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商贸流通业国际分工地位分析
2016-05-10吴怡蒋雨贝
吴怡+++蒋雨贝
内容摘要:本文利用1998-2011年的世界投入产出表,选取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系数和位置系数分析我国商贸流通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参与度和分工地位的变化,了解我国商贸流通业中部分行业的出口发展和分工参与情况,并且提出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进一步推动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和向高端价值链跃迁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GVC模型 商贸流通业 国际分工 世界投入产出表
引言
在如今各国交流日益频繁的情况下,尤其是以生产国际化和贸易自由化为载体的经济全球化、以生产国际分割为特征的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国际分工层次在行业层面分化严重。过去30多年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吸收外资水平及质量的提升,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广度和深度也不断提高,成为全球范围内通过对外开放在全球价值链中不断升级,进而创造更多国内增值的成功范例之一。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各行业结构性矛盾显著。随着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改变经济转型模式的进程加快,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撑产业的商贸流通业正面临转型和升级的考验。因此对我国商贸流通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进行研究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商贸流通存在于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与第一、二、三产业都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按照现行统计框架和口径,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商贸流通服务业是专门从事商品流通活动的行业,直接关系到全社会商品流通和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是否高效顺畅。如今我国商贸流通业已具有庞大规模,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商品顺畅流通,从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转型模式的改变(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2012)。柳思维(2012)认为商贸流通业在促进消费率提高和降低储蓄率、促进城乡一体化、“四化”同步发展的背景下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有作用。吉利(2014)则认为商贸流通业对缩小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差距,对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从而推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均衡和稳定方面的作用。任保平(2012)提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方式转变对目前产业转型升级,改变经济转型模式有重要意义,应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向现代流通方式转变、向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转变、向双向商贸流通转变,从而更好地为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服务。有学者通过附加值贸易测算法,分析了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国际分工地位呈“V”形,先下后上,且参与国际分工模式的差异是导致不同行业融入全球价值链路径出现分化的根本原因,总结出发展中国家全球价值链的发展路径:融入、升级、准备、竞争、反转和蛙跳(王岚,2014)。黄先海等(2010)学者通过改进后的投入产出模型计算国内完全增加值系数来刻画我国高新技术行业的国际化分工地位。
本文将基于国内外全球价值链理论的研究基础,应用附加值贸易框架,考察我国商贸流通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参与度和分工地位,进而得出加快商贸服务业转型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关文献综述
全球价值链(GVC)理论最先起源于1985年由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用于分析公司行为和竞争优势时采用的价值链分析方法,其后Kogut(1985)提出企业要确保其竞争优势所需做出的努力将由以国家比较优势而确定的整个价值链在各个国家或地区进行空间分配的结果所决定。Krugman(1995)针对企业内部各个价值环节在不同空间配置时的能力差异进行了研究,拓展了对价值链治理模式和产业空间转移的相关研究领域。最后随着全球化的合作加深,通过跨国公司的一些外包行为,发展中国家的相关企业也寻找到了机遇积极融入到了全球价值链中。而Gereffi(1999)通过提出全球商品链(Global Commodity Chain)框架,将全球化与价值链理论相结合,最终通过学界的一致讨论最终确定了以全球价值链(GVC)取代全球商品链(GCC)这一术语。
全球价值链理论以全球化背景,反映国家、产业和企业层面的全球产业结构和动态性理论,并且能够合理地解释和指导企业的相关行为。全球价值链分析为解决传统贸易统计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方法,具体表现为:一是重视贸易中的增加值部分,能够将产业涉及进出口贸易中的利润部分考虑其中;二是GVC分析路径沿产业链纵向分解,涉及全球化过程中所有国家和行业的增加值收益情况(樊茂清等,2014)。马海燕(2007)认为全球价值链理论对于分析当前有关全球生产网络、国际贸易与分工、产业空间布局、区域经济差异和区域创新系统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同时,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应用对于分析某一些产业的升级与转型也存在着积极的应用价值。Gereffi(2005)提出全球价值链理论就是对分工深化和价值创造体系再构的实践性反映。其中对产业升级的相关研究由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析,归纳出全球价值链中价值环节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企业升级的层次(Kaplinsky et al.,2001)。针对发展中国家可行的升级进程由Schmitz et al.(2000)提出的“区域性”价值链升级和链条设计得到支撑,其研究认为本土企业表现出更强的升级能力,因此在扩大国际市场前需要深耕国内市场。
综上所述,全球价值链理论对于分析一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并探索转型升级有着较高的实践价值和意义。
研究模型设计
(一)出口增加值分解模型
附加值贸易的统计框架以垂直专业化为基础,本文借鉴Koopman et al.(2012)分离计算国内价值增值和国外价值增值的方法,对我国出口进行价值增值分解,以此测度我国商贸流通业各行业出口中包含的两类价值增值部分。分解方法如下所示:
数据选取与研究结果
