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形成及建设条件思考

2016-05-10陈双群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分割城乡统筹

陈双群

内容摘要:作为有效实现和促进我国城乡统筹战略的商贸流通体系,其发展目标就是要对城乡地区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与对接,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关系,从而达到加快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与发展的目的。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城乡双向流通体系相关概念及其形成机制的阐述,对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进行研究,同时还结合当前我国城乡双向商贸流通发展中存在的分割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此为我国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和城乡统筹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城乡统筹 双向流通 分割 组织体系

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相关概念界定

(一)商贸流通产业组织体系的概念界定

商贸流通产业组织体系是指保障农产品顺利进入到城市、工业制品顺利进入到农村的一种组织体系。商贸流通产业体系所形成的基本单位有批发、零售以及物流和个体等多个组织,并且这些组织共同形成商贸流通产业组织体系。

(二)城乡双向流通的商贸流通组织体系的概念界定

城乡双向流通商贸流通组织体系指的是在农产品进入城市、工业制品进入农村的过程中充分保障各项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对接,以此来发挥出流通组织应有的中介作用。城乡双向流通商贸组织在属性上比较特殊,它既不是独立的组织体系,又与城乡流通中的物流、市场等组织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也是实现城乡在经济文化方面统筹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在体系建设方面也必然会体现出双向特点。

城乡双向流通下商贸流通组织体系的主要特点

双向流通实现城乡物流服务组织发挥效用水平的最大化。双向流通不但指的是城乡商贸在渠道上的双向,更重要指的是在物流服务组织上的双向流动。物流服务组织在双向流动上主要就是将农村与城市的零售以及批发组织进行连接,以此来体现出其双向流动特点。

双向流通能够实现市场供求信息与生产的有效对接。农业产品在生产以及加工方面都会受到流通系统的限制,而零售组织多数情况下只负责产品的销售,所以在双向流通模式下,就可以运用物流服务组织来将零售组织引入到农产品的生产与加工环节中,从而实现市场供求信息与生产的有效对接。

双向流通能够实现品牌效应的共享。农产品在单向流通中的采购配送多数都是通过批发市场或者零售市场来实现的,但是由于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农贸市场在经营与物流上较为混乱,所以其市场稳定相对较差。通常来说,城市与农村批发、零售组织都位于中心区域,所以在形成市场需求以后,其在消费数量上就会实现稳定增长,尤其是对于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大型批发、零售组织来说,在双向流通模式中的品牌影响力更大。

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形成机制

(一)城乡商贸流通的专业化分工机制

流通行业专业化分工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内在需求,在生产以及流通方面将会向更高层次和更加细化的分工协作方向发展,同时在城乡流通组织的推动下,就逐步形成了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因此,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是有效促进我国城乡流通双向互动发展的重要基础。流通组织作为国家在某个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程度上升到一定程度以后,就开始大力发展流通业;但是我国目前还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尽管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城市流通业在发展中也对工业化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我国目前在城乡发展结构依然属于二元结构,这样就使得我国在发展流通业上必须要对城乡流通市场进行重新设计,以此来让流通业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用。流通组织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就是为了能够充分保障城乡流通渠道的畅通,从而进一步推动国内流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流通业作为促进一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城市与农村发展程度上的差异就会对其发展产生严重的阻碍,而产生这一差异的根源就是城乡流通组织的分割所导致的。目前我国城市与农村流通组织一般都在各自市场中进行发展,所以这也是其分工协作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从而加剧了城乡流通市场的分割程度。所以说,若想有效实现城乡流通业发展上的双向流通,就要在保障城乡流通业分工协作水平能够得到有效提升的前提下进行。

(二)城乡双向商贸流通组织的互动机制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流通市场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不但流通组织发展水平较低,而且其生产组织在发展上也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这主要是由于当前现行的农村基层政策没有从根本上来对农村地区的生产以及流通业组织的城乡一体化进程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城乡商贸流通市场上的不断分割、物流服务组织分工协作水平低下,以及城乡商贸组织的盲目发展等问题,使我国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形成与发展上困难重重。由此可见,实现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及其市场的重点是实现城乡在商流、物流以及信息和组织等各个环节上的交流、互动,而这些环节也为城乡双向商贸流通市场的形成提供了硬件上的保障。因此,我国在城乡双向商贸流通组织体系形成上,应努力对当前农村流通组织混乱的局面进行改善,加强其与城市流通组织的交流与沟通。

