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身体验尽情享受“数学味”
——《小数的意义》教学与反思

2016-05-08刘晓华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涂色小数分数

刘晓华

一、收集反馈,体会小数

1.找一找,说一说。

谈话: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生活中的小数,谁愿意跟大家说一说你所收集的小数?

2.听一听,记一记。

师:老师能把他们介绍的小数写下来吗?仔细观察老师的书写是否正确。

3.想一想,分一分。

师:你能将这些小数分分类吗?并说说你分类的理由。

小结:根据小数点右边一共有几位数来分类。

【设计意图:有效的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之上。课始的交流,唤醒学生对小数的已有经验和知识,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同时,复习小数的读法和写法;通过对小数进行分类,强化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定义。】

二、观察操作,理解小数

1.出示正方形纸。学生动手折一折、画一画,用涂色部分表示以0.1为例的一位小数。

师:你是怎么想的?

师:根据涂色部分,你还可以找到哪个小数朋友?(0.9)说说你的理由。

生:涂色部分是0.1,那空白部分就是0.9。因为刚好涂满,凑成“1”。

小结:用一位小数可以表示十分之几的数。

师:举例说说。

2.再次出示正方形纸。学生想象,用涂色部分表示0.01有多大。

(1)学生比划涂色部分大小,说出理由,突出用分数如何表示,小数呢?

(2)课件演示:联想出与0.01凑成整数“1”的另一个两位小数即0.99。

(3)课件呈现:0.28表示什么?你还能联想到哪个小数?

(4)动手写数:先涂一涂,再写一写,看看你任意涂色部分能用哪个小数表示,并写出它的分数形式。

(5)观察总结:像这样的两位小数可以表示百分之几的数。

【设计意图: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引领学生先体验一位小数所表示的意义;再通过猜一猜、描一描、涂一涂等形式感悟两位小数的含义。由此,学生顺理成章推理出两位小数的含义。同时,整个过程通过发现与联想另一个小数,不断感知小数的十进制思想。通过亲身体验,自主归纳概括,学生真正在体验中理解小数的意义。】

3.出示正方形纸,学生自主联想小数。

(1)学生猜想0.001的涂色部分大小。

(2)分析板书:0.203又表示什么?它里面有几个0.001?

(3)你又能联想到哪个小数?说出理由。

4.观察比较。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说一说什么样的分数才可以用小数表示?

小结:分母分别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设计意图: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学会知识的迁移,通过实践操作理解一位、两位小数的意义,三位小数让学生经历想象的高级思维过程理解它的意义。】

三、联系生活,巩固小数

1.课件演示学生测量身高的情景,请同学们说说他们的身高如何用小数表示?

小东的身高是1米42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

(1)学生分组交流思考过程。

(2)出示1米长的彩条,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长?把1分米改写成用“米”做单位的小数怎么表示?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把 1厘米改写成用“米”做单位的小数怎么表示?说出理由。

(4)小结:在测量过程中同样可以用小数来表示测量结果。

(5)实际测量:( )同学身高是( ),写成小数是( )米。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建立了小数的意义概念后,结合身高测量,理解用小数如何表示以“米“为单位的测量结果,体会米、分米、厘米、毫米与小数意义之间的联系。】

2.动手设计美丽的瓷砖图案。通过设计,你能联想到哪些小数?

【设计意图:学生在经历亲身实践后,已经体会了小数的意义,为体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再次回归生活,指导小数意义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教学反思】

《小数的意义》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也是以后学习小数的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因此,同整数知识一样,小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本节课就以现实具体情境入手,通过学生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活动形式,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学生观察、猜想、操作、比较、感悟的过程。具体有以下三个特点:

1.亲身体验,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不断探索研究去发现数学知识。活动是探索发现的载体,本节课始终贯穿着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也避免概念知识教学的抽象乏味性,更体现了以活动促进发展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小数意义的知识设计成想一想、数一数、画一画、说一说、比一比等一连串的数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2.深入理解,感受概念的现实意义。

一个概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不断的发展变化而形成的。课中以正方形作为思维表象的载体,通过平均分形象地展现小数形成的过程,并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理解小数意义的表象模式。整个教学过程,我主要是借助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的。比如:学生经过讨论交流,自己归纳出了如何把分母是 10、100、1000……的分数转化为小数,还有的同学观察出可以根据这些分数的分母有几个0来判断它能转化成几位小数,这就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的硕果。

3.建构联系,感悟数学的思想方法。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了建立数学模型的全过程:由生活中来——经历数学的抽象——再回到生活中去的全过程,借助直观的图示,沟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内在联系,把小数的概念建立在十进分数的基础之上,使学生从与分数的联系中理解小数的产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借助直观模型,数形结合,从整数到一位小数,再从一位小数到两位小数,再到三位小数,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一个不断细分的过程。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能感受到小数表示数的精确性,感悟到用更小的计数单位可以进行更精确的表示,同时,还逐步渗透了无限的数学思想。

猜你喜欢

涂色小数分数
小数加减“四不忘”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分数的由来
小数的认识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可怕的分数
涂色
涂色
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