本研究的数据选取自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中的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库中包含了世界40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简称为“经济体”),表中包含16个生产部门和19个服务部门(以CPA和NACE rev1为分类基础)。本文考察的商贸流通业主要包含以下行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得到的行业分类结果):批发与零售业;住宿与餐饮业;租赁与商业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数据库中包含5的数据很好地配合了相关部门的测算,得到的测算结果如表1、表2所示。
通过对表1和表2中测算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到:1998-2004年,我国的商贸流通业在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时表现出一定的弱势,发展动力不足且整体水平处于较为下游的位置;而从2005年开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商贸流通业增加值也同步增加,并且实现了持续性地快速增长;但是由于2008年遭遇金融危机,大部分生产部门遭受重大打击,因此我国商贸流通业出口也同样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呈现出短暂的下滑趋势。
此外,整体来看我国商贸流通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度不断提高,特别是居民服务与其他服务业和批发零售业的增长均处在前列,这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国内不断加强的消费需求和居民健康概念的爆发。从国际分工位置系数来看,我国商贸流通业的位置不断向上游前进,其中发展最明显的是居民服务与其他服务业,这一行业的迅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同批发零售业相同,依赖于O2O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缩短了服务的流程和时间,使得居民服务的出口和消费不断扩大。同时也可以看到,传统的运输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度没有明显的变化,说明我国的运输业保持竞争的同时还未能进一步开拓国外市场,还存在着较大的增加值提升空间;而在国际分工层面,对于餐饮酒店服务业、运输业和物流通信业来说,多年的发展仍然没有带来分工层次的提升,这也与其行业的性质密不可分。我国在餐饮、酒店服务,物流通信服务上存在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弱的竞争力,并且行业发展水平不高,国内市场发展不成熟,导致在出口上略显疲软。依据商贸流通业各行业两项指标的动态变化(见表3)可以看到,餐饮酒店服务业与运输业整体发展较弱,国际化参与度和分工地位都在动态削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我国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使得以劳动力为主要要素投入的行业出口优势逐渐减弱。以上结果进一步说明,加快产业转型,并通过相关政策扶持帮助弱势行业实现更好出口势在必行。
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文利用1998-2011年的WIOD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测算了我国商贸流通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参与度系数和位置系数的变化,发现其中大部分行业的增加值持续增长,大部分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提高了分工参与度和国际分工地位,说明我国商贸流通业总体呈现出国际分工地位不断提升的良好态势;而部分行业如餐饮、酒店服务和运输业,由于行业性质为劳动密集型因而国际竞争力不强,导致其发展缓慢并出现国际分工地位下降趋势。在当前国际价值链分工不断加强的背景下,我国需要尽快转变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模式,重点扶持和发展具备高附加值的潜力行业,并以优势行业带动其他行业共同发展,提升整体分工参与度并实现向高价值链环节的攀升,成为该部门的出口强国。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一是继续推进商贸流通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政府带头引导相对弱势产业创新发展、加快转型,积极适应全球竞争格局带来的新变化;二是重视中间投入的重要作用,基于目前我国的分工位置,高质量的中间投入水平将成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具备高附加值的服务行业;三是努力提高国内增加值,向价值链高端环节迁移,尽快转变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地位。
参考文献:
1.Gereffi, G. A Commodity Chains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Global Industries[Z].Working Paper for IDS ,1999
2.Gereffi G.,Humphrey J., Sturgeon T. The Governance of Global Value Chains[J].Review of Internation Political Economy, 2005(1)
3.Schmitz H., Humphrey J. Governance And Upgrading: Linking Industrial Cluster And Global Value Chain Research[Z]. Working Paper for IDS, 2000
4.Kaplinsky, R., Morris, M. A Handbook for Value Chain Research[Z]. Ppaer for IDRC, 2002
5.Kogut, B. Designing Global Strategies: Comparative and Competitive Value-Added Chains[J].Sloan Management Review, 1985(26)
6.Koopman, R., W.Powers, Z.Wang, S. J. Wei. Tracing Value-Added and Double Counting in Gross Exports[Z]. NBER Working Paper, 2012
7.Krugman, P. Growing World Trad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J].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25th Anniversary Issue, 1995(1)
8.樊茂清,黄薇.基于全球价值链分解的中国贸易产业结构演进研究[J].世界经济,2014(2)
9.高敬峰,张艳华.中国出口中的国内增加值与要素报酬解构[J].世界经济研究,2014(7)
10.黄先海,杨高举.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分工地位研究:基于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的跨国分析[J].世界经济,2010(5)
11.吉利.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机理分析与效率评价[J].商业时代,2014(32)
12.马海燕.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评述[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13.任保平.中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的评价及其转变的路径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8)
14.王岚.融入全球价值链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J].统计研究,2014(5)
15.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我国商贸流通服务业战略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2(32)
16.柳思维.新阶段中国商贸流通业科学发展的几点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