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
2016-05-14刘万芳
刘万芳
【关键词】 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9—0038—01
所谓的“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生。学困生能否转化,是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个教师能否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砝码,也是衡量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每个学生的背后都有父母期待的目光,每个学生都是家庭和社会的希望,每个学生的现在都将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其意义不可轻视。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善待每一位学生。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
1. 家庭教育因素。(1)不良的家庭环境。大部分学困生家境困难,有的父母离异或单亲。父母大多文化程度低,又忙于念“生意经”,经常性地需要加班,忽视或无暇督促子女的学习。(2)教育思想错误。有的父母总给孩子消极的影响:直接或间接,有意或无意向子女灌输“没有文化照样可以赚大钱”的“读书无用论”,放任自流,造成孩子懒惰、不求上进,学习成绩差,表现不良。(3)教育方法不科学。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的学业要求偏离客观实际,当子女的学习成绩达不到家长们的期望值时,就怪罪子女不认真学习,轻则辱骂,重则体罚,使儿童逐步形成对学习的惧怕心理,甚至产生对抗情绪。
2. 学校教育因素。部分学校由于受师资素质、办学条件及教育大环境的影响,教师教育理念缺失,重优轻差现象普遍存在。数学的系统性决定了它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求很高。如果学生对前面数学概念不清,则势必影响新知识的学习。
3. 学生自身因素。(1)厌学心理。学困生由于数学基础较差,经常尝试着学业上的失败,导致对自己失望,得过且过,消极应付,缺乏学习主动性。(2)学习习惯差。如,书写潦草,不工整;经常拖沓作业、抄袭作业,甚至不做作业;上课经常走神,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会回答,与老师、同学之间缺少必要的互动交流。
二、转化策略
1. 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欲望。(1)倍加关爱,唤起学习动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学经验表明,教师的爱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间接兴趣。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关心爱护、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做起,坚持对他们施以爱心,唤起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2)强化实践操作,培养学习兴趣。学困生大多思维简单,僵滞少变,他们似乎对任何稍微复杂的问题都懒得去思考,所以,教师可通过他们喜爱的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等动手实践活动,促使其手、脑、眼、口多种器官共同参与,以手巧促心灵。(3)适时鼓励评价,巩固学习兴趣。学困生在班级活动中出现问题较多,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赞扬的机会很少,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了解,努力捕捉学困生思想行为上的闪光点,要及时对其进行鼓励。同时要注意实施分层评价,因为学生的认知方式等方面都是有差别的,学困生在这些方面表现更为明显,如果以一种标准衡量定性,会使他们丧失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 给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多表扬,少批评。要善于克服以点代面,正确评价,消除偏见。比如,在课堂上,我们做练习时,在基础题方面要多给学困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不管回答是对还是错,我们都要给予他们一定的表扬,这样他们的信心就会倍增。长此以往,学困生就会主动回答问题了。
3. 加强学困生意志的培养,保持学习的愿望持久性。(1)结合教学内容,对学困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意志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支配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经调查研究,学困生之所以学习成绩不理想,其原因之一就是学习目的不明确,自制力差。因此,在教学实际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不断地对学困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引导他们控制、约束思想和行动,也可以结合具体问题指导学困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学困生的学习目的,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专心听课,勤于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引导学困生在克服学习困难中锻炼意志。实践活动是意志产生和发展的源泉,而儿童的意志是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磨砺出来的,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特点,使学困生“跳一跳,够得到”,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精心设计具有一定层次和趣味性的题目,鼓励学困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克服困难、不断获得成功,在克服困难中锻炼他们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