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境外电力标杆工程树南网良好企业形象230千伏老挝北部电网EPC项目管理纪实
2016-05-08戴斌黄文刚杨蓉晖
文/戴斌 黄文刚 杨蓉晖
230千伏老挝北部电网项目顺利实现了预定的安全、质量、工期、技术等目标,打破了西方标准的垄断,使中国标准在老挝落地生根,提高了南方电网在老挝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老挝电网的标杆工程
230千伏老挝北部电网项目是老挝国家能源战略重点项目,担负着南乌江流域水电外送、老挝全国电力联网、未来中老电网联网等重任。项目由老挝国家电力公司投资,南方电网云南国际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云南国际公司)EPC总承包建设。项目横跨老挝北部琅南塔、丰沙里、乌多姆赛、琅勃拉邦4省,包括4变4线,变电总容量240兆伏安,线路总长度达到近560千米,合同金额3.02亿美元。项目投运后,使老挝北部电网由115千伏提至230千伏,并与老挝南部、中部电网并网,形成全国统一的230千伏骨干网架。
该项目合同工期为34个月,为了满足老方向建党及建国庆典献礼的要求,该项目从2014年3月开工到2015年9月建成投产,仅历时一年半,不仅兑现了南方电网公司对老挝政府和人民的庄严承诺,更以优异的工程质量,被老挝能源矿产部誉为老挝电网的“标杆工程”。
项目团队精干有力
项目伊始,云南国际公司精心策划,按照强矩阵型项目组织模式,抽调公司项目管理部、外经贸部、计划发展部、企业管理部、办公室、财务部、驻老办事处相关业务骨干,建立了工程建设管理团队。
云南国际公司建立了项目管理团队后,采取过程化方法,对项目进行了工作结构分解,定义了项目的工作范围,描述了项目的系统结构。从合同签订、设计招标、准备、实施等6个方面,将工作任务分解为79项。与此同时,项目管理团队根据项目管理组织形式及工作分解结构,从项目管理和工程专业两个方面,对项目管理人员的职责进行了分工,建立责任分配矩阵,明确了人员职务说明书及相应的管理协调机制。
按照项目总体要求,从项目立项之初,云南国际公司便明确不仅工程进度要满足老方向建党及建国庆典献礼的“刚性”要求,更要达到“创安全无事故工程”和“创境外电力精品工程,树境外电力质量标杆”的安全和质量目标,力争通过项目实现“树立一个品牌、锻炼一支队伍、开拓一片市场”的最终目标。
根据这一目标,项目管理团队依托南网成熟高效的基建管理体系和做法,结合项目所处地区基础条件较差,与项目业主老挝国家电力公司存在观念差异、语言沟通障碍,以及项目参建单位多的实际情况,通过合同项下的项目总体策划、专题实施策划、作业指导书三个层次文件,探索建立了该项目的管理体系。总体策划围绕项目最终目标的实现,明确了项目管理团队与各参建单位之间的分工合作与权限设置,明确谁做、做什么、什么不能做的问题;专题实施策划将项目目标进一步明晰化,规范了各参建单位的管理要素、方法、工具,明确了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作业指导书作为底层支撑性文件,通盘考虑后期档案管理要求,统一规范各参建单位的管理行为,明确了每个人、什么时候、用什么做的问题,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一次性统一解决了归档格式问题。
项目实施扎实高效
安全管理
项目安全管理按照纵向及横向两条思路,横向层面分为项目总体安全管理方案、事故应急预案、事故预防指导书三个层次,分别对应项目安全管理的安委会、参建单位、各标段三个层次,同时建立以监理为主的安全督查及参建单位自查机制,按照安委会每月1次,施工项目部每周1次、施工队(班组)每天1次的递进频率,组织安全检查,并对问题进行登记、整改落实、整改验收、销项的PDCA循环制度,确保问题得到整改落实。
质量及技术管理
项目质量管理通过追根溯源的方式,按照“设计是龙头,设备制造是根本,出彩靠施工”的理念,将项目质量及技术管理分解到设计、设备、施工三个方面,并依照“木桶原理”,变传统的“定工期、定考核措施”的单向管理为互动的双向管理,集中力量补齐“短板”,从而达到最终提高项目整体质量水平的目的。
在设计管理方面,坚持EPC项目设计工作是项目实施龙头的理念,在制定考核措施的同时,主动服务设计单位,积极沟通协调,主动带领设计人员深入老挝当地变电站调查走访,开展深入交流,在图纸提交业主前及时组织内部审核讨论,使得项目最终技术方案既充分满足了业主需求,做到了“特色”工程,又避免了工程设计参数不必要的“虚高”,为设备质量的提高留出裕度。
在设备质量管理方面,项目管理团队针对项目电压等级不高,国内制造商重视不够的情况,在设备采购过程中采取中间价为优的评分办法,避免了低价中标造成的质量下降,提高了制造商改善质量的主观意愿。同时在合同中强化质量问题考核惩罚措施,加大质量保证金比例,在设备制造过程中加强现场监造,邀请老方人员现场见证出厂试验,从源头上加大质量监督,保证了设备质量。
在施工管理层面,通过发布境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参考老挝质量管理要求和特点),设置WHS质量控制点和样板点,组织施工技术交流会,解决了各基层施工人员的困惑。在告诉施工人员“怎么干”的同时,由监理负责施工现场的质量监控,每月的现场协调会上由监理对施工质量情况进行通报分析;同时不定期“飞行巡检”,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工作;积极邀请业主参与材料取样、试验见证、物资开箱验收、隐蔽工程、接地工程等方面的质量检查,既起到了全方位展示施工质量的作用,也起到了对施工单位的客观督促作用。
