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下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2016-05-14李有洪
李有洪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也逐步地改变。传统的数学作业形式单调,内容重复,目标不明等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对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可以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使教师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
关键词: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课程基本理念,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是一种有效的实施方式,同时也是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是实施因材施教的一个有效方式。作业分层设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能力有重要作用。
一、小学数学作业的现状分析
(一)作业目标不明
为什么要给学生布置数学作业,布置什么样的作业?很多教师没有认真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布置作业只是为了防止学生贪玩,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成绩。因此,布置作业的随意性较大。
(二)作业形式单调
作业内容主要是与教材配套的教辅书,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常常把教辅资料作为学生一成不变要完成的作业,要求人人完成并掌握。除此之外,教师还补充一些以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的习题让学生完成,大搞题海战术。
(三)作业内容重复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布置的作业都离不开课堂知识和数学课本,往往以考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作业的模式,使作业陷入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很多作业都是死记硬背、无思维价值的练习,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施
(一)学生分层
为了对学生进行合理地分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平时作业、单元检测,以及课堂表现、情感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一般根据学生的情况分为三层:
A层学生学习较差,理解能力不强,学习兴趣不浓,缺乏学习数学的信心;B层学生学习一般,接受能力较强,但学习兴趣不稳定,学习不够自觉,这类学生学习要求取得好成绩,潜力大;C层的学生学习好,学习自主性强,学习刻苦,反应敏捷,思维灵活,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分层
A层作业:达标练习。即基本计算、几何、统计、问题解决等知识,数学基本技能的练习达标,目的是考查知识能力目标。B层作业:综合练习。除了掌握书本知识外,也要适当穿插一些综合练习,练习方式较灵活,目的是考查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C层作业:提高练习。在其掌握了书本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提高题,这些题量较少,有一定的难度,目的在于提高和拓宽课堂所学的内容。
三、作业分层设计的具体要求
作业分层设计就是要让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练习,使之完成为其“量身定做”的作业,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计算中的分层作业
在计算教学中,要求A层学生应反复练习相对简单的计算题,提高计算正确率,保证他们掌握简单的题;B层学生在保证计算达标的同时,多做一些简便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C层学生除了熟练地掌握计算方法、运算顺序和灵活地进行
简便计算外,还要求做一些思考题,以提高这类学生的综合计算能力。
(二)图形中的分层作业
在几何图形教学中,学生要加强对图形的认识、了解图形的性质、理解图形的特征、掌握图形的计算公式。对三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三个层次的作业要求。例如,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体的面积后,要求一个“L”图形的面积,要求A层学生能用一种方法算出面积;B层学生可以用两种方法算出面积;C层的学生掌握用多种方法解答,并了解各种解答方法之间联系,提高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统计中的作业分层
在统计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数据过程,学会处理数据,从数据中提取信息,进行简单的推断。例如,在学习了分类后,要求把全班学生分为两类,A层学生根据一两个分类标准能正确进行分类即可;B层学生能提出多个分类标准,并能正确进行分类;C层学生除了能掌握多个分类标准外,还能运用图画、文字、表格呈现分类结果,并能做出一些合理的推断。
(四)问题中的作业分层
在“问题解决”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并要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在作业上要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求A层学生练习相对简单的题,解决一些基本的数学问题;要求B层学生运用几何直观,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题意,理清解题思路;要求C层学生能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化,鼓励他们做一些拓展思维的题目,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是数学因材施教的体现。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并结合这种差异进行作业分层设计。让每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良好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数学作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韩曙东.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4(10).
[2]薛建凤.浅谈小学数学作业分层布置与分层指导[J].学周刊,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