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七(下)

2016-05-12陈舒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16年3期
关键词:迷宫

陈舒

(十一)

我和K第一次的见面有一个平淡无奇的结束。

我说:我得去上学了。

K抬眼望着我,但没有给我任何表情。半晌,他开口道:“你请假比旷课要好。你应该不介意说一个身体突然不太舒服的谎吧?”

我愣了愣,然后点点头。

“今天是星期几?”K突然发问。

“啊?呃……星期三吧。”我有些怀疑自己的答案。

那你星期五放了学到这里来吧。

说完这句话。K就走了。我抑制自己不去看他的背影。默念他最后的那句话,突然失去分析句子意思的能力。

之后我开始间断地跟K碰面。我跟他去过的地方不过是流经这座城市的一条河的边缘,郊外的植物园,一个小街道里安静的咖啡馆,还有那座至关重要的市中心的图书馆。图书馆中有一本《庄子》里夹了一张纸条,它成为我消失大半的记忆中仅剩的重要线索。

而此刻,我正沿着公路缓行,一个个的转角背后掩藏着新的视野,环复折叠的空间展开来,终于是一片海蓝。走下海堤的台阶,便踩在了浅滩的白沙上。深蓝海水在远处的模糊线条上与浅蓝白色的天空亲密地接触着,不能从视觉上知道还要延伸多远。

地球表面的弯曲弧度阻止了我们看到稍远的风景。正如我们甚至无法预测下—秒的未来。

清润的海风不似内陆的微风,却仍不失温柔,携带着水汽和海洋生物的气息抚过我的手和脸。我和K并排站在一起端详着大海,没有什么感触可以说出口。

K脱掉球鞋和白色棉袜,卷起裤脚,像大多数人一样走入了大海,把双脚浸泡在海水里。他站在海水没膝的地方一动也不再动,始终背对着我,而我也几乎就要以为他跟海里所有其他的人们没什么不同。仿佛海洋具有一种奇妙的包容力,原始生命曾在这里孕育,它足以让各异的人们暂时回到本真的状态。

想到那些脱离本真的阴暗面,我不禁又觉得相当伤感。

如果没有那些习惯性的消极念头。

如果意识中光明多于黑暗。如果不是哀怨而是美化。

如果一切能够比现在单纯,那么还有什么好伤感?

(十二)

我在海边躺下,枕着柔软的沙,我的身体几乎也要成为细小颗粒淹没在沙中。

K就在不远的地方,可是那又怎样?我看不清他今天穿的蓝衬衫跟海水蓝有多少差别。他一个人泅渡,我一个人消失。这亲密的关系同时不也是隔离的,中断的么?

天空变亮了,又变暗了。

橘黄色与灰蓝色平分了视野。已经是黄昏了吧。

终于K的身影挡住了我的光线,衣角湿淋淋地滴着水,结束了这一场沉沦的等待。他脸上有一点倦意,他的眼睛里映出同样疲倦的我。我猜他在海里的时候一定没有回过头。

你还好吗?K的语气像海水一样潮湿清凉。

嗯。除了简短回应之外我没办法说什么。

时间在我们之间自由地淌过去。尴尬局促的只是人。

然后我跟K去吃饭。我低头专心摆弄碟子里那只作为摆盘修饰品的扇贝,漂亮的质地,淡然得难被觉察的颜色变化。低调的光泽。

“我记得你以前喜欢可可奶茶对吧。”K盯着我杯子里几近透明的石榴汁。

“好像是。”这句话的意思似乎是在暗示其实不是。

“我还是喜欢咖啡呢。”K搅动着白瓷杯里的深色液体。

“对啊。”我的回答仍旧机械。

“你后来习惯了你的生活吗?”K突然改变话题。

“后来?你走了之后吗?”

“嗯。你不记得我之后。”

K当时突然离开大概是因为有太多人知道他的存在。确切一点说,是我跟他在一起被太多不该知道的人知道了。

谁是不该知道的人呢?

是那些扭曲了美好本意的人。他们的世界只有简单的线条,如何能够理解贝壳上那一点彩色呢?至于那些本就无法定性的关系,在他们眼中更无异于拙劣的仿真画。画作内容就是一个会将人引入歧途的迷宫。

谁知道那些迷宫中闪耀的繁星有多圣洁又有多遥远?谁知道他们自己的生活本就是一个面容更加模糊的迷宫?