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通过分层分块的形式进行,由总承包项目部发布一级进度计划。在编制一级进度计划时,充分邀请各参建单位参与讨论,避免“拍脑袋”、“一言堂”,使得最终发布的一级进度计划适度超前、留有裕度、客观可行。同时,通过梳理进度计划,理清了项目关键路径,明晰了重点工作。各参建单位根据一级进度计划编制二级进度计划,由监理审核后,并报现场管理部批准,各标段再根据二级进度计划进行三级进度计划的编制。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监理根据各级进度计划全过程跟踪进度计划完成情况,在每个月的现场协调会上应用前锋线法对工程进度进行纠偏分析并提出改进要求。总承包项目部加强与业主的联系,建立定期协调会议机制,及时了解有可能影响到工期进度的业主要求(如停电时间、设计变更等),积极展开沟通协商工作,共同推进施工进度。
项目文化建设有声有色
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针对部分党员长期在国外,无法参加国内支部组织生活的实际情况,组织联系各参建单位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严肃“三会一课”等政治生活,确保公司业务覆盖面与党建工作覆盖面“完整重合”。通过党支部的建立,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同志率先垂范、甘于奉献、舍小家顾大家,有的连续坚守工地4个半月,有的多次推迟婚期直至竣工,有的新婚却没顾得上度蜜月……项目团队工作激情、工作韧劲明显提升。
打造学习型团队
针对境外项目这一相对陌生领域,云南国际公司干中学、学中干,结合境外项目管理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努力打造学习型团队,现场共开展了56次团队学习,内容涵盖老挝法律法规、人文习俗、项目管理、专业技术、规章制度、外事礼仪等。通过开展学习,项目团队人员能够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既开阔了思路,也提升了能力,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项目成果影响深远
实现了中国标准的落地生根
针对老挝尚无统一技术标准,电网建设、运行标准存在“万国部队,鱼龙混杂”的情况,云南国际公司在项目前期及时与老挝方沟通,在主动引入中国标准开展试点的同时,主动邀请老方人员到国内参观培训。通过参观培训,老方人员对中国标准的适用性、科学性、系统性有了全新的认识,破除了以往中国标准“低端”的形象。
在试点过程中,项目管理团队一方面在尊重老方的前提下,注重与老方进行耐心、细致地沟通,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生产生活习惯,适当改进中国标准,避免照搬照套;另一方面严守质量关,确保各参建单位不因质量问题损害“中国标准”形象。通过“严把质量”和“看田种菜”,项目在中国标准体系指导下,顺利实现了预定的安全、质量、工期、技术等目标,从根本上打消了老方人员对中国标准的疑虑,打破了西方标准垄断的现状,成功实现了中国标准的落地生根。
项目投产当月根据老方要求,并参照南方电网公司档案管理办法实现竣工资料整体移交,效率及效果极大地震撼了老方。项目受到了中老双方政府的高度赞扬,老挝能源矿产部、国家电力公司专门颁发奖状予以表彰,老挝副总理、9位部长、3位省长,南方电网公司曹志安总经理、云南省刘慧晏副省长等多位政府及公司领导亲临项目投产仪式。
彰显南网企业形象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云南国际公司以项目服务当地民生,在现场组织捐资助学,利用工程临建设施在老挝捐建南网小学,赢得了当地民众的好评,构建了和谐的周边环境。公司以项目的按期高质量投产,树立了中国企业负责任、守信誉、重质量、高标准、讲纪律的形象,更彰显了“万家灯火,中老情深”的南网品牌形象。
项目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新社、云南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两次到现场采访,《新闻联播》、《数说命运共同体:奔跑吧,能量!》、《共同关注》、《云南新闻联播》等栏目多次报道,提高了南方电网在老挝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为将来中老联网奠定基础
云南国际公司以项目为契机,积极践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不仅在基建层面实现了中国标准的输出,更前瞻性地考虑未来中老联网后双方在运行、维护、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差异,提前开展管理理念和技术的交流输出。云南国际公司会同云南电网公司,无偿为老挝提供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咨询服务,输出南方电网公司电网安全运行的管理理念、技术标准。同时,借项目培训的机会,按照南方电网的标准,结合老挝实际情况,为EDL编写了90多万字的运行规程,对近百名老挝电网运维、调度、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并专门制作了直观可视、浅显易懂的运维3D演示教材。通过项目的建设平台,中老电网实现了从基建到生产全口径的技术对接,为今后电网互联互通奠定了基础。
实现了中资企业的抱团出海
项目所有参建单位均为中资企业,在支持周边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项目带动了9.35亿元的国内设计、监理、施工、设备(物资)出口,推动了中国企业抱团出海,带动了中国管理、理念、标准、技术等的输出,在大湄公河次区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树立了“中国制造、南网标准”的良好形象。项目还助推了云南国际公司与老挝国家电力公司500千伏老挝那磨—勐晖输电项目EPC合同谅解备忘录的签署,为500千伏中老联网,以及云南国际公司进一步拓展境外电力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