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教师实施审美教育的实践探索

2016-05-14冯欣子

甘肃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小学美术实践

冯欣子

【关键词】 小学美术;审美教育;实践;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9—0123—01

一、向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审美素材

学生的欣赏能力不是临时可以得来的,而是需要教师逐步引导与培养的。引领学生感知多元化的美术作品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经常实施的教学手段之一。学生的审美能力除了在对美术作业开展评价活动中得到体现,还需要通过不断接触美术作品进一步得到培养。教师可以根据美术作品的绘画方式和制作材料选择不同时代和国家的美术作品指导学生进行欣赏活动。

例如,数字在日常书写时是一种记忆符号,当它走进绘画里就是一个点或是一条线,亦或是一个形状,它变成了绘画的语言。于是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胡安·米罗(joanmiro,1893—1983)的画走进了课堂、走近了学生。他的画中没有什么明确具体的形,而只有一些线条、一些形的胚胎、一些类似于儿童涂鸦期的偶得形状。当学生看到大师的画也是如此的简单、漂亮时,从而能激发创作的欲望,增强作画的信心。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首先,教师可激发学生在自我欣赏中的成就感。如,在课堂上,学生的作品被贴在了黑板上,每个学生这时都会非常关心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我的画肯定是不好的”、“我可不敢把画展示在大家面前”、“我是永远没有机会的”……有些学生也许会这么想。如此,绘画对他们来说就成为了一种负担。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就要帮助这些学生建立自信心,鼓励他们尝试着把自己的“画中话”讲出来,让他们看到画中的美,看到自己的成功。

其次,引导学生拥有一份对他人的欣赏之情。法国雕塑大师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如今,我们已不赞成用“像不像”、“好不好”来引导学生评价他人的绘画作业,因为这样的评价会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会阻碍学生自信心的建立,甚至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教师应鼓励学生以发现他人的优点为主进行互评,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别人长处、相互尊重和信任的习惯。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发现美,更学会了欣赏美。

三、创设健康向上的审美环境

美术教师要积极营造学生可以发展的空间,为他们创设有益、健康、丰富的审美环境,使学生真正拥有快乐的童年。因此我们实施的一系列美育活动都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把他们幼小的心灵引向缤纷的艺术世界。美术教师可根据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定时定期与其他学科整合举办艺术节活动,让学生尽情地参与到体验美、欣赏美的活动中来。例如,美术与音乐学科可共同举办“鲜花朵朵满庭芳” 和“我是小小艺术家”五月艺术节;美术与自然学科可共同举办“传承中华文化”科艺节,等等。

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广泛的,学生的兴趣爱好也是可以培养的。美术教师可以利用有限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参观和展示的空间。例如,在学校的“书画展示栏”上,可经常替换学生们的课堂绘画作品、兴趣班上学到的插花作品、学生在校外辅导班绘制的各种美术作品等;或者教师利用学校网站以及家校互动的平台上传学生作品,或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绘画、制作、摄影等作品放到班网上,与大家一起分享快乐。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或提供相关信息,让他们发现身边更多的美,欣赏到不曾被自己留意的美。

四、开展新颖多样的审美活动

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渠道是很多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

在课内,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作业欣赏与评价活动,这可以是渗透在每个教学环节中的。评价是一种激励、总结、校正的有效教学途径,教师可以根据评价的内容(过程评价、成果评价)、评价的对象(自我评价、他人评价)、评价的方式(等第评价、激励评价)来开展多样性的评价活动。在评价时,教师既要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差异,将评价作业的范围从结果转向过程,从静态发展为动态,又要多方面观察学生在自主发展、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学习态度、主动性与创造性、过程中的发展状态、作业效果、进步情况等,采取相应的评价机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评价中发现美、欣赏美。

在课外,教师可联合德育室组织学生撰写参观画展后的心得体会,在红领巾节目中进行交流;利用学校电视台开展美术作品鉴赏讨论活动,让学生欣赏大师的画,说说自己的话;召集有专业特长的学生交流自己美术学习的成长历程;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绘画比赛,等等。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小学美术实践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