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允价值会计问题

2016-05-13赵耀

商场现代化 2016年10期
关键词:会计计量会计信息质量

赵耀

摘 要: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顺应时代而生的是公允价值的深入研究与日益完善的经济体制发展两者之间的良性循环。公允价值会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实际运用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限制了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目前公允价值会计在实际运用中出现问题,首先要明确公允价值是脱手价格;其次要辨析清楚市场参与者的概念;然后明晰要将债务“清偿”概念转为“转移”概念,最后要明确资产出售或者债务转移是发生在计量日的当天,而不是其他日期。另一方面,当前的会计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相关的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不够和交易主体的认定依旧存在偏差等。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不断建立健全市场环境管理机制,给会计准则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强对相关会计行业人员素质的培训,保证会计人员的工作价值可以充分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促进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实施。

关键词:新公允价值准则;公允价值会计;会计计量;会计信息质量

一、公允价值会计

1.公允价值的定义

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即脱手价格)。公允价值准则的实施,一方面体现了国内公允价值准则和国际公允价值准则的趋同更近了一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机遇;另一方面,其巨大的变化给传统的会计模式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公允价值的应用就是其中一例。在38项会计准则中,有近5%的准则要求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无疑成为了会计准则实施中的焦点之一。

2.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历程

公允价值最早起始于法律,指的是受到公众认可的程度,会计领域一直采用的是历史成本的计量模式,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资产与复杂的真实价值也随之改变,经济市场急需一种能反映公司真实价值的新的计量模式,由此产生了公允价值的概念。我国最早引入公允价值概念是在1998年,但是由于当时市场并不成熟,人们对公允价值并没有给予充足的关注度,导致很多财政人员利用公允价值概念粉饰财务报表,虚构企业利润。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我国财政部门在2001年开始修改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应用领域与适用范围进行了限制。2006年我国以公允价值运用的情况为基础,进一步优化了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重新引入到企业会计准则中,使其在金融工具、投资等方面得到更为明确的运用,由此,公允价值在我国的经济领域应用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2008年后开始出现对市值定价准则的新规定,其中指出在对那些资产流动性较低的物品进行定价时,可以在原本价值的基础上稍作提升,这样可以有效保证资产价值的升值。2009年对公允价值的内容进行了丰富,其中主要是对在市场经济发展不好的背景下如何加强公允价值的灵活度进行了说明。2014年1月26日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并于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在境外上市的企业提前执行。新准则的制定解决了原来存在的诸多问题,更清晰的达到了其计量或披露的目标,更加准确有效的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其对公允价值计量制定了相关的会计处理规定,提供了更为详尽的指引。

二、公允价值会计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其准确性存在风险

公允价值估值技术的应用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公允价值计量加大了企业的管理层进行风险管理的难度,举例来说公允价值估值技术计量的使用不精确会影响到企业的信贷,对其的影响体现在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计量的方法存在很大的主观性,这就造成了对企业信用分析时其分析难度增加;而另一方面公允价值极度易受市场价格的波动影响,从而加大了公允价值计量的风险,这就导致了企业财务报表显示出极大不稳定性。在我国新出台的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中关于公允价值获取可靠性没有详细规定,而是规定了企业应当选择普遍市场参与者的普遍认同,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会涉及到一些更复杂的估值技术。在我国的目前来看,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无法相对准确的判断市场上提供的会计信息,而我国会计信息的发展也相对不健全,从而导致公允价值估值技术得到企业管理层的不当使用,造成主观决策上的误解,影响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准确性的应用。

2.注册会计师对公允价值的审计决策存在较大风险

我国相比较一些较为发达的欧洲国家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上起步比较晚,在我国的公允价值审计中,一方面是与会计师事务所有关的估值方面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是某些被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联系过密。在以公允价值模型应用过程中,有已经存在的实际输入变量,还存在着未知的决定变量,在这种大环境下,会计师的估计与决策千差万别,这无形当中为有偏颇的决策提供了生长的温床。目前会计师事务所应用到的审计技术中的专业技术手段,以及我国大多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当前还很薄弱,这些问题限制会计师无法全部发现所有的重大错报,再遇见某些公司蓄意的弄虚作假问题无法避免,加之涉及的公允价值方面的法制惩罚力度建设还不够全面,然而直到当前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所面临的有关公允价值方面决策风险还是一种客观存在,这极大的阻碍了公允价值的客观性与公正性。相比较一些发达的西方国家,我国对这些问题没有更谨慎与严厉的监管处罚行为,导致企业为所欲为,运用某些过激的行为甚至购买注册会计师审计决策以达到不为人知的目的,从而严重威胁了公允价值的蓬勃发展。

3.公允价值的确定不够精确

无论经济怎么飞速发展,公允价值的确定都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加之目前我国的经济市场的发展还够不上完善,制度也相对来说比较欠缺;更有甚者,要是缺乏收到资产和转移负债的估值,再遇见市场信息相对不充足的情况下,允价值的确定基础更难以确定地捕捉到;更进一步说,如果没有精确的市场价格作为参照标准,则只可根据估值模型等估值技术来确定以及评估。可见市场环境对公允价值的确定准确性存在影响,相继一些公司直到目前还只能粗略的确定公允价值,我国的企业只能粗略的应用相同或者相似的市场价格作为参照,在确定出精确的公允价值方面还显逊色。

