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饶宗颐的七言绝句

2016-05-07陈伟

中国韵文学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饶宗理趣姜夔

陈伟

(韩山师范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

论饶宗颐的七言绝句

陈伟*

(韩山师范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

饶宗颐的七言绝句,题材丰富,以纪游诗最具特色。作品的格调向上,风骨高骞,抒写其达观的生命精神。在创作手法上注重用典、融理入景,以营造诗之理趣,并通过诗画的艺术融合,打通两界,使其七绝常具有画的意境。在取法上,则采撷百家,自成一格,对王安石、姜夔用力尤深。饶宗颐的七绝既继承了唐宋七绝的菁华,又有其独特的创新,是其诗词创作中至为重要的部分。本文拟从理趣、取法两个个方面,探讨其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饶宗颐;七绝;理趣;取法

七绝易写而难工,向被诗家视为畏途,唐宋以来,工此体者代不过数人而已。诚如司空图所言:“盖绝句之作,本于诣极,此外千变万状,不知所以神而自神也,岂容易哉!”[1](P61)选堂饶宗颐先生于诗无体不工,而以五七言古体、七绝成就最为卓著。其中又以七绝既夥且佳,是饶宗颐诗词中至为重要的一体。钱仲联序《选堂诗词集》,誉饶诗度越众流,已在公度、南海、观堂、寒柳诸家之上,而于绝句一体尤推挹备至:“至于小诗截句,神韵风力,上继半山、白石,下取近贤闽派之长,沧趣楼南海之游诸什,庶几近之,此又黄、康之所望尘莫蹑者已。”[2](P3)夏书枚亦谓:“选堂绝句,本甚精妙,时人多以诗格在半山白石之间。”[3](P66)皆评价甚高。饶宗颐七绝共591首,占全部诗作1056首的56%。其内容分类详见下表:

分类 纪游 题画 题识 酬赠 咏物 感怀 其它数量353 81 70 33 20 17 17

其中纪游之作几占60%,且质量上乘,为饶宗颐七绝之重镇。盖饶氏飙轮所及,世界五洲已历其四,于大陆亦游历殆遍,他曾取顾亭林语刻一印曰:“九州历其七,五岳登其四。”《选堂诗词集》中分《佛国集》《西海集》等22集,大多以所游之地名其集。数量在其次者则为题画、题识之作,皆可称之为题跋。题识涉及诗词、著作、古物等等,多属“藏书纪事诗”一类,于学术足资考证,而诗艺则寡特色,故略而少论。其他题画、酬赠、咏物、感怀诸类将散见于下文。

一 理趣:融理入景,借典增趣

饶宗颐有感于“中国诗歌说理的部分非常不发达”[4](P3),因而欲融理入诗来指出向上一路,此须先具“落想”。“落想”一词,王夫之曾提及:“论画者曰:‘咫尺有万里之势。’一‘势’字宜着眼。……五言绝句,以此为落想时第一义。唯盛唐人能得其妙。”[5](P162)沈德潜曰:“太白七言古,想落天外,局自变生。大江无风,波浪自涌,白云从空,随风变灭。此殆天授,非人可及。”[6](P129)饶宗颐引之论诗,并赋予其形而上的意义:“这是关于一个人的认识、修养及境界问题。并非每个人都做得到。其中,主要包含着对于宇宙人生的思考及感悟”[4](P5),“例如天人问题,这是有关宇宙人生的问题,可说的事与理以及感受,非常之多,可从多个角度落想。”[4](P18)

有了“落想”之后,接着便是如何说理。饶宗颐先总结历代说理诗失败的教训而后提出补救之法:

说理诗的失败是因为正面说理成为障碍。诗障有两种:一是理障;二是事障。玄言诗是理障;与大谢同时的颜延年诗则獭祭事类太多,属于事障。欲救此病,则可将理融入情、景之中:或写理于景(物色),或以物色拟理,或独言‘物’而不讲理,将理消融在物色里面的几种手法。末一种手法也就是最高明的了。[7](P913)

