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一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16-05-10张滟
张滟
摘 要:从以“教”促“学”,让学生在指导中学习方法;从“学”而“做”,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提升;“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在师生配合中内化知识三方面研究“教学做”合一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而让学生既在“学中做”,又在“做中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教学做”;语文教学;运用;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3.2;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2-0058-01
作为新一代的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作为指导,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
一、以“教”促“学”,让学生在指导中学习方法
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应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可见,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应是引导者的角色,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比如,教师在教《槐乡五月》时,以几个“大问题”贯穿整堂课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既有方向性,又能够发挥他们的主体性。教师在课文的最后一部分教学中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思考:你觉得与槐乡的孩子们在一起最有趣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会比较容易找到答案,当学生找到相应的语句后,教师并不急着去帮助学生理解,而是一步步引导学生自己走进文本。比如教学到槐花装扮小姑娘时,教师抓住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字“飘”来进行教学。教师这样提问:人怎么会“飘”呢?然后让学生自由地去读、去悟、去表达。在学生思想碰撞的过程中,他们很快就找到了答案,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给予他们很明确的帮助。可见,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有能力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这种能力,而不是一贯地进行“满堂灌”。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并不是先天就有的,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目的地进行培养性训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十分注重学法的指导。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还进行了读书方法的指导,即边读边做动作;理解词语的指导,即联系生活或联系上下文;写作方法的指导,即巧妙运用比喻等修辞……
二、从“学”而“做”,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提升
陶行知先生说:“学而不做,不能算学。”“学”应以“做”为中心,同时在“做”中加深“学”。学生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运用于自己的生活,这才是有效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实践是非常有必要的。如在教学《槐乡五月》一课时,作者在描写槐花形态时用到了两个比喻句,比喻手法的运用将槐花的姿态描绘得栩栩如生。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趁机出示了几张槐花的图片,然后让学生用“有的槐花____,像____”的句式练习说话,他们不但不会觉得枯燥或想不到答案,而是会觉得有话可说。接着,教师又循序渐进出示:有的槐花____,像____,真是____!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在看图中练说,其实也是一种在“做中学”的方法。一篇语文课文,想要让学生学好什么内容,仅局限于教师的教授是不够的,只有让学生去说、去动手,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到该学到的知识。而且这种“学中做”的方式,又能让学生在“做中学”,真可谓一举两得。
三、“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在师生配合中内化知识
陶行知先生说:“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教学中,如果能将“教学做”统一在一个整体中,这样的课堂一定是充满乐趣又真正能培养学生的课堂。语文课堂上的“口语交际”就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点。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苏教版语文)中的“学会商量”这一口语交际时,可进行“教学做”合一。(1)“教”——看图,知道遇到如下情境该如何与人商量。首先,引导学生看第一幅图,让他们说说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然后,小组合作,让学生根据情境来进行商量。最后,请学生起来交流,引导学生将话说清楚,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到在商量中要注意:说清楚自己的想法,并且要语言得体;在其他同学发表意见的时候要注意倾听,且能够听取其他同学合理的意见。(2)“学”——明确在与人商量时的注意点。让学生对第一幅图进行实际的演练和学习,其实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在与人商量时应该注意哪些地方。也就是让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学习与人商量的方式方法。只有让学生明确这些在商量事情时应该注意的内容,他们才能在生活中更好地运用。但是仅仅让学生学习方法,他们还不能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因此,让学生进一步去实践、去“做”是十分必要的。(3)“做”——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实际演练,将商量时该注意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习惯。学生在以上教学的基础上,已经明确了与人商量时的注意点,这一环节让同桌间再一次根据情境进行商量,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然后让学生到讲台前进行汇报,其他同学注意听,听完后再组织评议,相互改进。这样,就真正做到让每一位学生在情境演练中、在“做”中学会了与人商量。
四、结束语
总之,在语文课堂中,“教学做”是密不可分的,无论是以“教”促“学”,还是从“学”而“做”,都是以“做”为中心。作为教师,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在课堂中遵循这样的原则,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饶杰腾.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启示——兼及“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J].教育艺术,2012(08).
[2]郑亚成.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以学生为主体[J].教育现代化,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