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物理课的教学语言

2016-05-14徐晓燕

中学课程资源 2016年9期
关键词:教学语言

徐晓燕

摘 要: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针对特定的学生群体,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为达到设定的教学目的而使用的语言。它不仅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工具,更是教师自身必备的一项教学技能。教师的教学语言技能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通过教学实践不断锤炼、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提高的。我们应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用心揣摩,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语言技能。

关键词:教学语言 科学准确 激趣启智 生动形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智力劳动效率。”教学语言虽不是独立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但却是所有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教学行为,由此可见,教师教学语言的重要性。我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及听课后的研究心得,谈谈对物理课堂教学语言的四点认识。

一、物理课堂的教学语言要科学准确

物理学科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门十分严密的自然科学。现行教材中的物理概念和定律是数百年来科学家们通过不断探索、反复论证而形成的,内容表述十分精准且相对固定。因此,物理教师在课堂实践中要做到教学语言严谨科学、准确规范、逻辑性强。

例如,在讲授“弹力”这个概念时,我先引导学生自主研读,且强调:“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而不是施加外力使它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学生在深刻理解“弹力”的概念之后,再做以下题目:

书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会受到弹力的作用,产生这个弹力的直接原因是( )。

A.书的形变 B.桌面的形变

C.书和桌面的形变 D.书受到的重力

学生会准确分析出:这个弹力的施力物体是书,受力物体是桌面,所以产生这个弹力的原因是“书的形变”。

为了巩固知识点,教师继续追问学生:“‘桌面的形变产生的弹力是什么物体对什么物体的作用力?”学生能很自然地说出:“是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再如,理解“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问题时,如图1所示,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实验:将该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接着逐渐改变木板与桌面的夹角α,引导学生观察悬线OA、水面和木板表面三者的位置关系。我们可以发现:无论装置怎么倾斜,水面总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水面就叫水平面;悬线的方向总与水平面垂直,却不一定与木板表面垂直,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称为竖直方向。实验过后,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自主表述,而后再精准归纳出: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的区别是,竖直向下特指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而垂直向下是指与物体表面垂直并指向物体表面的方向。

此外,物理教学语言还应注意物理规律的因果关系,切不可本末倒置。如在归纳“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时,就不能讲“物与像的大小相等,物距等于像距”,只能讲“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距等于物距”,因为像是由物决定的。如在描述“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不能将“物体的重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说成“物体的质量与重力大小成正比”,因为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与物体本身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无关。

二、物理课堂的教学语言要激趣启智

在现代教学理念中,课堂绝不再是教师的“满堂灌”和“独角戏”,而应该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做课堂的主人。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通过循循善诱的教学语言,开启学生的心灵智慧,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进而达成理解知识、形成技能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物质的密度”一课教学导入时,我先出示问题(1):四个烧杯分别装有可乐、油、水、酒精,如何鉴别?学生很快说出通过闻气味的方法进行鉴别。接着我再出示问题(2):两组用相同包装纸包裹的外形一样的木块和泡沫块,一组为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木块和泡沫块;另一组为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木块和泡沫块,如何进行鉴别?学生稍作思考后,也能较顺利地得出:质量相同时,体积大的为泡沫块,体积小的为木块;体积相同时,质量大的为木块,质量小的为泡沫块。最后我出示问题(3):用相同包装纸包裹的质量和体积都不同的木块和泡沫块,如何鉴别呢?学生回答有些困难,经过一番合作讨论后,得出答案:须测出各自的质量和体积,算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后再进行比较。这样,逐层引出通过求“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来鉴别木块和泡沫块。我又继续出示问题(4):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来鉴别物质,是否具有普遍性?再提供质量和体积都不相同的铜块、铁块、铝块各3个,让学生尝试用求“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的方法来鉴别。而后抛出问题(5):为什么可以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来鉴别物质呢?我先引导学生自主表述,而后归纳得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这一特性在物理学中就用“密度”来表示。这样,学生在对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通过自主思考,发现并得出结论,在大脑中牢固建立了“密度”这一概念。

三、物理课堂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

教师上课最怕什么?那就是无论问什么说什么,学生都毫无反应。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学生精神疲倦,学习的兴奋度不够。所以,物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如果能更生动形象些,多采用一些“打比方”等方法,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让教材中的物理符号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得更紧密,就能促进学生精神兴奋、思维活跃,调动学生的学习状态。

例如,在初识简单“电路”时,教师可以运用这样的比喻:导线、电流表对电流几乎没有阻碍作用,如果将电源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或是将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极,电路中电流畅通无阻,电流很大很大,会烧坏电路,造成短路;用电器对电流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电路中的电流不会很大;电压表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很大很大,电路中的电流很小很小。当电流来到岔路口,如果存在没有阻碍作用的支路时,它就会选择没有阻碍作用的支路通过,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很大,也会烧坏电路,造成短路。

再如,在引导学生猜想“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可以用“人走路时受到的路阻”来类比“电阻”,用“路上朝一个方向运动的人流” 来类比“电流”。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思考以下问题:

(1)道路越长,通过它就越 (困难/容易),受到的路阻越 (大/小)。

(2)道路越宽,通过它就越 (困难/容易),受到的路阻越 (大/小)。

(3)道路本身状况良好(如水泥路),通过它就 (困难/容易)。

(4)道路本身坑坑洼洼(如乡间的土路),通过它就 (困难/容易)。

与此相似,学生能很容易地猜想出: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有关。

四、物理课堂的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

幽默风趣的语言是物理课堂的润滑剂,用得好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增进师生感情。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也会偶尔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巧妙处理突发事件,智慧利用课堂生成,既能很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幽默情调,又能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为课堂增添不少乐趣。

例如,介绍“紫外线的应用”时,教师可介绍验钞机,它就是利用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的原理而制成的。这时,我随口说了一句:“有了验钞机,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收到假币了。”学生哄堂大笑。学生大脑神经受到了良性刺激,同时也对这个知识点留下了深刻印象。

再如,一位教师在讲“分子运动”时,发现下面有一位学生在偷吃零食。这时教师灵机一动,并没有批评这位学生,而是巧妙地设置了一个问题,提问了他的同桌:“你现在有没有闻到一股气味?”这位学生站起来,笑着说:“我闻到了薯片的味道。”教师又接着说:“你的同桌真是用心了,这是有意要让周围同学体验分子扩散的现象吗?”同学们都笑了,那个偷吃零食的学生也不好意思地收起了零食。在这里,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和幽默将批评教育融入新知学习中,既让学生对分子扩散现象有了较深印象,又照顾到了违纪学生的脸面,含蓄地指出了其违纪行为,严肃了课堂纪律。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成功的教学更是一种艺术的创造,这种艺术创造展示的正是教师教学语言的技能。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们应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用心揣摩,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语言技能,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妙趣横生、生机无限,成为学生汲取知识、快乐成长的天堂。

参考文献:

[1]武安文.浅谈物理教学中的语言技巧[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8(1).

[2]郝陵生.语言技巧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历史教学问题,2011(5).

[3]王隆裕.教师批评学生的语言技巧[J].宁夏教育,2012(12).

猜你喜欢

教学语言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
让古诗词教学弥散醉人的芬芳
初中化学课堂中如何实施高效性教学
语言艺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基层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激趣 导思 引探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