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与关系

2016-05-14朱嘉星

青春岁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伦理关系

朱嘉星

【摘要】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我们发现,有了合乎社会价值的伦理支持,资本主义更为名正言顺。那么社会工作实务中,我们又需要什么样的伦理守则,如何构建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之间的关系,让我们的实务开展更为专业、名正言顺,被更多人认可和接纳。

【关键词】社会工作实务;伦理;关系

一、伦理

韦伯试图探讨世界主要民族的精神文化气质与该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我们可以把资本主义与新教伦理这样联系起来——社会所尊崇的价值观合乎理性行动。新教伦理促成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在原始资本的积累阶段。因为有合乎社会价值的伦理支持,资本主义更为名正言顺。

那么什么是伦理,合乎社会价值的伦理,为我们所需要的伦理?

“伦理”一词在我国最早出自于《乐记·乐本》:凡音者,生于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伦理,事物的道理。这段话的意思是,世上所有的音乐都产生于人的内心。音乐与事物的道理想通。所以,只懂得声音不懂得音乐的人,是禽兽。只懂得音乐而不懂乐理的人是普通百姓。只有君子才懂得乐理。

也可以这样理解,只有君子才能懂得事物的道理。也就是,只有君子才懂得伦理。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资本主义精神与当时社会广泛推崇的价值观念(也就是新教伦理)相符合,那么资本主义者也就是懂得了新教伦理,资本主义家就是君子,其行为也值得推崇。

对于伦理,还有其他的一些理解。在美国《韦氏大词典》中,伦理是一门探讨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以及讨论道德责任与义务的学科。从这里看,伦理是一门学科,需要去辨别探讨好坏,而不是已经定义好的好坏。那么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有时道德,又由谁来定义。

霍金认为,伦理、道德是需要建构的,而不是讓人发现,凭空产生的。从战争的角度看,道德不以被侵略国家的价值来判断。从这里可以看出,弱者、失败者是不掌握对事物好坏,道德善恶的定义权。在书中,霍金又指出,想要得到战争的胜利,需要道德的支持。站在道德至高点的人,名正言顺。《论语·子路》中“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所以,要获得战争的顺利,道德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现在我们所熟悉的“伦理”,指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是一系列指导行为的观念,是从概念角度上对道德现象的哲学思考。它不仅包含着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处理中的行为规范,而且也深刻地蕴涵着依照一定原则来规范行为的深刻道理。是指做人的道理,包括人的情感、意志、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是指人际之间符合某种道德标准的行为准则。

二、社会工作实务伦理中的“关系”

在社会工作实务中,我们总是强调要遵守社会工作的伦理规范,那么究竟什么是社会工作的伦理规范。各国都制定不同的社会工作守则,但是都基于同一目的:确使社会工作的使命所立于核心价值。反映专业的核心价值,知道社会工作实务的展开。

在本文中,我试图探讨社会工作伦理守则中的一则“亲密关系”。社会工作伦理明确表示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之间是一种明确的专业关系,社会工作者不得与案主建立除专业关系以外的任何关系。

“亲密关系”在伦理守则中被更多的强调为“性关系”,社会工作者绝对不可以与案主发生性关系。但是除去性关系,还包括其他的亲密关系,比如说,情感关系,恋人。“恋人”这一关系,因为案主大多是弱势群体,在某一阶段,某一方面遭受的情况与一般人有所差别,使案主在情感上发生了某些变化。在这个时候,案主容易对给予他/她帮助的社会工作者产生感情,超出专业关系的情感,也就是社会工作专业中所说的“移情”。移情指受助者将早期生活经验中对某个特定人士(如父母,或者前对象)的特殊感受反应或投射到工作者身上,将其视为受助者早年情绪生活的某个特定人来看待,并将其情感和态度表现在专业关系上。一旦“移情”发生,受助者会通过一些方式来表达,比如说,表白爱情,希望从社会工作者身上获得爱恋情感的欲望。

那么为什么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之间产生超过专业关系的情感是违反伦理守则的。首先,社会工作的伦理守则是这样制定的。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建立的关系是专业关系,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专业基础上,而不是出于其他。伯纳德·威廉斯在《道德运气》一书中提到“判断一件事的好坏,要从事情原因、环境等可能性上判断,不能但从事件本身看。判断原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运气。”威廉姆斯将“道德”与“运气”并置,构成“道德运气”这个在他看来自相矛盾的修辞,意在揭示道德免于运气的努力不可能成功。从道德运气的角度看,为什么社工伦理守则中会出现在关系方面的规定。首先,长期的社工实务经验告诉我们,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产生超出专业关系的情感,并不利于服务对象问题的解决。看来,运气并没有站在情感那一边。然后,我们从事情的原因角度来看。事情的起因,社会工作者为什么会和案主接触,从而建立关系。因为这是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之一,换句话说,是一种工作关系,而不是因为个人特质(热心、善良)而为之。用从一而终,善始善终的说法就是,工作关系开始,工作关系结束,结束后,亲密关系还是需要避免,社会工作者在实务时被要求不可以互留电话,也是出于这样的目的。接下来,我们从事情的环境方面来分析。环境方面的运气指向践行者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处境。从社会工作实务的角度来说,也就是社会工作者面临的问题和处境。当社会工作者面临服务对象“移情”的问题时,他应该做的是及时发现,并转移服务对象这种情绪,妥善处理,如果实在不行,把个案进行转介。所以,无论是从事情的原因,还是事情的环境来看,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产生亲密关系,在道德层面上都是恶的。如果社会工作者与案主执意要这样做,那么伦理是站不住的,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所以多半都是悲剧。

除去恋人关系之类的“移情”关系外,还有一种普遍被大家忽视的关系,也就是“朋友”关系。通常,我们在接案的时候,都需要得到案主的信任,怎样快速得到案主的信任,那就是与案主成为“朋友”,虽然我们通常都是用“良好的专业关系”这类的词去避免误区。那么这样的“朋友”关系,是专业关系,还是私人关系。“拉关系”是绝大多数社会工作者会做的一件事,为了做好个案,为了获得更多关于案主的信息,为了获取案主的信任,我们又要更努力地拉关系,使我们的案主更安全地“打开心扉”。一旦“朋友”这种关系形成,社会工作者是否要承担朋友的一切责任。这与我们的专业关系又是相违背的。

从社会工作实务的现实情况看,私人关系的建立,“朋友”关系的形成,会容易出现矛盾,产生更多的伦理问题,比如说案主送礼物、请吃饭,社会工作者应该以什么角色去面对和处理?另外,社会工作者也与朋友不同,社会工作者在下班后没有特殊情况,没有必要去时刻关心案主,也就没有办法随时为案主分忧解难。这样会给社会工作者带来更多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

因此,从伦理角度来看,单一的专业关系对社会工作者和案主双方都有利。

猜你喜欢

伦理关系
科技伦理
浅谈我国社会工作伦理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非伦理领导对员工职场非伦理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