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机遇与挑战
2016-05-08刘洁
文/刘洁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为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这不仅是中国的机遇,同时也是世界的机遇,是我们共同的机遇!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积极响应。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共同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标志“一带一路”建设进入新阶段。那么,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外投资基础设施项目面临着哪些机遇和挑战?
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2015年,世界工业生产低速增长,贸易持续低迷,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世界经济整体复苏乏力。但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逆势上扬,流出流量创2011年以来的新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也创下了1456.7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占全球流量的份额由2002年的0.4%提升到2015年的9.9%。
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投资流量跃居全球第二,超过同期吸引外资规模,实现资本净输出。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迈向新的台阶,实现连续13年快速增长,创下了1456.7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占到全球流量份额的9.9%,同比增长18.3%,金额仅次于美国(2999.6亿美元),首次位列世界第二,并超过同期中国实际使用外资(1356亿美元),实现了资本项下净输出。
最新数据
对外承包工程方面:截至2016年9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额6587亿人民币(折合1001.5亿美元,同比下降0.7%),新签合同额9723亿人民币(折合1478.3亿美元,同比增长7.4%)。
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方面:截至2016年9月,我国境内共对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的653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积实现投资8827.8亿人民币(折合1342.2亿美元,同比增长53.7%)。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第四期《中国走出去——“一带一路”之信息通四海、云端筑通途》指出,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将再创历史新高,未来数年内海外投资年增速将仍保持两位数增长。
二是存量全球排位居第八,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4万亿美元。截至2015年底,中国2.02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设立3.08万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分布在全球188个国家(地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10978.6亿美元,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存量的份额由2002年的0.4%提升至4.4%,排名由第25位上升至第八位。2015年末中国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达4.37万亿美元。
三是对外直接投资并购活跃,领域不断拓展。2015年,中国企业共实施对外投资并购579起,涉及62个国家和地区,实际交易金额544.4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372.8亿美元,占68.5%;境外融资171.6亿美元,占31.5%,并购领域涉及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采矿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18个行业大类。中国化工橡胶有限公司52.9亿美元收购意大利倍耐力集团公司(近60%股份),是2015年中国企业实施的最大海外并购项目。
四是“一带一路”扎实推进,对相关国家投资快速增长。2015年,中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投资占当年流量总额的13%,达189.3亿美元,同比增长38.6%,是全球投资增幅的2倍。2015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八成以上(83.9%)分布在发展中经济体,在发达经济体的存量占比为14%,另有2.1%存量在转型经济体。
五是投资涉及领域广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步伐加快。截至2015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覆盖了国民经济所有行业类别,制造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分别增长了108.5%、52.3%、115.2%。流向装备制造业的投资100.5亿美元,同比增长158.4%,占制造业投资的50.3%,带动装备、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
六是境外企业对东道国税收和就业的贡献增大,对外投资双赢效果显著。2015年中国境外企业向投资所在国家(地区)缴纳的各种税金达311.9亿美元,较2014年增长62.9%,雇佣外方员工122.5万人,较2014年年末增加39.2万人。
这些与“一带一路”倡议息息相关的数据,让中国企业看到了走出去之后,迎接他们的广阔市场和良好发展机遇。
中国对外投资基础设施项目面临的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当前构筑全方位对外开放新局面的重要途径,对沿线经济体加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的互联互通体系建设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互联互通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其中基础设施联通是互联互通的支撑。中国政府视基础设施建设为对外投资合作的重点领域,支持和鼓励中国企业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开展基础设施领域的互利合作。这些基础设施的联通是基础,基础设施的落后,是制约“一带一路”沿线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将严重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各经济体的经贸往来和价值链在域内的优化布局。
