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富“形”突破“意”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一)

2016-05-08鲁雅奇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角的初步认识小红旗条边

鲁雅奇

【课时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

【课前思考】

多次观摩同行执教的《角的初步认识》一课,关于“初步”,究竟以何种程度为宜,老师们有着不同的认识。设计本课时,我想体现的“初步”是,用丰富的“形”撑起抽象的“意”,努力让“角的认识”更具直观性、过程力与生长度。同时,又使方法指导有落点、课堂目标易检测。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能在找、描、指、判断等活动中积累、巩固对角的认识”,教学难点确定为“体会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叉开程度有关”。

【教学过程】

一、初识“角”

1.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咱们数学课上的角和平时说的牛角、羊角可不一样,是一种图形(板书:图形)。

2.直观感知。

师:角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图形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角的王国吧!(播放微课,欣赏生活中的角)看了视频,你觉得角是一种怎样的图形呢?

3.跟进辨析。

有同学说“角就是三角形”,大家为什么不同意?(学生说理,教师出示“三角形”教具)是啊,三角形和角不一样。那三角形上有角吗?(选择其中一个角,请学生完整地指出1个顶点、2条边)一个三角形中,一共有几个角?

4.初步整理。

看来,同学们都认识了角,发现一个角包含“1个顶点”和“两条直的边”。(板书:1个顶点,两条直的边)这是角吗?(出示一个“教具角”)顶点在哪里?边呢?(学生指完后,把“教具角”吸附于黑板上)

二、研究“角”

1.第一关:我来描描角。

师:(出示主题图)美丽的校园里,藏着很多角。你找到了吗?请把书翻到第38页,用铅笔把角描出来。

师:老师看到,有些同学把小红旗全部描出来了。(拿出“三角板”,演示描法)大家觉得,这样描对吗?

生:不对,角是尖的。

生:角只有1个顶点、2条边,三角形有3个顶点、3条边。

师:所以,这样描出的图形叫三角形。那么,小红旗上的角在哪儿呢?(以“三角板”代替“小红旗”,完整地指一指三角形的三个角)

师:(课件演示:描角)有没有观察到,电脑老师怎么描角的?(学生汇报)先描一点,也就是顶点,再描两条边。是啊,无论哪个角,描出了一个顶点、两条边,这个角也就找到了。

2.第二关:我来指指角。

师:继续,我来指指角。请你指一指,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

生:数学书上有角。

(学生示范,教师引导每个同学拿起数学书完整地指角)

生:桌子上有角。

师:老师发现,大家指的都是这样方方正正的角。你还能找到其它样子的角吗?

生:风扇上有角。中间圆圆的是顶点,两片扇叶可以看成两条边。

3.第三关:我来认认角。

师:这些图形是角吗?是就做“YES”的手势,不是就做“NO”的手势。(出示课件)这是两位同学在水管上描出的图形。描的是角吗?为什么?

生:1号图形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是角;2号图形圆圆的没有顶点,不是角。

师:(课件演示判断要点)是啊,物体表面上的很多角,可能不太标准。但有“数学亮眼睛”的同学,能一眼就看到并描出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正确的角。

师:(出示课件)这几幅图中,描出的是角吗?

(依次汇报,课件逐一隐图片、留图形)

生:3号图形不是角,因为它的两条边没有连在一起,没有顶点。

师:如果请你用“数学亮眼睛”想象着看,你能看到曾经的那个完整的角吗?(课件演示)

生:4号图形是角,因为它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课件闪烁顶点和边)

生:5号图形不是角,因为它一条边很短,一条边很长。(很多人赞同)

生:我觉得是角,边可以有长短,但必须是直的,还要有顶点。(其他同学纷纷点头)

师:是啊,虽然5号图形有一条边比较短,但它符合“一个顶点、两条直的边”的要求,所以它是一个角。

生:6号图形不是角,因为它的一条边是弯的。

师:(课件隐去其它图形,留下4号,并转动方向)风一吹,枫叶上的4号角也跟着转起了圈。同学们仔细观察,转了方向的4号角变模样了吗?还是原来的4号角吗?

小结:无论方向怎么改变,这个角本身是没有变的。

三、比较“角”

1.操作“活动角”。

师:变换方向不会改变角。可如果我想让角变大点或变小点,该怎么办呢?

生:把两条边分开,角就会变大。把两条边合拢,角就会变小。(教师课件演示,肯定变大、变小的方法)

师:我们有制作活动角的材料,请你组装一个角。指一指,你的角的顶点在哪?边在哪?然后,让我们一起把活动角变大、再变大些,变小、再变小些。谁来总结一下,让角变大变小的方法是什么?

生:拉开变大,合拢变小。

师:请你做一个比老师的这个角要小的角。(做后,师生比对)再做一个比老师的这个角更大的角。(做后,师生比对)为什么他做的角比我的大呢?

生:因为他的角的两条边分得更开。

师:我不服气,我有秘密武器。(把角的两边拉长)现在,他的角还比我的大吗?

生:不是比“长”,是比“开”。

师:哦,比较角的大小,不是看边的长短,而要看两条边分得开不开。我们可以总结成一条秘诀:“不比长短比分合”。边的长短跟角的大小没有关系,两条边分得开的角才大,合得拢的角就小。

2.学习“叠合法”。

师:有秘诀真不错。可如果两个角看上去差不多,靠眼睛实在看不准的时候,我们又该怎么比较角的大小呢?(学生发言,课件演示)是的,我们可以用叠一叠的方法,像这样把两个角移到一起叠起来。顶点要对牢,其中的一条边对齐,看另一条边,边分得开一些的角就大,边合得拢一些的角就小。所以,这里角①>角②。

师:鲁老师有个疑问,这个角②看上去很大啊,为什么它反而比角①小呢?是啊,别忘了秘诀:不比长短比分合。

师:请你拿起活动角①,做一个比你的活动角②更大的角。怎么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呢?

生:把两个角叠一叠,顶点对齐,一条边也对齐,看另一条边。角①的边比角②边分得开,所以角①比角②大。(教师组织学生完整而独立地阐述比较过程)

师:继续变一变,使角②>角①。(学生操作,同桌互查)如果想让两个角变得一样大呢?

生:顶点对顶点,两条边都对齐。

四、学画“角”

师:认识了角,还知道了怎样比较角的大小,那你会画角吗?用什么工具画?

生:用尺子。因为不用尺子就会画弯,边就不直了。

师:你打算怎么画?

生:我打算找到尺子上的角,用笔描出来。

师:如果我用描一描的方法,描出来的角是这样子的。可如果我想画一个更大的角呢?

生:可以从顶点开始画一条边,然后再画另一条边。想让角大一点就把边分得开一些。

师:画出一个顶点、两条边,也就画出了一个角。想画得大一些就把两条边画得开一些,想画得小一些就把两条边画得拢一些。

猜你喜欢

角的初步认识小红旗条边
图的Biharmonic指数的研究
贴小红旗
贴小红旗
小红旗
2018年第2期答案
会跳舞的小红旗
把握学情,丰富感知体验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单元自测题
认识平面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