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中质疑,探究中解疑
2016-05-14高锦恒
高锦恒
摘 要:讨论是语文课堂最常见的现象。通过讨论,师生之间交流沟通、相互启发、相互促进,进而达到共识。文章围绕四个方面阐述课堂讨论进行质疑与解疑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质疑与解疑,彰显了学生个性,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讨论 质疑 解疑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088-01
著名的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讨论犹如砺石,思想好比锋刃。两相砥砺将使思想锐利。”课堂讨论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探究活动,通过课堂讨论学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师生之间的共同探究,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学生在讨论中质疑,在探究中解疑。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课堂教学效果明显。
1 师生讨论呈精彩,活跃课堂氛围
语文课堂是教师与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而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能够积极的思考,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不断提升。活跃气氛的主要方法是交流互动,在交流中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表达出自己所想,产生思维的碰撞。老师在预设中一般会设计一些课堂交流,但是往往大部分课堂交流都是学生自发生成,老师如果能够利用好这个生成,能够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学生们会有这样的疑问:课文中的愚公移山在今天看来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我们向他学习什么呢?本来在教学预设中只是想把这个问题作为课堂小结一带而过就结束了。但是,既然有学生提出这个疑问就必须弄它个水落石出。说明事实与备课预设有偏差,于是就顺势提出开展小组讨论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们就这样的问题展开讨论,因为很多学生都存在着这样的质疑,因此讨论进行得十分激烈。从他们的观点可以看出,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愚公值得赞扬。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愚公的做法视乎有点愚蠢。在这样的思维碰撞中,学生的价值观得到提升。
2 于无疑之处生疑,引发深入探讨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课堂讨论中,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质疑,有些学生对于这些疑问不重视,不能达到在疑问处探索,进而再生疑问。对于这些思维产生的疑问生成,老师肯定是无法预料的,老师不妨认真的倾听,等学生表达自己的观念后,老师可以就此为引,进行深入的讨论。例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时,就鼓励学生们大胆疑问。结果学生提问的积极性非常高,诸如文中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在不断的变化,对我们的生命有什么启示?要解释这样的质疑,就必须联系写作时间与背景,文章中有“十多年前”的一大株紫藤萝。后来拆掉了紫藤花架改种果树,其理由是“花与生活腐化有必然的关系”。这样的观点在今天听来感觉是多么的荒唐,这就是极“左”思想的影响。这就在无疑处生疑,从而引发我们思考:人在遭遇不幸时不能被厄运压倒,而应该保持坚定的信念。当厄运过去时要面对新生活,把自己的精力投身到社会事业中去。
3 化学生发言为生成,让讨论更精彩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影响学习的因素是受个体所处的环境决定的。我们知道,语文教学是师生对话的过程。很多问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过程应该能及时抓住生成。课堂是一个多维的动态空间,需要教师穿针引线,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交流过程中实现互动。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层次实现由此及彼的提高。这样,语文课堂中就会无痕化成才。虽然有些生成有可能是没有价值的,甚至有些是错误的。但多数是对文本理解的个性体现,是思维运行中的闪光点。因此,化学生的发言为生成,从而让课堂讨论更加热烈。例如:在教学《在烈日和暴雨下》时,在师生研讨中有学生提出质疑:极力描写烈日与暴雨是作者烘托祥子生活的艰辛。这是大家形成了共识的问题,于是教师继续提出“没有烈日与暴雨就不能反映祥子苦难的生活吗?学生立即做出回应:“春天生机盎然,秋天成果累累是不利于衬托恶劣的环境的。这样,就说明学生的思维层次已经摆脱传统以文本为中心意识的束缚。
4 在具体情境中讨论,培养质疑意识
初中生生活阅读比较少,有时由于缺乏问题意识而不能从文章当中发现有深度的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而产生问题,再让学生从问题中开始质疑。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加强学生质疑意识的引导起着关键的作用,根据教学的需要,依据教学的内容设计恰当的教学情境,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主动质疑。在问题提出时尽量新奇、神秘,能够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激发灵感,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就创设了这样的讨论情境: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说一说冬天的特征以及对冬天的印象。在学生说完之后再以多媒体的形式播放一段济南的冬天的视频画面,这样学生就能够从视觉上初步感受到冬天,特别是济南的冬天的印象。再让学生朗读课文,从文字上了解老舍心中的济南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就会对之产生深刻的印象。由于设置了质疑的情境,学生的质疑意识加强了,对文本获得了深刻的理解。
总之,语文课堂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精心的设置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价值的讨论既能让学生深入的走进文本,还提高了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这样,语文课堂讨论就会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 周永.初中语文课堂有效讨论的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
[2] 李应江.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讨论[J].中小学电教,2015(01).
[3] 王君.让语文课堂“另类解读”化险为夷[J].中学语文教学,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