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语法翻译法,促进外语教学发展
2016-05-12王逸燕
王逸燕
摘 要:文章通过介绍语法翻译法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及语法翻译法与其它教学方法的比较,说明语法翻译法不应该被抛弃是因为它的特点与中国国情相符。另外,本文从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征,民族特点和教育制度方面说明语法翻译法成为必然性的历史渊源。最后得出结论:语法翻译法不應该被淘汰,它通过改进更能促进教学发展。
关键词:语法翻译法;交际法;外语教育;英语教学
一、引言
语法翻译法最早出现于18世纪晚期的欧洲,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该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德国学者麦丁格(JohannValentinMeidinger)和费克(JohannChristianFick)。这种教学方法提倡用母语教授外语、在教学中以翻译和机械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学习语法为入门途径、强调语法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从十九世纪末至今的一百多年里,语法翻译法虽然一直遭到排斥和否定,但依然是一种很盛行的教学方法。
二、语法翻译法的概述
语法翻译法历史悠久,它是以学习语言的语法系统为中心的方法,通过先详细分析语法规则,然后将这些语法知识应用在目标语、母语互译的实践途径教授外语的方法。早期的语法翻译法教授外语生词和语法往往是分头孤立的进行,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后来在实践过程中,该法逐渐克服了语法教学和词汇教学严重脱离的弊端,并通过有意义的课文来实现教学目标。语法翻译法自产生起,就一直呈现出发展的态势,从开始的只注重词汇和语法教学,慢慢过渡到“以文字为依托,读、听、写、说齐头并进”(王铭玉,1999:104)的教学模式。到二十世纪中叶,语法翻译法又吸取了现代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发展成为近代的翻译法。语法翻译法对教学的影响力巨大,几十年来各种教学方法流派对传统教学法确实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但是语法翻译法仍然广泛地应用于英语教学中。
三、语法翻译法与近年盛行于我国的教学法的比较
1.交际法
交际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主张以交际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80年代以来,交际法对中国的英语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本世纪以来交际法的热度有所下降。交际法在英语教学中影响很大主要是因为它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它的发展之所以下降是因为它存在弊端。主要弊端集中在几个方面(1)交际法要求教学要首先分析学习者的兴趣和需求。但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需求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及模糊性等特征。而且随着大学的扩招,班级人数越来越多,学生的水平更加参差不齐,这就使得教学很难满足众多学生的需求。(2)交际中杂乱无章的学习语法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交际法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不仅体现在教师的语言能力上,而且体现在教师的观念、组织能力等方面。与高要求相反的是中国的许多英语教师水平有限,尤其是广大偏远地区的英语教师。(4)中国的学生比较内向并且受传统因素影响他们大多适应了“老师灌输”的模式,这给交际法在中国的实施带来了很多困难。
2.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TBLT),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完成各种任务或活动为目标,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因为它属于强交际法的一个变种,或者可以说任务型教学是交际法的极端做法,是在20世纪80年代被广泛采用的。任务型教学强调语言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用语言去做事,去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法起源于70年代印度的Bangalore,发起人是N.S.Prebhu,在87年写了一本书叫做《SecondLanguagePedagogy》,大力宣扬任务型教学,但是至今并没有多少人认为这是成功的教学法。大家普遍认为,任务型教学只不过是一种练习形式罢了。在那些有语言环境的国家里,小班上课,又是听说领先,效果比较好一些,但在我国教情、学情不同,不宜多用。任务型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听说能力要过硬,最好是英语作为母语的教师(NESTs)来承担,并且一定是小班教学,以听说训练为主要目的,课时比较充裕。
实践已经无数次地反复证明,任务型教学不适用于中国的外语教学。
3.语法翻译法的优点
与上述两种教学方法相比,语法翻译法具有独特的优点,这些优点更适合中国国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语法翻译法是教师传授语言知识,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首先,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学习者的母语来讲解词汇及语法规则,就避免了在直接法、交际法中可能会出现的学习者对语言知识的一知半解。其次,教师注重语法教学,通过分析、展现各种语法现象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语法框架,使学生在认识语言系统性的同时更理性、更高效、更科学地学习。
第二,语法翻译法是教师检验学习者理解程度、获得教学反馈的有效手段。通过翻译的方式,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学习者对讲解内容的理解程度,因为只有达到了对语言现象的透彻理解,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译文。有了这一积极的课堂反馈,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查缺补漏,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最后,翻译本身也是一种交际手段,一种适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实际技能。随着国际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步伐逐步加快,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渐频繁,社会对各类笔译、口译及译述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大大增加。翻译已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的手段,而更应被看作是一种教学的目的。翻译能力也不再是一种学习语言的能力,而更是一种对语言的应用能力。所以在外语教学中通过翻译本身来培养翻译能力已成为一种当务之急。
四、语法翻译法的改进
第一,在运用语法翻译法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充分挖掘教学素材,合理创设语境。
如在进行时态教学时,可利用各种动画效果来展示不同的情景,并配以不同时态的表达方式,使学生在享受视觉感受的同时很自然地体会语境和时态的联系,从而掌握新的时态。这种方式比起简单枯燥的说教显然要更为有效。
第二,重视学习者个人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研究表明,影响教学的因素不仅在教的方面,而且在学的方面。学习者年龄、动机、甚至性格都是制约学习结果的主要原因。因此,教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计都要符合学习者年龄特征及个性心理特征。
目前,我国最大的外语学习群体是中小学生。因此我们的外语教学法研究及实施必须照顾到这个年龄阶段的学习群体。一般来讲,中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有意注意维持时间短、善于模仿、机械记忆强等特点。
五、结语
我们对语法翻译法的讨论并不意味着我们要鼓吹彻底地用这种古老的方法来指导我们今天的外语教学,而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和教学需要,吸收语法翻译法的精华、结合其他教学方法的有用成份、取长补短、优化选择、折中融合、综合运用,使我国的外语教学更具活力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