对此,中国经过30多年的发展,拥有了强大的基础设施工程能力,以及在地域广阔、地质复杂的地区建设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成功经验,能够提供其所需要的铁路、电力等经济适用装备制造能力,可以利用自身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能力和经验,帮助“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在公路、铁路(高铁)、航空、港口、电力(核电)、管道、通信等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是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机遇,也是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一个机遇,是中国和世界共同的机遇。从中国面临的发展机遇来看,现在世界各大洲都对中国的资金有需求,以非洲和南太平洋地区为例。
非洲的发展需求
根据非洲进出口银行的数据显示,整个非洲目前只有33%的人口能够享受交通运输服务,每年的基建需求缺口达1000亿美元。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每千平方公里的公路密度仅为204公里,其中只有25%为铺面道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的944公里。整个非洲农村地区只有约1/3的人口可以接入公路。可见,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使非洲面临着比其他发展中国家更高的运输成本。据统计,非洲的公路运输费用是其他国家的4倍。
对此,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非常踊跃,投资增长的速度也较快,中非投资合作的潜力十分巨大。但是,基础设施薄弱是非洲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重大挑战,目前中非之间已经签订协议完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区域航空网“三大交通网络”,促进非洲实现工业化。
南太平洋地区的发展需求
中国同太平洋岛国的友好关系源远流长,历史上就有很多交往。太平洋岛国论坛首席代表大卫·莫里斯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正在成为南太平洋地区发展的新机遇。纵观南太平洋地区的基础设施现状:一是受地理位置所限,能源类基础设施比较匮乏,集中体现在电力、天然气等领域。二是受人口数量及陆域面积限制,交通基本上以小型公路和航空为主。三是通信基础设施水平不高,移动通信覆盖率基本能够过半,但互联网普及率较低。
对此,中国加大对南太平洋国家的援助。在建立了外交关系的8个南太平洋国家,中国的赠款和贷款正在帮助南太平洋国家建造公路、学校和其他基础设施。中国正逐渐成为南太平洋地区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
中国对外投资基础设施项目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又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的深入推进还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严峻的挑战,既有来自周边国家、域内外大国的挑战,也有来自于我国内部的各种挑战。我们可以把它归结为两类:一是外在风险,二是内在风险。
外在风险是指项目外在因素造成的,超出项目工作组控制能力和影响力之外的风险,是我们所不能控制的。外在风险主要包括政治风险、安全风险、法律风险、经济风险等。比如安全风险中,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正是由于当地的安全风险使我国的一些企业在投资时产生了很大的顾虑,国内舆论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也存在一些复杂议论,再加上一些西方媒体在报道中有意无意体现出来的悲观论调,曾让中巴经济走廊被怀疑是“海市蜃楼”、“中国纳税人的无底洞”。再如法律风险中,由于我们不了解当地的法律制度,甚至在认识上存在一定误区,一些走向周边国家的中资企业没有很好地遵循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和民俗,引起当地民众和政府的不满,使我国企业的整体形象受损。
内在风险,就是由于我们自身原因而导致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应意识到对外投资的“双刃剑”效应,以及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协调统一。对外投资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给企业带来效益,另一方面,如果投资失败,可能导致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的不匹配。
第二,在操作上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盲目签约;过于强调中国标准或不顾及当地实际。如前不久媒体报道的委内瑞拉高铁的停建,一方面是该工程缺少必要的客货流的支撑。委内瑞拉60%以上的人口都集中在北部沿海地区,中部和南部的经济较为落后,当地人口也较为稀少。中国企业承建的蒂纳科——阿纳科铁路是委内瑞拉规划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恰恰横贯该国中部地区,两个终端城市的人口规模都非常小。而且这条铁路沿线距离石油和矿区较远,无法建设相关的配套产业。另一方面是我们自身原因而导致的内在风险。由于中国企业的急功近利心态,为了抢占先机、尽快实现盈利,竭力争取每一个工程承包项目。这种短期利益为主导的经营模式意味着不会充分地考虑项目的现实合理性如何,项目是否具有长远的前景。中委铁路项目的风险在相当程度上源于这一项目自身合理性的欠缺。另外,我们建议委内瑞拉修一条全长约472公里,最高时速达220公里的高标准铁路,这过于强调我们自己的标准而没有顾及委内瑞拉当时的财政实际。这种情况下造成的结果将对企业和国家影响巨大。
第三,缺乏海外投资法律法规与评估机制。中国企业在走向海外初期,国家缺乏顶层设计。现在,顶层设计正在不断完善,但仍缺乏一个评估机制,同时也缺少一个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规范的法律和法规体系。换言之,也就是习总书记提到的“立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对外投资的力度不断加快,范围不断扩展,中国对外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将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风险。所以,我们要学会识别风险,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采用积极有效的措施,将风险控制在最低。
21世纪是共赢主义的世纪,“一带一路”的根本属性是共同发展,不是所谓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国际间的产能合作必将催生对基础设施的大量需求,因此,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这不仅是中国的机遇,同时也是世界的机遇,是我们共同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