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交际法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6-12-26王冬娅
王冬娅
摘要:在当今的英语教学领域,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已经成为我们教学的根本目标。在各种教学法中,交际法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一种互动式语言教学方法,它给我们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和策略,并以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而深受人们欢迎。
关键词:交际法;存在问题;教学建议
一、交际法的介绍
交际法,即交际语言教学,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国际交流和合作日益广泛,对语言交际能力的需求格外迫切。然而传统方法教育出来的学生精于语法却欠缺交际能力。在这样的趋势下,交际教学法应运而生。它是通过让学生在真实或半真实的环境中模仿某些交际活动来学习语言。它注重交际过程,通过训练学生使用所学语言实现成功的交流达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目标。
交际法具有以下五个明显的特征:强调以意义为基础的交流;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习者提供交际任务;教学中引入语境;将课内外语言学习结合起来。
二、目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交际法被引入中国已有数年,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在当前的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以下主要的问题:
1、英语课堂仍以教师为中心。在大多数的英语课堂上,老师自始至终唱“独角戏“。他尽最大努力向同学们灌输知识而疏于提问。与老师积极地教相反,学生被动地学,不加思考,不参与课堂活动。这种教学方式缺乏互动,学生没有语言交际体验。
2、教学重点是语言形式或语法规则。另一个问题是太多语法规则占据课堂的主要部分。老师千方百计让学生记住语法项目,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如何去运用这些规则。离开交际活动,语言也就失去价值。
3、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开口说英语。中国学生一般只注重词汇和语法而忽视口语。他们可能记住大量单词、短语和语法项目,却不会用英语表达。
4、传统的评价体系无法体现交际法的效果。书面测验是目前唯一的教学评价方式。考试分数成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单一标准。此外,迄今还没有有效的方法能够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5、教师的英语语言能力不足。中学英语教师几乎都是非英语母语的中国人。他们大多对英语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不是很了解,只是按照教科书教学。这也制约了英语课的教学效果。
三、关于中学英语教学中应用交际法的建议
人们互相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必须借助于语言。因此语言学习者要努力成为好的交流者。高效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这一目标。如何才能运用交际法成功地进行英语课堂教学呢?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1、改革课堂教学模式。首先,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改变而代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
2、将语法学习和交际活动相结合。语法也是交际教学法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为它构成交际能力的基础。以交际的视角学习语法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教师要事先根据学习内容设计课堂活动,并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愿进入角色,在交际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新的语法项目。
3、创建交际的课堂。教师必须从一开始就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并能对突发事件做出冷静、机智、恰当地处理。交际课堂中宽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开展交际法教学的前提。教师亲切和蔼的态度、热情的鼓励、幽默的话语能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从而积极参与交际活动。
4、进行交际能力测验。目前的书面考试不能考查学生的口语水平。因此有必要在日常进行口语能力测验,比如问答、谈话或口头作文等,以此作为书面测验的补充。这样学生就会注重平时的课堂交际,努力提高口语水平。
5、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拓展课外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留心身边的英语,随时随地学习。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办“英语角”或英语学习园地,以及让学生平时多说英语的日常用语都能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口语水平。
6、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包括对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学习,对教材的钻研和把握,对课堂的设计和驾驭,对教学经验的吸取和错误的改正,以及与学生的关系处理等等。
总之,交际法是英语教学领域的一大变革和创新,是一种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应努力推进交际法的实施。虽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为根本,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和教学能力,相信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Davies ,Paul.and Pearse, Eric. Success in English Teaching [M].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2] Hedge,Tricia.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M].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3] 舒白梅, 陈佑林. 外语教学法[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 徐强.交际法英语教学和考试评估[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