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海国图志》与日本型华夷观念的颠覆

2016-05-09王梦如

青年文学家 2015年8期
关键词:颠覆

王梦如

摘  要:幕末锁国背景下盛行的日本型华夷观念推崇东方文明特别是儒家文明,导致日本对世界的认识存在偏差。《海国图志》传入日本后,日本儒学者重新审视和定位西方文明,致使固有的日本型华夷观念亦日趋瓦解。

关键词:《海国图志》;日本型华夷秩序;颠覆

[中图分类号]:K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8-0-02

19世纪,幕府开国之前曾推崇儒家文化,并形成了独特的日本型华夷观念,视西方国家为蛮夷之邦并形成强大的攘夷风潮。传入日本的《海国图志》,为有识之士打开重新认识西方之门。日本国内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固有的华夷观念也随之发生剧变,为明治维新扫除了思想障碍。本文主要探究《海国图志》在日本的受容及其对颠覆日本型华夷观念的作用和意义。

一、对日本型华夷观念的解读

日本学者信夫清三郎、荒野泰典等,认为德川幕府曾形成了以自己为中心的特殊国际关系,即“大君外交体制”。日本学术界,与此相关的著述也颇为丰富。他们认为十八至十九世纪,东亚地区的国际秩序可大体分为两大类:一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传统华夷秩序。中国把朝鲜、安南等邻国作为藩属,即视中国为“华”,视他国为“夷”的传统华夷秩序。二是以日本为中心的日本型华夷秩序。日本曾深受中国朱子学思想影响,作为藩属国加入过华夷秩序。但自从丰臣秀吉挑起对明朝的战争,断绝与中国的藩属关系之后,德川幕府便试图构建以日本为中心的日本型华夷秩序。即日本是世界的中心,奉之为“华”,其他国家则被视为“夷”。然而中国也有学者李永春、张晓刚等认为该理论据有很大的虚构性,与历史大相径庭。[1]笔者认为,“大君外交体制体制”的存否尚须进一步考证,但日本型华夷观念的确存在。日本学者在构建自身意识形态时所使用的概念、范畴等都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同津田左右吉所说:“即便是反抗并敌视支那思想者,在其主张的根底处也潜在这种来自支那古典的知识,并为其所制约。”[2]因此,笔者认为日本并未构建起颠覆传统华夷秩序的新知识体系,而仅作为一种日本型华夷观念存在。但《海国图志》舶入日本后,颠覆了日本型华夷观念,成为推进明治维新的重要文化因素之一。

二、日本的《海国图志》选择性受容

魏源(1794-1857),是清代启蒙思想家。他倡导“经世致用”、“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其代表作《海国图志》,是受林则徐嘱托而编著的一部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巨著。全书共包括九个部分,内容涵盖外国的文献和著述、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风俗习惯、西方天文学知识等。全书共包括九个部分,内容涵盖外国的文献和著述、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风俗习惯、西方天文学知识等。九个部分内容分别属于“制夷”、“悉夷”、“师夷”三个议题,“制夷”是目的,“悉夷”是前提,“师夷”是方法和途径,“悉夷”和“师夷”的最终目的是“制夷”,体现了其“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3]可见,其内容均未逾越“华夷秩序”的意识形态框架。该巨著没能对腐朽的清政府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却引起了日本有识之士的关注。

日本在翻刻《海国图志》时,对其内容进行了有针对性地甄选。尤其是其翻刻的内容,多半是幕府所关心的问题。由于《海国图志》符合锁国日本了解世界形势的需要,舶来书目数量又有限,日本有识之士便对其进行了选择性地翻刻。因此,在日本出现的《海国图志》并不是全书式的翻刻,而是对当时朝野关心的问题。特别是有关介绍美国、英国、俄国的部分,以及如何加强海防,抵抗外敌的篇目进行翻刻。据文献记载,1854年至1856年,仅两年时间,日本翻刻的《海国图志》有二十多个版本。其中,有关筹海篇、夷情备采、武器图说等方面的有5种,关于美国的有8种,英国的3种,俄国的2种,法国、德国、印度的各1种。[4]这些都反映出当时日本人对世界各国不同的关心程度,以及日本幕府所关注的问题焦点。

经过日本汉学家翻刻的《海国图志》不仅成为幕末有识之士了解列强的著作,还作为私塾教材广为流传。1856年,日本著名开国论者吉田松阴在长州开办了“松下村塾”,培养了大批有能力的门生。吉田松阴在读《海国图志》后,高度评价了魏源《海国图志》中“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理念,并以此教授他的门生木户孝允、伊藤博文、井上馨等人积极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从此,《海国图志》不仅流传于幕府高级官员中,在民间也逐渐流传开来,形成学习《海国图志》的热潮,为启蒙思想的普及奠定了文化基础。

