也易重复[1]。这不仅不能达到职业教育多元化的发展目标,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2)师资队伍亟待提高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专业结构的调整,中职教育的师资力量建设却没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2]: 从量上看,中职教育师资数量不足,专业课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的需求仍显紧张; 从质上看,教师的整体学历水平有待提升,目前还不能满足现代中职教育的需要;从对教师培养制度上看,职称晋升滞后,进而形成学科职称呈梯队状的不合理局面。
(3)制度歧视根深蒂固
相当的社会民众认为中职教育在生源的选择上次于普通教育[3],而且传统观念重视于伦理道德的培养,轻视科学技术教育,“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同时,劳动力市场的选择性也对职业教育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一些用人单位招聘时一味看重高学历,有对口专业的技术人才反而被淘汰,造成难以学以致用的局面。
二、解决中职生教育就业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国家财政支持是保障
2012 年秋季之后,我国农村学生、城市中的涉农专业或家庭经济紧张的学生均可免费接受中职教育。这项政策的实施,不仅能提高农民素质,也凸显了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同时还能减轻了经济困难家庭的负担。
2.教育制度变革是出路
在微观层面,由于目前我国在这些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出现了一些不公平的就业现象,客观上也致使了中职毕业生无法凭借职业技术资格证在就业时占据优势 [4]。
在宏观层面,关键在于对教育制度和就业制度的改革和调整,只有建立公平、高效的就业评价体系,中等职业教育才能获得和其他教育一样的发展地位[5]。
3.教师修养提高是关键
要将教师在职培训常规化、制度化,同时还应多支持鼓励教师继续学习和进修,逐步提高教学水平。此外,还应提高中职学校教师的入职门槛,要随时掌握相关专业在社会上的实际发展现况。
4.课程设置改革是根本
职业教育是最贴切于社会的教育渠道。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正面临着进一步结构化调整的局面,企业也急需为转型输入各种新型人才来适应经济结构的变革。因此,职业教育要以此为基础,考虑社会上各种类型的人才需求,依据当下社会的发展需要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胡永甫,何光全,唐阚勇.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对策探析[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报,2007(6):31-33.
[2]周晓杰,董新稳.当下我国职业教育质量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5):75-80.
[3]石伟平,唐智彬.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9(13-14):20-24.
[4]张硕.中职教育,为何不受待见[N].人民日报,2013-03-28(13).
[5]熊丙奇.职业教育遇冷:制度变革才是出路[N].羊城晚报,2013-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