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问碘盐拨开用碘疑云

2016-05-10吴晞

家庭医药 2016年5期
关键词:加碘盐加碘碘缺乏病

吴晞

最近几年来,关于食盐加碘的争论一直甚嚣尘上,吸引了很多媒体的参与,众说纷纭,搞得人们云里雾里,不知道到底该不该用加碘盐了。现将其常见问题给予解疑答惑,以正视听。

1.碘对人体有何作用?

其实大家对碘并不陌生,它也是身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人体自然摄取的碘绝大多数来自食物和碘强化剂(比如加碘盐),少部分来自饮水。人体对碘可谓“如饥似渴”,吃进肚子里大约1小时就基本吸收,3小时就几乎完全吸收了。吸收之后大部分的碘会在甲状腺找到归宿。因为碘的生理功能相对单一,主要就是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而甲状腺激素具有增强新陈代谢(比如维持人体正常体温、调节人体血脂等),促进生长发育尤其是脑发育的作用。

人体主要通过尿液排出碘,也有少部分碘通过粪便排出体外,还有极少数是从汗液、呼吸、母乳排出。

2. 碘缺乏和过量对人体有何损害?

碘缺乏的主要后果是甲状腺功能紊乱,它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大家所熟知的“大脖子病”(学名“地方性甲状腺肿”)是其中最典型的;此外还有一些智力、体能方面的问题。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儿童和青春期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孕产妇缺碘对自己的影响是次要的,主要是影响胎儿和婴儿的大脑发育,严重的甚至引起胎儿流产、畸胎或死亡。胎儿期至出生后的3个月是大脑发育关键期,此时缺碘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智力低下,其中“克汀病”(也叫呆小症)就是缺碘所引起的最严重的危害。

碘过量则同样会影响甲状腺功能,既可导致甲亢,也可导致甲减,其中孕妇碘过量还可导致新生儿甲状腺肿和甲状腺机能减退。目前多数研究认为碘过量会增加“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病率,但总体而言“补碘”的影响是很小的。

碘过量与甲状腺肿瘤的关系是近年的关注热点,有很多引起恐慌的不实报道。其实,在碘摄入量充足的地区并未发现其与甲状腺癌的相关性。瑞士的一项研究甚至发现,食盐加碘后甲状腺肿瘤的发病率反而逐渐下降,并且补碘后甲状腺癌的恶性程度也是逐渐从原来的高度恶性往低度恶性方向转化。世界卫生组织也认为,碘摄入充足地区的甲状腺癌发病率远低于碘缺乏地区。所以目前来看,“食盐加碘造成甲状腺癌高发”的说法毫无科学依据。

3.我们现在到底是处于碘缺乏还是碘过量状态?

食盐加碘的政策推广执行后,我国人群中普遍缺碘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根据最近的调研显示,我国目前除少数部分地区人群依然处于碘缺乏状态外,大部分地区的人群基本处于碘营养适量状态。但是在2007年和2010年的调查中发现,南京和杭州两地的孕妇还是存在轻度碘营养不足状态,并且2006年新疆11个乡的34个村又出现新的克汀病患者,共确诊15岁以下病人76例,其直接原因就是加碘盐覆盖率大幅下降。这也就提示我们目前这样的碘适量状态来之不易,如果盲目听信谣传,擅自放弃加碘盐,那么完全可能“辛辛苦苦大半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比如印度坎格拉区,食用碘盐15年后,碘缺乏病降至8.5%~9.1%。但是2000年印度政府本着顺应“民意”暂停食盐加碘政策,结果没过多久,碘缺乏病又在各地重现,2005年印度政府只好恢复食盐加碘,禁止销售非加碘食盐。用“民意”不是科学来验证公共卫生政策,实在是一个不明智的举动!

4.加碘盐到底是怎么回事?

正是鉴于世界范围内人口存在碘营养不足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WTO)在全球推行食盐加碘以预防和控制碘缺乏病的策略,认为通过补碘所获得的健康收益远远超过碘强化剂本身带来的潜在健康风险,这也成为不少国家碘强化政策的依据。“全球消除碘缺乏病”是联合国于1990年提出的,国际上公认的防治碘缺乏病的主导措施就是食盐加碘。实施食盐加碘后,世界范围内“大脖子病”高发地区儿童和青年的患病率降低了40%~95%。

世界卫生组织(WTO)推荐食盐中的碘添加量为20~40毫克/公斤,我国食盐的碘添加量最早为20~60毫克/公斤,2000年下调为35±15毫克/公斤,2007年又再次下调为20~30毫克/公斤。这是根据实施过程中的监测数据,对加碘量进行的适当调整,目的是尽可能避免补碘过量。现在更是明确,各地可根据当地居民的碘营养状况,在标准范围内灵活控制加碘量。

至于坊间流传的将加碘盐加热或曝晒后能够使碘挥发减少碘含量的说法,其实完全是过时的。因为现在生产加碘盐所用的碘是“碘酸钾”,而不是过去(20世纪90年代以前)用的碘化钾。碘化钾的确不够稳定,容易挥发、破坏或流失,但碘酸钾比较稳定,不容易破坏。根据检测,把溶解好的碘盐加热到100℃并维持10分钟,结果碘只损失1.2%;加热到300℃(普通油炸的温度一般是180℃)维持10分钟,结果碘只损失5.2%。由此可见,高温烹调对碘盐中的碘破坏很少。另有报告指出,日光曝晒对碘酸钾食盐的影响是不大的,即使曝晒128小时,碘损失不到5%。

5.目前推荐人体每天碘摄入量是多少?

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碘每日推荐摄入量:0~3岁为50微克,4~10岁为90微克,11~13岁为120微克,14岁以上为150微克,孕妇和乳母为200微克。如果按我国碘盐浓度的平均值25毫克/公斤计算,吃到WHO推荐的150~300微克,大约是6~12克盐。

总之,上述剂量和食盐加碘的量还有较大的安全边际:按我国碘添加上限30毫克/公斤计算,要吃到600微克就需要吃20克盐,盐的推荐摄入量才5~6克,而中国人平均盐摄入量是12克左右。

6.哪些人群需要减少碘的摄入?哪些人群又是要格外注意补充充足的碘?

目前认为,对于长期生活在高碘地区(注意高碘地区并不是沿海地区)的人群,患有甲亢并且T3和T4明显增高的患者,以及某些需要进行同位素碘治疗或检查的患者,应该进行无碘或低碘饮食。当然,对于甲亢已经控制,T3、T4已经恢复正常的患者,还是可以正常摄入加碘盐的。

尤其要提出的是,育龄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胎儿、婴幼儿、学龄儿童和青春发育期的孩子等,是碘缺乏危害的主要受害者,这部分人群处于特殊的生理阶段,在同样的生活环境中,他们最易遭受缺碘的威胁。在日常生活中,这部分人群尤应注意碘的充分补充,千万不能听信谣传采用无碘盐。

最后总结一下,我国目前人群碘营养状态还是基本合理的,无需过多担心。加碘盐是目前人群饮食中碘的主要来源,还是可以正常食用的,对于处于特殊生理时期的一些人群更要关注碘摄入不足问题。

猜你喜欢

加碘盐加碘碘缺乏病
公益广告
公益广告
公益广告
公益广告
加碘盐碘含量测定试剂空白结果的分析
选对食盐利健康
“盐”花缭乱该怎么选
泰州市盐务局发布未加碘食盐指定供应点公告
我可以吃加碘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