(十三)

我们接下来做什么?K当时常常这样发问。

我们。我很喜欢K说这个词语。

人与人之间生硬的隔膜被这样两个字柔和地敲碎,彼此的生命发生了内在的联系。我和你不再是我和你。而是可以同时动身去做一件事情,携着一些明朗或隐秘的相似之处,怀揣着共有的故事情节的同伴。

我想,只要有我们,后面的“在一起”倒显得无足轻重了。

也许只因我也害怕去确认什么。

我做了很多决定。其中包括预谋十七岁的离家出走。可我当时并没有下决心让预谋成真。

K从来只是淡然地听我说这些遥远得不切实际的幻梦,既不赞同也无鼓励。可我仍然那么愿意对他说,因为如果是其他人,他们会对我皱皱眉,叹口气,然后用一切我所厌恶的现实说法把我辛苦建立的幻想世界拆毁。

那个世界本来就弱不禁风。

(十四)

海边宾馆17楼的走廊上铺着毫无新意的红色地毯,双脚好像走在了沼泽上。

又一次盯住K的背影,那背影在昏黑的状态下抽象成一片单薄的树叶,然而,他再单薄也承受着我的攀附。在这一点上。我似乎忘记询问他的感受。

我忘记询问的其实有很多。跟K在一起让我不敢发问。因我不能对可能的答案有任何线索。比如说K的年龄我至今仍不能确定。从外表来看。他无疑还很年轻;可是凭直觉,他不可能与如我这样的十七岁少年一般大小。

否则他怎么会如此自然地把一张单人房卡递到了我的手中,然后转身打开了我对面的房门?

我在沐浴的时候心情往往绝不轻松。一是我有在洗手间读书的习惯,哪怕是在氤氲的水雾中吃力地辨认放在窗台上的书页的字迹;再一个,如果不看书,我会一边哼着低沉的调子一边紧张地想着心事。endprint

今天我选择了后者。

荒谬感像是水流一样裹住了我整个身体。

我感到失控,至少不受我自己控制。我也不知道到底是谁在我身后扯着无形的丝线,僵硬了所有的举止。我看起来很自由。然而自由却无时无刻不在脱离我。

换句话说,这自由已经让我难堪。

勉强完成这次沐浴,我擦干身体和头发,在床上独自呆坐了半晌。终于,我发现了,荒谬感的来源。

荒谬是因为K在我生命中留下的所有痕迹从来都没有任何逻辑。

我突然意识到,每一个此刻留下的印象,以及每一次记忆里的闪回,似乎都是我自己的幻想拼凑,而真正在我身边包围着我的,只有清冷的空气,K,他在哪儿?他真的存在过吗?

我不由自主地站起身来,推开房门,然后开始敲对面的门。

咚咚咚咚。

我敲了很久,但一直没有人开门。

我不愿信邪,下楼去了宾馆前台询问。他们告诉我。房间里并没有住客,就算有可能也退房了,之前值班的同事已经下班,具体的他们不清楚。我脑中嗡嗡作响,觉得他们的说辞也同样没有任何逻辑。

我一夜无眠,天蒙蒙亮就离开宾馆,买了回程的票。

这次自由的旅行。果然难堪地结束了。K和自由一样,从此彻底地脱离了我,我再也没有见过他,以至于我最终说服了自己,他是我臆想出来的玩伴和幻觉,事实上他从来没有出现在我的生活中,而那些仅有的证据或线索,我也拒绝再去回想触碰。

(十五)

后来,我的日子变得很快。否定了K的存在之后,那个不安分的自我也沉寂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一夜长大的平凡姑娘。

童年与青春期里那些混杂在一起的幸福与阴郁、诚恳与虚伪,已经不是我会时常考虑的事情。毕竟。我现在已是要操心柴米油盐的大人。我认识的新朋友。大多数也不会对我提出什么尖锐直接的问题,也没有一脸早已看穿我的表情,更不会约我去做什么不着边际的事。

不过。凡事总有例外。

有一天,在美术馆门前,我无聊地在等人,看见有一个戴灰色帽子的年轻男生坐在街头的长凳懒洋洋地看报纸。不知为何,我忽然想和他一起坐下。这一坐,一寒暄,我们从此莫名地成了朋友。

认识的几年间,我们大概每半年才会见上一次。对我来说,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次我跟他一起在大排档吃夜宵,分享了若干瓶啤酒后,他给我推荐了PinkFloyd的Comfortably numb,并对我自嘲地唱出那句:The child is grown/the dream is gone/Ihave become comfortably numb……

舒适的麻木,就是我们的归宿。

而唯独那一瞬,我又想到了K——或许,只有他挣脱了这无奈的归宿或命运。当他从旅馆房间里莫名消失的那天起,就终于摆脱了我的牵扯,从我的宿命中剥落。在无尽的虚空中得到了自由。endprint

猜你喜欢

迷宫
走迷宫
走迷宫
走迷宫
大迷宫
迷宫
迷宫
捕网迷宫
创造独一无二的迷宫
迷宫篇2
迷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