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分钟随堂练字”的问题思考与对策

2016-05-14张德银胡晓燕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随堂练字学段

张德银 胡晓燕

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的要求以来,教师让学生“随堂练字”的意识逐渐增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也随之显现,“随堂练字”异化为“随意练字”的现象非常普遍,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问题一:练字目标随心化

练到什么程度才叫“好”,并非每一位教师都心知肚明。经常发现一些家常课,甚至有些公开课,教师把“美观”作为低段写字评价的标准,高段却还在纠缠于字的“端正”。笔者曾向有些执教者了解情况,结果令人瞠目结舌——我认为就该达到这样的标准。这种没有理论依据,随心所欲确定练字目标的现象,在“随堂练字”中似乎已成了家常便饭。

目标过高,学生因难以企及而望而生畏,就会逐渐失去练字的兴趣与自信;目标过低,学生写字水平总是“原地踏步”,不会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那么“好字”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其实,《课程标准》对于各学段都有明确的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第一学段);“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第二学段);“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第三学段)。由此可见,“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是第一学段练字目标;第二学段应做好承上启下的过渡工作,除了在“规范、端正、整洁”的基础上“熟练地书写”外,还应适度要求“美观”;第三学段还要努力达到“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教师只有依据《课程标准》,明确各学段写字教学目标,随堂练字才能有的放矢。

问题二:练字内容随意化

要问“练字练什么”,相信多数教师都会脱口而出是练写生字。实际教学中,许多课堂也都是在书写生字时教师才进行写字指导,才真正算得上是在“练字”,而其他教学环节几乎不见练字的影子。所以在第二课时我们见不到“随堂练字”也就不足为奇了。这种不假思索,随意窄化、甚至固化“随堂练字”内容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表现。

到底哪些内容可以作为随堂练字的凭借呢?显然,生字必然是各学段的练字内容。如果属于《课程标准》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列出的300个基本字之一,更应作为重中之重,因为写好这些字,有利于“打好写字的基础,发展写字能力”。除了生字,还有哪些可以作为练字内容呢?本着“提笔即是练字时”,笔者认为中高年级还应当把课堂听写、阅读批注、随文练笔和记笔记等一并归入其中。当然,不同学段应有所侧重。低段主要是练写生字,且个个生字都要练扎实,尤其注意练好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部件,这是在为以后的写字奠基。中高段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书写规律,努力做到“练一字而能练好一类字”,使随堂练字事半功倍。值得一提的是,高段要把练字的重点转移到句、段上,重在练习行款布局,并适度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以便顺利地向第四学段过渡。

究竟练多少才适量呢?定量当以《课程标准》规定的“10分钟”为据。当然,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对待,不同学段、不同课型、不同学生应当有所差异。低段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每课的生字量大(一般10个左右),而学生又处于写字的起步阶段,年龄小,手指肌肉不发达,写字技能不熟练,写字速度慢,所以,为了保障练字的质量,每节课的练字量不能过多,且不宜过于集中。如果以两节课完成教学内容来计算,一般每节课的练字量为生字总量的一半左右,且每个字以练写不超过三遍为宜。中高年级每课的生字少了一些,且学生书写的熟练程度也应有所加强,所以第一课时可以采取分清主次、抓住重难点的方法练写完所有生字,第二课时就可以将听写字词句、阅读批注、随文练笔等作为练字内容,以保证适当的练字量。

问题三:练字形式随便化

就拿练写生字来说,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有的教师打着“识写同步”的旗号,把生字随便分散于课文中“就字练字”。此做法貌似重视练字,实则耗费时间,影响练字效率,也容易割裂课堂教学的进程。二是大多教师都习惯于在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集中练字。这种做法指导起来简便易行,但弊端也显而易见:首先,写字时间过于集中,不易凸显练字的重难点,可能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如此集中时间练字,很容易疲劳,不利于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也不利于保证练字的质量。其次,指导模式单一,基本上按“出示例字—提示要点—教师示范—学生描红、临写—评价改进”展开,学生自主练字的时间十分有限。第三,将“写字”置于课末作统一处理,表面上看好像凸显了练字,实际上是教师为了方便自己的教——剩下的时间多则多练,少则少练。正因为如此的“机动”,“随堂练字”很容易变成“随意练字”,“10分钟随堂练字”的效果难以保证。

究竟是集中练,还是分散练,应当根据学段及教材生字编排特点和学生实际。一般来说,共性比较明显的生字,适宜集中在一起归类指导,其他生字可以随文分散至课始、课中、课尾等课堂教学各个环节随机而练。值得注意的是,每篇课文、每个课时的练字都应有主次之分,切忌贪多求全、平均用力。如《欢乐的泼水节》(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共有“泼、桶、互、吉、祥、如、味、幸、肯、离”10个生字。笔者分两课时指导学生练写所有生字。以第一课时为例,笔者选择了“泼、桶、祥、吉、如、味”6个生字。“泼”是左右结构“三点水”旁的字,学生写这种结构和部首已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在课始板书课题时就顺势做简单的书写指导。其余五个字则同时出现于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否能集中在一起指导呢?“桶、祥”与“泼”的结构相同,且都是左窄右宽,所以在随文认读时,便相机让学生通过将“桶、祥”与“泼”比较后进行迁移性自主练习。“吉、如、味”都含有相同部件“口”,且“口”的位置、大小、形状等各有不同,若不作引导,学生很难发现其变化规律。而常用部件又是第一学段练字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像这样一个部件在一篇课文的生字中同时出现三种位置的情况实属罕见,机会难得。于是,笔者就把这三个字集中于课尾作重点指导。通过引导,学生把握了部件“口”居于不同位置的变化规律:“口”在下,身子宽又扁;“口”在左,个小站得高;口在右,个大中间靠。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随堂练字学段
芭蕉上练字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练字真的好烦啊
爆笑四格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Unit 1 STEP BY STEP 随堂通Section A
Unit 2 STEP BY STEP 随堂通Section A
学会放弃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
校园侦探队随堂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