三、《海国图志》对日本型华夷观念的颠覆

魏源的《海国图志》传入日本后反响巨大,甚至出现了“《海国图志》时代”。它是日本知识界和政界,以《海国图志》的传播为契机,逐步走出闭关锁国的阴影,睁眼看世界的时代。[5]具体而言,《海国图志》对日本型华夷观念的颠覆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海国图志》加速了日本意识层面的转变。日本深受儒家朱子学思想的影响,沿袭中国的“华夷”概念的同时,极力排斥其中的“中国因素”,并形成以日本为中心的日本型华夷观念。幕府末期,日本仍然坚持闭关锁国政策,《海国图志》传入后,许多保守主义者开始转向为支持开国。日本著名的开国思想家佐久间象山和横井小楠原本都是信奉儒家朱子学的儒学者,在读《海国图志》后,摒弃攘夷主义,转向开国论,成为著名的西学论者。日本学者杉木达评价说:“本书译于幕末海警告急之时,最为有用之举,其于世界地理茫无所知之幕末人士,其功劳不可没也。”《海国图志》的传入,加速扭转不合时宜的日本型华夷观念,为日本的近代化改革扫除了思想障碍。

第二、《海国图志》加速了日本制度层面的改革。明治维新的成功,离开不日本内部的改革,但《海国图志》的启蒙作用亦不容忽视。日本学者大谷敏夫说在幕府时期,“《海国图志》起了决定日本前进道路的指南针作用”。[6]日本学者北山康夫还指出:“魏氏之革新与批判精神给予日本维新有识之士以极大鼓舞,诸如佐久间象山及吉田松阴等均受其影响。”钱基博也说:“日本之平象山、吉田松阴、西乡隆盛辈,无不得《海国图志》,读之而愤悱焉!攘臂而起,遂以成明治尊攘维新之大业,则源有以发其机也。”[7]可见,明治维新的仁人志士通过《海国图志》认清了世界形势,并深受启发,开始主张国家的变革,成为推动日本近代化的主力军,通过明治维新实现了日本政治制度的变革。随之出现的“文明开化”,“脱亚入欧”理念彻底颠覆了日本型华夷观念。

四、《海国图志》在日本型华夷秩序颠覆过程中的历史定位

《海国图志》仅是日本型华夷观念被颠覆的诱因之一,而非根本原因。知识与观念相互影响,新知识改变了日本对西方的旧观念,新观念促成了日本对西方知识的吸纳。《海国图志》的传入,扭转了较多儒学者对西方的片面认识,对日本的意识形态和制度变革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日本有学者将其比作“幕末决定日本前进道路的指南针”。

另一方面,华夷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中国鸦片战争的战败宣告华夷秩序的破裂,从而也促成日本型华夷观念的瓦解。可是,日本型华夷观念说到底乃是“国家意识”的另一种表现,其发生颠覆性剧变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幕末锁国体制的终结。失去制度保障的陈旧观念在遭遇新文明冲击之时,势必发生前所未有的剧变。

结语

综上所述,《海国图志》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介绍世界历史地理的巨著。舶入日本之后,在日本掀起向西方学习的热潮,从而颠覆日本知识阶层固有的日本型华夷观念,加快了日本迈入近代国家行列的步伐。关于日本华夷秩序的存否问题,将作为今后的研究课题继续探讨。

参考文献:

[1]李永春,张晓刚等.简论大君外交体制——以17世纪的日本与中朝交涉为中心.大连大学学报.2012.10

[2]津田左右吉.支那思想与日本.[M].岩波书店.1938.

[3]刘勇.《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海国图志>在日本的传播和影响研究》.重庆大学.2011.

[4]王晓秋.《鸦片战争在日本的反响》[J].世界历史(5).1986.

[5]易孟醇,易伦.魏源评传[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

[6]大谷敏夫.《海国图志》对“幕末”日本的影响[J].福建论坛(6).1985.

[7]钱基博著.傅道彬点校.近百年湖南学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颠覆
浅谈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大众文化发展
地下二手车2:谁在喊“颠覆”?
从九届夏季奥运,看媒体报道模式第三次被“颠覆”
《亨利四世》中的颠覆与抑制解读
强大的女性&羸弱的男性:《奥德利夫人的秘密》中的性别颠覆研究
奇观电影对影像本体论的颠覆与重构
电视辩论数次“颠覆”美国大选
浅谈初中化学的快乐教学
简单是如何加速“颠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