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历找的过程积累找的经验
——《找规律(间隔排列)》教学实践与思考

2016-05-08俞昭英杨晓荣特级教师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小兔个数蘑菇

俞昭英 杨晓荣(特级教师)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8、79页。

【教学过程】

一、观察发现,明确特征

(出示第78页主题图)

师:一起来看大屏幕。在这幅图中,主要有三排物体,找一找,是哪三排?有什么规律?

生:小兔和蘑菇排成一排,篱笆和木桩排成一排,手帕和夹子排成一排。

师:仔细观察一下,小兔与蘑菇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生: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

生:一只小兔跟一个蘑菇这样排列的,小兔与蘑菇一个隔一个排成一行。

师:小兔与蘑菇这两种物体是一个隔一个排列的,我们把这样的排列称作是间隔排列。

师:通过观察情境图,我们发现图上有三排物体,每排两种物体的排列很有特点,都是间隔排列。

【分析与思考:间隔排列的规律表述可以分为排列特征和数量关系两部分,本环节所要解决的是排列特征问题。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出示主题图后,教者注意用既具针对性又富启发、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素材内容进行数学分析,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思考,并对共同特征进行归纳。教学中,由于教学切入点的准确选择,整个过程给人以要言不烦、干净利落之感,学生在观察中比较,比较中发现,既明确了间隔排列的形式特征,也为后面分析两种物体间的数量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由表及里,探究规律

师:我们要找的规律就藏在两种物体间隔排列的现象背后,和这些物体的数量有密切的关系。我们要找出规律,就要先知道什么?

生:先要知道每种物体的个数。

师:这张表格在数学书第78页,等会儿请大家先数一数每种物体的个数,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然后比较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和同桌说一说你的发现。

小兔( )只 木桩( )根 夹子( )个蘑菇( )个 篱笆( )块 手帕( )块

生:小兔比蘑菇多1个,木桩比篱笆多1个,夹子比手帕多1个。

生:图中每排两种物体数量都相差1个。

师: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正好都是相差1个呢?是凑巧吗?那是什么原因呢?请同学们看图想一想。

师:谁先来解释解释为什么小兔比蘑菇多一个?

生:一共有8只小兔,8只小兔中有7个空档,所以小兔比蘑菇多一个。

生:第一只是小兔,最后一只也是小兔,所以小兔比蘑菇多一个。

师:还有谁来说说你的看法?

生:前面的小兔后都有蘑菇,最后一只小兔后没有蘑菇了。

师:说的真好!如果我们把一只小兔和一个蘑菇看成一组,这样一组一组地连一连(电脑演示),最后余下的是什么?

生:(齐)小兔!

师:是呀,最后余下的小兔没有蘑菇和它组成一组,所以小兔要比蘑菇多1个。

师:如果最后没有余下一只小兔,那么小兔还会比蘑菇多1吗?小兔和蘑菇的数量就怎么样了?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把小兔和蘑菇这两种物体一个对一个地比较,知道了为什么小兔会多一,这样的比较方法,我们称作是一一对应。

【分析与思考:规律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的规律可以通过观察和比较去发现,所以,本环节中,发现每排两种物体数量的关系,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填表、观察、讨论交流中,在与同伴的合作中思维发生碰撞,对规律的认识顺利地从具象描述上升到抽象概括。值得注意的是,本环节,教师的教学并未停留在“是什么”,而是用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更具思考力的“为什么”——产生结果的“原因”、导致现象发生的“本质”,即规律背后的原理。过程的充分展开再加教师的适时介入,学生不仅找到了规律,而且找到了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一一对应”不仅显示出了独有的逻辑力量,而且散发出迷人的智慧光芒。找规律的过程,不仅成为学生不断“发现”的过程,而且成为学生将一个或朦胧或隐蔽的认识打开、审视、分析的过程,成为学生内心不断感受“原来如此”、“豁然开朗”的过程。】

三、灵活应用,深化理解

师:如果把小兔和蘑菇抽象成□和○,就有了下面的题目:把□和○一个隔一个排成一行,□有10个,○最少有几个?最多呢?

师:每个材料袋中正好有10个□,以及一些○,请大家按要求动手摆一摆,试着找到问题的答案。

师:同学们,找到答案了吗?○最少有几个?最多呢?

生:○最少有9个,最多有11个。

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老师这儿已经摆好了10个□,谁来把最少的○摆一摆?

学生上台,摆法如下:□○□○□○□○□○□○□○□○□○□

师:观察一下,这种摆法的特点是?

生:开头、结尾都是□,也就是两端都是□。

师:○最多有11个,这又是怎么摆的呢?

学生说摆法,媒体显示下图:○□○□○□○□○□○□○□○□○□○□○

师:两端都是○的时候,○确实比□多1,也就是11个。

师:这两种摆法虽然○的具体个数不一样,但都是○和□相差1个。

师:□和○一个隔一个排列,还有不一样的摆法吗?也就是说,○的个数除了9个和11个,还有不同的可能吗?

生:我在摆的时候还数到了○的个数是10个。

摆法一:□○□○□○□○□○□○□○□○□○□○

摆法二:○□○□○□○□○□○□○□○□○□○□

师:这两种摆法○的个数和□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生:这样摆的话○的个数和□的个数是相等的。

师:为什么○的个数和□的个数是相等的?你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说一说吗?

生:只要把一个□和一个○看成一组,一组一组的看下去,最后没有多余的,所以○的个数和□的个数是相等的。

师:是的,如果两种物体一一对应正好对上,没有多余,每排两种物体数量相等。

师:□和○一个隔一个排列,有4种不同的摆法。如果要对这4种摆法分分类的话,你准备怎么分?

生:一类是两种物体□和○数量相差1,另一类是两种物体□和○数量相等。

师:想一想,什么情况下每排两种物体数量相差1?什么情况下每排两种物体数量相等?

师:在小组里说说你们的想法。

生:两端都是□时,□和○的数量相差1。

生:还有一种情况,两端都是○的时候,□和○的数量也是相差1。

师:它们的共同之处也就是——

生:也就是两端物体相同时,每排两种物体数量相差1。

师:那又在什么情况下每排两种物体数量相等?

生:两端一个是□一个是○。

生:也就是两端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

师:其实,这也是间隔排列的规律。

【分析与思考:本环节,在基本应用后,对间隔排列中不同情况和规律的认识,教师再次为学生营造了主动、开放的探究时空,学生在数学化的操作活动中,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问题探讨中,在比较、分类、概括等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活动中,学生的认识最终从朦胧变得清晰,从浅表转向深刻,从零散形成整体,学生享受着数学学习中探究的乐趣、思维的张力和创造的激情,获得探索规律过程中的深度体验。】

猜你喜欢

小兔个数蘑菇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等腰三角形个数探索
怎样数出小木块的个数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帮小兔逃跑
爆图团
蘑菇
骄傲的小兔
蘑菇伞
小兔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