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56~2014年隆林各族自治县麻风病流行状况调查

2016-05-13陈碧兰李廷军

右江医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流行特征麻风病患病率

陈碧兰,李廷军,杨 胤

(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皮肤病防治站,隆林 533400)



1956~2014年隆林各族自治县麻风病流行状况调查

陈碧兰,李廷军,杨胤

(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皮肤病防治站,隆林 533400)

【摘要】目的了解隆林各族自治县1956~2014年麻风病流行特征,为该县麻风病防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56~2014年麻风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56~2014年共发现麻风病人332例,近5年年平均患病率为1.44/10万,发病年龄最小2.8岁,最大73岁,以14~29岁发病居多,占48.49%;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为2.47∶1;该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直系亲属间的直接传播占累计病例的9.93%(33/332)。结论麻风病的危害在短期内仍难以消除,应将麻风病防治工作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增加公共卫生投入。加强麻风病防治知识的卫生宣教,并对患者家属和密切接触者进行一个最长潜伏期(10年) 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隔离、治疗麻风病人,减少畸残的发生,控制传播。

【关键词】麻风病;患病率;流行特征

隆林各族自治县曾是广西麻风病高流行区之一,1956年开始开展麻风病防治工作,1997年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指标,1997~2001年该病处于低流行状态,患病率控制在0.59/10万以下,2002年以来,通过开展消除麻风行动和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麻风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略有上升,近5年年平均发病率和患病率分别为0.83/10万、1.44/10万。为探讨该病的流行规律及寻找发病原因,我们对历年来该县麻风病防治工作的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下一步麻风病防治研究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隆林各族自治县法定传染病常规报告系统及麻风病患者登记册和原始病历,历年分析的麻风病患者防治动态统计表。人口资料来源于隆林各族自治县统计局。

1.2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收集到的隆林各族自治县1956~2014年麻风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按《麻风病防治手册》进行诊断与分级,依据五级分类法划分,将TT、BT型(类)划分为少菌型(PB),BB、BL、LL型(类)划分为多菌型(MB)。

2结果

2.1一般情况1956~2014年累计登记麻风病患者332例,其中男性244例,占73.49%,女性88例,占26.51%,男女比例2.47∶1。累计治愈177例,治愈率为53.31%,累计死亡133例(其中治愈前死亡32例,治愈后死亡101例),其他减少(外迁、失踪)17例,2014年底尚有现症病人5例。累计畸残144例,其中Ⅱ级畸残64例,占畸残病人总数的44.44%。累计存活198例,累计复发4例,累计愈后留院11例。

2.2流行特征

2.2.1地区分布全县各乡(镇)均有麻风病患者分布,累计有171个疫源地,现有活动性疫源地27个。各乡(镇)麻风病疫情轻重不一,沿南盘江一带的者保、天生桥、革步等乡镇发病率较高,累计发现病例120例,占36.14%,其次为高山地区的德峨、克长、猪场、岩茶等乡镇,累计发现病例90例,占27.11%,其他地区呈散在发病。疫情大多发生于地处偏远、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差、交通不便的自然村屯。

2.2.2流行情况按5年为一个阶段,发病率最高的阶段是1956~1960年,年平均发病率为5.54/10万,其次是1971~1975年,年平均发病率为5.12/10万,后逐渐下降,1991~1995年降至最低,年发病率为0.49/10万,与最高年段相比下降了88.4%。患病率随着治愈病例增多呈逐渐下降趋势,最高年份为1977年,患病率为49/10万,2001年降至最低,年患病率为0.59/10万。2002年以来,通过开展消除麻风行动和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2002~2014年间共发现麻风病例56例,发病率、患病率略有上升,年患病率波动在(1.02~3.89)/10万之间,近5年年平均发病率为0.83/10万,2014年底患病率为1.27/10万。见表1。

表1 隆林各族自治县历年麻风病流行情况(1/10万)

2.2.3传播途径332例病例来源于171个疫源地,其中活动性27个,老疫源地病例255例,占累计病例数的76.81%,直系亲属间的直接传播33例,占9.93%,说明密切接触是麻风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2.2.4病程及年龄分布332例病人中,病程最长35.3年,最短4个月,2年内发现的早期病人100例,占30.12%,3年以上的病人152例,占45.78%,14~29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占累计病例48.49%(161/332),其次是30~40岁,占23.19%(77/332),0~14岁儿童有32例,占累计病例数的9.64%。

2.2.5民族与职业分布民族以壮族最多,共183例,占55.12%,其次为苗族,共95例,占28.61%。职业以农民最多,共322例,占96.99%,居民发病10例,占3.01%。

2.3病型332例患者中,少菌型(PB)178例,占53.61%,多菌型(MB)154例,占46.39%。见表2。

表2 隆林各族自治县历年麻风病病型统计表[n(%)]

2.4发现方式332例病例中,门诊发现124例,占37.35%;线索调查发现80例,占24.10%;疫点调查发现34例,占10.24%;普查发现88例,占26.51%;其他6例,占1.81%。

