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6-05-14梁茹艳

新课程·小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重要意义有效途径阅读能力

梁茹艳

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也是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提高阅读能力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并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应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阅读课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重要意义;有效途径

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学生未来发展的一项必备的技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使学生在未来更具有竞争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阅读可以使学生开阔自己的视野,积累更多的知识。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更可以提升学生的内在涵养。接下来,本文就以阅读的重要意义为核心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进行探讨。

一、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有效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阅读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效率大幅度提高。在语文课程考查中存在一个现象,就是每次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测试时,都会有一些学生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内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很多学生在语文能力测试中,由于阅读能力不够,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获取最有效的信息,降低了学生的答题速度。所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不仅会提高语文课程的学习能力,对于其他课程的学习同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除了可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时期,学生在这一阶段养成的学习习惯,往往会伴随学生的一生。学生对阅读有兴趣,就会在平时增加阅读量。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文学知识、历史名著,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且,通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文学素材,这些素材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现阶段小学生在阅读中普遍存在一些跳读和漏读的情况,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质量。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要追求阅读速度,而要提高阅读质量。将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反复研读。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素材。

二、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只有对阅读有兴趣,才会在阅读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并且会在阅读中获得快乐。所以,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该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为学生布置有趣的阅读任务,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更加主动地进行阅读。

例如,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应用多媒体视频进行教学,从而为学生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一课的内容本身就带有通话的色彩,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为学生播放一段“小壁虎借尾巴”的动画视频,让学生先观看动画,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再让学生进行阅读。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效率。

(二)开展多元化阅读教学活动

小学阶段的学生性格活泼开朗,热衷于参加各种活动。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设置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并且,在活动中学生的情绪会得到释放,会更加积极地配合教师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开展阅读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一课的课程内容比较有趣,并且在课文中包含着很多任务。教师在进行这节课的阅读教学时,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五到六个人一组。然后每个小组的成员自行分配任务,并在课下进行练习,然后让学生利用活动课进行分角色朗读。通过开展阅读活动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并且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同时,教师在设置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设置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反之,如果盲目地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三)阶段性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果

除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教学活动,定期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检验,也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有效办法。通过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检验,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检验结果的分析,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并且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对症下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具有针对性的训练。并且,通过检测,学生也可以发现自己在阅读中存在的不足,并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纠正。

例如,教师可以每隔一段时间,为学生准备一些课外阅读内容,给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对学生进行点评,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奖励,同时鼓励其他学生不断地进步。教师可以将每一次学生的表现进行统计,做成一张折线图,方便学生看到自己阅读能力的进步情况。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测试中,应该注意方式方法,避免给学生带来学习压力,使学生产生排斥的心理。

阅读内容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应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开展阅读教学活动、阶段性阅读能力测试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梁仕容.如何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浅谈低年级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J].课外语文,2016(5).

[2]冯利英.浅谈教师科研能力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

猜你喜欢

重要意义有效途径阅读能力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及其施工建议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