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探究与实现路径

2016-05-14李晓玲

青春岁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幸福感辅导员职业

【摘要】高校辅导员作为培育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引路人,影响着高等教育育人目标的实现。本文从幸福感的内涵着手,分析了影响着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主客观因素,试图探究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幸福感

幸福,是指一个人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产生喜悦快乐与稳定的心理状态。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奋斗目标和终极心愿。高校辅导员作为具有教师和管理者双重身份的群体,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战线,对大学生的教育影响力是其他教师所无法比拟的。因此,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不仅影响着工作效率和积极性,也影响着高等教育育人目标的最终实现。因此,探究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对于研究提高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内涵

幸福感,又称主观幸福感,是指人类基于自身的满足感与安全感而主观产生的一系列欣喜与愉悦的情绪。幸福感是个人所独有的心理状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主观性,幸福感的评价标准都是由自我评定;第二,稳定性,主要反应长期而非短期的生活满意度,具有相对稳定性;第三,整体性,幸福感是包括情感反应、认知判断等综合性评价,具有多重内涵。

职业幸福感,是指主体在从事某一职业时基于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受到社会支持、个体应激水平、价值观、健康状况以及经济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根据上述定义可知,幸福感主要来自于满足感。高校辅导员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和受教育水平,所以他们所追求的满足感的程度也较高,他们不仅仅追求事业上的成功,更重要的是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这种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实际工作中就体现为师生关系的融洽感、工作目标的实现感和事务处理的认同感。在这种幸福感的激励作用下,辅导员才能在冗杂的学生事务中保持不竭的工作动力和积极的工作心态,将乐观向上的情绪和心态传递给学生,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现状和成因

当前高校辅导员幸福感的体验不足,存在较为缺失的状况。影响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因素主要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

1、主观因素

(1)辅导员自身职业价值认识

幸福感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主要来自于自我的认知。对于辅导员来说,学生的进步成长、自身被需要、被认可,这些都是自我实现的满足,极大地影响着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

(2)辅导员自身职业能力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长的指路人,对其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人数多、工作繁琐、休闲时间不足等现状都极大的阻碍着高校辅导员的幸福感。辅导员自身职业能力强的高低,决定着处理问题的速度与质量,也影响着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提升。

(3)辅导员自身幸福感知力

幸福感作为一种自身的体验感受,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自身是否具有幸福感知力。面对同样的状况,具有良好的化解能力、感受快乐的心理能力更能感受到幸福的存在,也更能面对突发情况解决疑难问题。

2、客观因素

(1)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社会性支持

高校辅导员担负着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领路人,肩负着重大责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更多的是处理繁杂的日常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处于专业教师和行政人员之后,社会认可度不高,工作的价值感较为削弱。

(2)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政策性支持

与专职教师的工作不同,辅导员的工作主要是处理学生日常问题,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很难以有清晰的量化标准来考核他们的工作成绩,因此,对辅导员的考核存在主观性和不合理性,致使辅导员出现工作努力却得不到认可的情绪,工作积极性逐渐消极。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的相关政策落实力度不够,辅导员职业发展道路不够清晰明了。

三、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路径

1、加强对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教育

辅导员自身对职业发展的定位,直接影响着幸福感的多少。首先,要加强道德教育,辅导员作为引导学生思想的领路人,首先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崇高的个人品质,无私奉献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党和国家要求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其次,要加强素质教育,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开拓辅导员视野,提升辅導员职业技能。最后,要加强职业幸福感教育,通过讲座、沙龙、活动交流等形式,帮助辅导员找准职业定位,缓解工作压力,提升辅导员幸福感知力。

2、加强对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支持

首先,要落实政策,畅通辅导员职业发展渠道。在职称评定、薪酬待遇等实际方面对辅导员多加关注,拓宽辅导员职业发展路径,使辅导员能够看到职业发展前景,感受到自身的劳动价值。

其次,要完善机制,建立辅导员职业科学规范。要进一步完善辅导员评价体系,通过科学的评价办法和完善的奖励机制,激发辅导员的工作动力。建立更清晰的辅导员职业定位方案,明确辅导员职责,为辅导员创立展示自我的平台。

最后,要多方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学校要提升对辅导员队伍的重视程度,要尊重辅导员的工作成果,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职责,鼓励辅导员之间、辅导员与任课老师之间的交流合作,为辅导员开展工作营造一个和谐、良好的工作环境。

3、加快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专家化水平

辅导员的职业定位,决定了其不仅要具有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结构,还必须要根据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化以及管理对象的不同进行观念的更新换代。如何提升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专家化水平,从辅导员自身来说,必须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充实自我,促进自身全面发展,从而建立对工作的满足感。

【作者简介】

李晓玲(1988—),女,硕士研究生学历,单位:广东金融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幸福感辅导员职业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画与话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你们这样搓狗,狗不要面子吗!放着我来!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我爱的职业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