首先,从组织形式上,要加大对农村市场在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投入力度,引导农村地区经济组织的多元化发展,从而提升农民的组织化发展水平;其次是要吸取和借鉴城乡组织双向互动当中的优秀发展经验,健全农村流通组织,创建农村中介组织,从而将农村、中介组织以及农户三者进行连接。总而言之,城乡流通组织之间的互动是我国城乡双向商贸流通组织实现充分对接的重要前提,同时也为这一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提供硬件上的保障。

(三)城乡商贸流通组织的供应链一体化机制

对城乡流通市场信息进行收集来实现城乡流通市场的双向流动,促进供应链当中的各个组织可以实现信息一体化,同时也能够对城市与农村流通组织的顺利对接提供信息上的保障。比如城市零售、批发组织能够将城市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来直接传递给农村生产组织,以此来实现市场信息的共享,从而可以让农产品生产企业在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化的生产。所以,要想完成这一过程的重点就是城乡流通组织能够实现信息上的自由交换,而这种信息共享并非只是单纯的信息传递与接收,更多的则是城乡流通组织深层次的信息关系的建立。

城乡现有流通设施上的资源共享有效实现供应链资源一体化。供应链中的城乡流通组织之间的协调以及内部决策都必须要放在最为合理的位置上,才能够便于其他供应链成员进行转移使用。比如城乡流通组织现有的运输工具如果实现资源共享,那么就能够提升城乡双向流通供应链的运作效率,降低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提高城乡流通组织的经济收益。

以顾客为中心的物流战略有效促进供应链组织关系一体化发展。组织关系一体化主要指的是城乡物流组织在供应链当中所发挥的一系列的作用。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实施以顾客为中心的物流战略,并且这一战略也成为当前零售、批发组织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动力。目前在城市流通市场中出现的各类中介机构能够为城镇企业的产品运输提供第三方物流,而我国农村市场在流通产品以及资源上受到较大限制,所以这种新兴的物流方式还处于探索阶段,这也成为当前城乡在流通效率上产生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所以说,要想实现城乡商贸流通组织的顺利对接,就必须要从整个城乡流通市场角度出发,来创建出符合城乡流通业发展现状的物流环境,实现其在供应链上的一体化发展,进而促进城乡商贸流通市场的双向互动。

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体系的分割现状

(一)城市和农村商贸流通组织体系在规模经济上的分割

城市流通组织主要包含批发以及零售两种组织。近些年来,随着城市流通产业中的批发零售组织逐步实现规模经济发展,其与农村批发零售业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并且导致国内批发零售组织在报酬方面长期处于递减的发展趋势,对市场资源没有做到合理化的分配,由此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城乡流通组织所存在的规模不对接问题,显然已经阻碍了双向流通体系的形成。

(二)城市和农村商贸流通组织体系在进入壁垒上的分割

1.技术障碍。目前,城市流通组织多数都是运用信息化手段对组织发展结构,以及模式上设定严格的进入壁垒。而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以及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流通组织在发展形态上更加趋向于多元化发展。在初始阶段,城乡流通组织的结构大多都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这种类型的企业进入壁垒的门槛较低,但是由于其在经营与管理上难以形成品牌优势,伴随着城市流通业逐步实现信息化以及网络化发展,其与农村流通企业的差距也被逐步拉大,再加上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的地理环境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都比较滞后,就更加阻碍了城乡流通业的双向互动发展。

2.资本障碍。由于城市商贸流通组织体系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会受到政策的引导以及政府资金上的大力支持,所以其与农村商贸流通组织体系相比较来说,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形成上就遭遇到较大的资本阻碍。在我国流通业的最初发展阶段,流通组织在资产构成上多数都属于国有资产,这也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后遗症”。由于我国目前属于发展中国家,国内流通业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所以对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体系的建设上来说,政府对不同组织所制定的不同政策,对我国城市与农村商贸流通组织的分割程度起到了加剧的反效果。另外,国外流通产业在我国流通市场上也在不断地加大投资力度,我国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流通城市在大量注入资金,在先进管理技术与优秀人才的支持下,对城市与农村流通组织在资本壁垒上形成了更大的差距。