4.会计从业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足

据统计我国目前拥有1100万上下的人员考取到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但是经受过精良教育进过高等学府专业学习过会计的人员还在少数,这样拥有不算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无疑影响到了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会计的实施。单单就公允价值的问题来研究,这就需要拥有精准的知识体系和专业的职业判断的资历以及从业经验来掌舵,才可以在企业合并的问题、投资性房地产问题、无形资产减值问题等方面得到解决。总结来说,公允价值在会计应用上存在着太大的主观性,这个度并不是很好掌控的,这也引起了许多从业人员打着公允价值的确定的名头来操作利润,至此会计从业人员是否遵守职业操守在其心理上展开了一场道德的博弈。

三、改善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的措施

1.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公允价值可靠性发展做好保障

企业对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时,应当保证所确定的公允价值会计信息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由于我国的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级次的划分是以活跃市场价值为主要核心不断向外拓展的,就更应该做到高透明的和更丰富的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改善,而我国对公允价值信息的披露主要显现在年度会计报告的附注中,即对确认在会计报表中的,经常性和非经常性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披露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估值技术以及输入值做到高透明度和高详细度的信息改善。大部分国内金融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内资企业、联营企业以及私营企业等虽然已经披露但仍不全面,只有加强公允价值信息的透明度和丰富程度以及详细程度才可以改善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综上进一步达到提高公允价值更高层次信息的价值可靠性,进而增强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准确性,从而减轻公允价值应用属性上的不确定性,即为公允价值应用的可靠性做好保障。

2.坚持改善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力度建设

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集中体现了我国对公允价值监管的软实力,使监管力度与法律体系结合是可以尝试的改善办法,这样即决定了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而且作为了不公正的决策将跟从一个怎样程度的惩罚力度进行制裁。建立健全优质的监督建设,这样可以杜绝注册会计师名义上保持对准则的严格遵守。坚持建立健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力度体制给予了有关公允价值的全面发展,使其注入更顽强的生命力与更强大的凝聚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大会计师的职业自律管理力度,使得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会计信息质量硬实力得到提高。这有效杜绝公允价值在会计师决策中监管不严格等问题。重中之重是全面落实会计师事务所有关公允价值的审计监督体制改革,这对于洗涤会计工作者的工作环境得到了更全面的净化,更准确的说建立起乃至树立更严厉的注册会计师惩戒制度,这关系到公允价值运用的更多方面的全面发展,诸如非货币资产交易中的公允价值评估准确性的精准化的发展,与有关方面的业务咨询水平的优良化的发展、以及衍生金融工具与金融工具对公允价值会计的运用性的发展等等。切实把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监管体制搞好,朝向国际公允价值标准趋同的目标不断前进。

3.建立健全的公允价值会计执行环境

公允价值的计算还会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市场规模越大,给公允价值提供的资源越多,不断健全相关的市场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提供完备的公允价值信息,建立起健全的公允价值会计执行环境,不断更新和完善市场信息。首先。公允价值计量制度的健全与建立问题,例如:披露公司内部管理体制、引进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以及公司内部的计量制度。其次,对我国上市公司进行严苛的监管,以最新会计准则和道德标准以及法律为约束,严厉抨击那些以违法盈利为目的操控公司正常营运的行为。最后,要矢志不渝的改善公司的管理结构。公允价值能否完美实施,依靠合理的管理结构与更加严格的建树起审计委员会制度,据此提升管理结构的合理化以及业绩水平的精进化。

4.提高运用公允价值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公允价值的第一位运用主体就是财务人员以及会计人员,对于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合理的应用公允价值,熟练地运用公允价值的专业判断,经过这个程序的运作,精准的职业的判断就要应用其中,这就对我们财务会计人员做出了更高的标准规范,坚持不懈的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实时更新,做到孜孜不倦,辅以精准的评估方法经验。比较频繁的运用公允价值评估方法对会计人员提供了更高的知识平台以及更高级的知识体系的建立。而且我国的企业也要不惜代价,为我国培养多种复合型知识人才,从而可以更加快速的推进国家与世界经济秩序的更完美接轨。

四、结语

新公允价值的运用顺应了当今时代的经济,这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中相关法制的完美实施,政府与企业的相关会计机构需要提高对公允价值进行重新审定,达到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在这个不断规范改进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些问题,道路必定会曲折,特别是在公允价值运用愈加广泛的今天,公允价值会计问题更是对会计信息的准确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公允价值会计推行运用的过程中,需要营造公允价值可靠性的执行环境,建立健全和谐稳定的市场环境与优质高级财会人员队伍建设,针对公允价值会计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尤春涛.公允价值会计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19).

[2]李楠.公允价值会计问题于应对措施.2015(06-0081-01).

[3]王思宇,权烨.我国公允价值准则运用的会计问题探讨.2015(1).

[4]罗茜,陈鑫.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探讨.2015(10)27.

[5]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研究.2014(7).

猜你喜欢

会计计量会计信息质量
固定资产的会计计量属性选择
内部控制环境要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
企业人力资本会计计量方法的新探
创新驱动发展下信息管税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研究
XBRL在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应用的研究
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矛盾与协调
新准则下公允价值会计问题及相关审计完善对策
低碳经济下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确认与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