3讨论

我县地处广西西北部,处在桂、滇、黔三省交接地带,西与贵州省兴义市隔江相望,南与西林县相接,而相邻两地麻风流行程度均较高。从我县麻风病统计资料看,以沿南盘江一带的者保、天生桥、革步等乡镇最多,占36.14%(120/332),其次为高山地区的德峨、克长、猪场、岩茶等乡镇次之,占27.11%(90/332),疫情与当地地处偏远、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差等社会因素[1]相关。

隆林各族自治县麻风病防治工作于1956年开展,随后该病的发病率、患病率也随之升高,最高年段为1971年段,发病率、患病率分别为5.12/10万和44.51/10万,随着治愈病人的增多,发病率、患病率逐年下降,至1991年段末发病率、患病率、发现率趋于相等,1996年段末仅发现2例麻风病患者,与沈建平等[2]报道相符。2002年以来,通过开展消除麻风行动[3]和流行病学调查,加强麻风病的发现工作,2002~2014年间共发现麻风病56例,麻风发病率、患病率略有上升,近5年年平均发病率和患病率分别为0.83/10万、1.44/10万,说明开展此项工作是有效的。

332例病例中,少菌型(PB)178例,多菌型(MB)154例,全县16个乡镇均有病例分布,累计共有疫源地171个,其中活动性27个,直系亲属间的直接传播33例,占累计发现病例的9.93%,说明密切接触是麻风病传播的主要途径[4]。麻风病患者主要集中在14~40岁,占71.69%(238/332),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47∶1,与全国病例中男女之比为3.0∶1相近[5],可能与男性活动范围大,接触传染源机会多有关[6]。职业以农民为主,占96.99%(322/332),可能与生活条件及卫生行为相关。型比是麻风病重要的流行病学指标,随着麻风流行程度变化而出现改变,麻风病在低流行状态下以MB为主要类型,1991年以前麻风病患者以PB型为主,此后以MB型为主,我县麻风流行情况与之相符,说明我县麻风病流行情况已得到基本控制[6]。发现方式以皮肤科门诊和主动发现(疫点调查、线索调查、密切接触者检查)为主,皮肤科门诊作为发现麻风病人的主要方式,不但可以减轻人力、财力的双重负担,也是最适合当前形式的发现方式。

总之,麻风病是一种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其危害在短期内仍难以消除,应将麻风病防治工作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增加公共卫生投入。加强对新、老疫区(点)疑似病例的线索调查及疫源地麻风病防治知识的卫生宣教是有效控制该病流行的重要措施,同时应对患者家属和密切接触者进行一个最长潜伏期(10年)监测,以及时发现、隔离、治疗麻风病人,减少畸残的发生,控制传播。

参考文献

[1] 陈贤义,李文忠,陈家琨.麻风病防治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6-28.

[2] 沈建平,张国成,陈祥生.中国1949-2007年消除麻风病的历程及其流行特征[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8,29(11):1095-1100.

[3] 张国成,严良斌,沈建平.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实施工作指南(2012年版)[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21-22.

[4] 李天泽,陆守龙,陆世革.1971~2009年凌云县麻风病流行状况调查[J].应用预防医学,2010,6(16):167-168.

[5] 黄委刚.1997~2010年田阳县新发现的麻风病病例资料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2,18(1):69-70.

[6] 胡克.柳城县1951-2011年麻风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2,28(6):769-770.

(编辑:潘明志)

An study of the prevalence of leprosy in Longlin various nationalities autonomous county from 1956 to 2014

CHENBilan,LITingjun,YANGYin

(SkinDiseasePreventionandControlStationofLonglinVariousNationalitiesAutonomousCounty,Longlin5334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eprosy in Longlin various nationalities autonomous county from 1956 to 2014, so as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of leprosy in the county.Methods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was implemented on the leprosy cases reported in Longlin various nationalities autonomous county from 1956 to 2014.Results 332 cases of leprosy were reported from 1956 to 2014, the average prevalence rate in recent 5 years was 1.44 per million people. Among them, the youngest was 2.8 and the eldest was 73 years old. Ages of onset for leprosy were mainly between 14 to 29, accounted for 48.5%. The sufferers were mostly male, and sex ratio of male to female was 2.47∶1. The disease mainly transmitted through intimate contact, and direct transmission between the immediate family members accounted for 9.93%(33/332).ConclusionThe hazard of leprosy is still difficult to eliminate in a short term. To control leprosy, related prevention measures should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National Basic Public Health Services and the investment to public health should be increased. Besides, strengthening advertising and education, monitoring patients’ families and close contacts for a longest incubation period of leprosy(10 years) are effective ways to timely find, isolate and treat leprosy patients as well as reduce occurrence of disability and control transmission of the disease.

【Key words】leprosy; prevalence rate;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收稿日期:2015-11-12修回日期:2016-02-25)

中图分类号:R7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6.01.018

作者简介:陈碧兰,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皮肤性病的诊疗与麻风病防治工作。E-mail:lljkzlglk@163.com

猜你喜欢

流行特征麻风病患病率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2008—2015年漳州市诏安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天津市武清区成人亚临床甲减的筛查分析
91例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与临床分析
428例门诊早泄就诊者中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2008~2012年龙城区细菌性痢疾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特征对比分析
麻风病医生肖卿福:忘己爱苍生
消除麻风在行动
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