(三)城市和农村商贸流通组织体系在集中度上的分割

依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一份调查问卷的数据,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流通组织的集中程度要远低于城市,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3年的三年当中,农村流通组织的集中程度只有0.3%,尽管在2014年上升到0.4%,但是2015年的上半年又回落到0.35%,因此,我国农村地区的流通组织的集中程度较低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同时,这种组织集中程度较低的问题会直接造成农村流通组织在产品周转陷入困境以及价格的频繁调整,进而会加剧农村流通组织之间的恶性竞争,最终导致企业破产甚至是倒闭。另外,有些流通企业为了能够更快的将滞销产品销售出去,加快企业的周转效率,不惜以非常低的价格来进行销售,从而对整个行业的市场运行秩序造成了破坏。除此之外,农村流通组织集中程度较低也会吸引很多的外来企业到农村地区进行开发与建设,这样的做法显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四)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体系分割对城乡统筹发展的制约

1.商流方面——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体系的分割导致商品流通速度下降。当前,我国城市与农村现有的商贸流通组织所形成的分割局面,对正在形成的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建设产生了极大的阻碍。农民所生产的农产品长期滞销,只能够寻求农村批发、零售组织或者其他经济合作组织来进行收购,从而再由这些中介组织到城市当中进行销售,而这样的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效率非常低,而且也无法对城乡物流服务组织的分工协作水平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不但损害了农民的经济收益,而且也严重阻碍了我国城乡经济统筹的可持续发展。

2.物流方面——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体系的分割对其物流服务组织以及物流一体化建设造成阻碍。当前我国物流服务组织在城市与在农村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尤其是第三方物流在城市地区的快速发展与迅速普及,使得尚且处于探索阶段的农村物流服务组织无法实现城乡之间的互动。不仅如此,城乡物流服务组织在规模经济以及进入壁垒上也存在着分割问题,物流服务组织作为建设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关键内容,如果城乡之间这种差异不断扩大,那么就会完全破坏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建设与长久发展。

城乡双向流通商贸流通组织体系建设内容

(一)正式流通组织体系的对接模式

城乡双向商贸流通组织进行对接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能够促进城乡商贸组织的双向互动,并且要将这一体系在城乡批发、零售组织的双向互动中的中介作用发挥到最大,同时还要将作为辅助机构的物流服务组织的战略地位进行进一步的夯实,以此来依据城乡流通组织中零售与批发的重要程度来将其划分成为多个类型,从而降低城乡流通组织对接的难度,从而形成以批发业为主的双向流通和以零售业为主的双向流通两种对接模式。

(二)零售业为主导的城乡双向流通组织体系对接

要对城市与农村现有的零售组织进行有效的整合与对接,以此来形成一体化的城乡零售组织网络。比如城市与农村零售组织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共享最新的批发以及物流服务组织所提供的服务,并且还能够实现一站式的工业品的采购以及配送到农村市场;农村地区建立零售组织网络也能够实现对分散的零售网点以及特许的连锁超市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可以让最新的工业制品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到农村市场中,以此来降低整个环节的投入成本,提升体系的运作效率。

城市和农村现有的零售组织必须要对最新的批发组织,以及物流服务组织所提供的一系列服务项目进行共享,以此让工业品与农产品都可以在大规模经济以及更宽阔的范围内进行流通。当前我国农产品进入到城市市场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通过城市零售组织网络的采购渠道来进入到城市市场中,这也是在城乡流通组织在实现采购系统顺利对接的情况的一种高效率的采购体系;二是农村零售组织对农产品进行收购,然后再进入到城市零售组织当中,以此来完成农产品从农村到城市的流通;城市和农村现有的零售组织作为城乡在市场供给以及需求信息传递与接收的一个良好的平台,其在促进城乡商贸流通方面起到了良性的推动作用。

(三)批发业为主导的城乡双向流通组织体系对接

从创建城市与农村双向流通体系的组织角度上来说,批发组织作为在双方实现双向流通过程当中的主要载体,笔者认为应当通过下面三种渠道来进行实现:

一是在工业制品从城市直接输送到农村地区的商品流通过程当中,批发组织可以通过连锁的方式来与农村零售网络创建联系,以此来形成一个独立的流通渠道,同时还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工业制品在从采购到销售等环节上的运作效率,从而让农户可以尽快的获得这些产品。

二是农产品从城市向农村流通的过程当中,批发组织可以通过对城市零售网络创建联系,然后与农村采购配送的物流服务组织进行对接,以此来完成农产品的整个流通过程。

三是农产品在从城市输送到农村的过程当中,批发组织可以通过代替农村采购配送系统的方式来与城市零售网络中的供应商创建联系,以此来完成整个工业品的流通过程。由此可以看出,以批发组织作为城乡双向流通组织的对接方式能够有效加快城乡流通组织之间的互动效率,但是由于这种对接模式当中的批发组织通常都要担当城市和农村零售组织网络中的双重供应商的身份,所以这也就直接增加了其在整个流通过程当中的运营投入成本,这与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因此,批发组织作为载体的对接模式在创建过程当中,应当要尽量降低其流通运行的成本,以此来降低城乡流通组织的差距。

城乡双向流通商贸组织体系建立路径与政策建议

(一)政府要加快制定流通行业反垄断法律

从宏观角度上来说,我国要想对国内流通行业的发展进行大力扶持的话,那么首先要就从宏观调控的策略上给予流通行业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只有对城乡统筹下的城乡双向流通体系给予足够关注,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以及资金的投入,从而促进我国城乡流通组织的发展。对当前国内流通行业的垄断局面进行有力的打击,不但可以迅速的缓解城乡流通市场现有的分割局面,而且还能够形成具有一体化特点的流通市场,从而让城乡流通组织可以朝向规模化以及集约化的方向发展。所以说,我国政府必须要加快制定针对于流通行业的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尤其是相关反垄断法,这一法律对流通企业能够起到很大的限制作用,特别是对城乡之间所存在的行政以及市场垄断等问题的解决。

(二)制定流通行业合理竞争政策

当前我国城市与农村地区在流通产业发展上所存在的差距,使双方在流通市场以及流通组织上形成的分割局面,其根源都在于流通产业的过度竞争。城市流通组织为了能够抢占到更多的市场份额,会采取很多不正当或者违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以极低的价格战或者通过非法手段来获取竞争对象的商业信息等,这样的恶性竞争只会对我国的流通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威胁。因此,对于当前我国流通组织在竞争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不良行为与问题,政府应当尽快制定出流通行业合理的竞争政策进行约束,并且对有违规行为的企业要加大处罚和打击力度,从而使得城市与农村流通组织可以在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中进行良性的竞争。

(三)要制定适当的流通市场进入壁垒政策

首先要提高农村市场的准入标准,以此来抑制更多的农村流通组织单纯追求数量的增加而忽略进入企业本身的质量与效率,我国政府还要引导农村流通组织对自身规模以及质量上的提高。同时,城市流通市场的准入标准要依据当前国内流通行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发展趋势来设置一个最为合理的标准,这样不但可以有效避免城市流通组织形成垄断,而且也能够为能够进入到城市流通组织的企业创建出一个良好的发展和竞争环境,以此来规范城市流通市场的运作秩序,进而为城市与农村流通组织的互动发展等方面的信息共享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任保平.商贸流通体系改革:破解我国城乡一体化难题的战略选择[J]. 理论导刊,2011(1)

2.高煜,曹大勇.统筹城乡商贸流通中农产品流通组织:失衡与纠偏[J].求索,2011(2)

3.汤向俊,任保平.统筹城乡商贸流通体系的约束条件及其路径选择[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1(2)

4.宋则. 构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相关问题研究——基于通货膨胀治理的视角[J].广东商学院学报, 2011(2)

5.刚翠翠,任保平.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下连锁经营网络体系研究[J]. 中国流通经济,2011(3)

6.王聪.论城乡双向流动的商贸流通支持系统建设[J]. 求索,2011(3)

7杨改.我国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J]. 物流科技,2011(6)

猜你喜欢

分割城乡统筹
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问题
机载Lidar建筑物点云中非建筑物点剔除研究
海南省城乡统筹发展模式与路径分析
城乡统筹视角: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优化研究
浅谈我国农民工住房问题及解决措施
江苏城乡二元结构现状及实现城乡统筹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