“理障”“事障”本是佛家语,《圆觉经》曰:“一切众生由本贪欲,发挥无明,显出五性差别不等,依二种障而现深浅。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碍正知见;二者,事障,续诸生死。”[8](P20)饶宗颐援释论诗,别赋新义,乃有“诗障”之说。

饶宗颐还有“理趣”之说:“所以诗在说理时还得有趣味。纯理则质木,得趣则有韵致;否则不受人欢迎。理上加趣,成为最节省的艺术手法。”[7](P913)“理趣”一词早多见于佛教典籍,它原义是指佛法修证过程中所体悟到的义理旨趣,如《成唯识论》卷四论“第八识”:“证此识有理趣无边,恐有繁文,略述纲要”;卷五论“第七识”:“证有此识,理趣甚多”等等。[9](P1144)后来它又被引用诗学批评领域,用来指诗中呈现出的一种富有宇宙人生哲理的审美意味。清人沈德潜曰:“杜诗‘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俱入理趣”[10](P252),乃拈出“理趣”以评老杜诗。饶宗颐亦将“理”、“趣”合而为“理趣”,来解决创作形而上诗词的技术问题。兹举其数端,以观其实践如何。

1.写理于景

此法在饶宗颐七绝中,通常以第一、二句铺垫,第三句一转,点出欲说之理,结句则用一景语来解释此欲说之理。因景语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更大,故诗之馀韵也更为悠长。如:

升阶距跃真三百,怀远题诗到上头。

谁管人间鱼烂局,白云脚下但悠悠。

《登天路》

前两句铺垫登高之题,三句一转由登高而感叹人世惨变之苦难,末句以景语“白云悠悠”来结。人间战伐不休,已成鱼烂之局,而高山之白云依旧悠悠。天道自有其运转规律,非人力所能左右也。

丛筱深林日欲残,渐霜枫叶不成丹。

何人解道清空意,漫剪孤云取次看。

《燃林房与水源琴窗论词》

水源琴窗是日本的词学大家。前半写水源氏燃林房的环境。三句一转点出论词之理——“清空意”(饶宗颐与水源氏俱酷嗜白石词),末句以“漫剪孤云”之景语来释“清空意”,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此虽化用张炎“词要清空,不要质实。……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11](P678)之意,然末句正无妨将其当作一幅图画来看,正是运用了写理于景的手法。

2.以物色拟理

物色指自然景物,“因景物具有各种各样的色彩,故曰物色”[12](P414)。《文心雕龙·物色》曰:“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景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12](P415-416)饶宗颐提出“以物色拟理”,即通过自然景物来写理,而不直接说破。如:

悬渡从知理不诬,玲珑杰观出虚无。

却于冥漠高寒处,悟到阴晴众壑殊。

《翠屏山》

王维《终南山》诗云:“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饶宗颐只加“悟到”二字,借此来写万物各有其自性。他另有诗云:“物论由来齐不得,且从濠上数游鱼”(《柏克莱秦简日书会议赋示李学勤》),皆言应包容万物各自之“异”,不着我相、人相、众生相,便可避免俗世无谓的纷争。诗中此理全借景语“阴晴众壑殊”达之。

秋风海国久忘归,况拾遗芳冷翠微。

黝洞深藏无量寿,娱人不必是清晖。

《与清水茂同游秋芳洞杂咏》其六

八大有偈语曰:“识破乾坤暗里訚,光明永镇通三界。”饶宗颐解曰:“訚以今语解释之,即在争论中取得和悦、和谐。天地间之奥妙处,即在暗里的‘訚’。如何悟得,以佛理言,从无明得到真如”[13](P233),可与此诗互参。“黝洞深藏无量寿,娱人不必是清晖”亦是“从无明得到真如”之理。饶氏后过三峡,中秋夜不见月,有词曰:“勘破天人,同归芴漠,黑夜心澄澈”(《念奴娇·万县舟中中秋不见月,江面尽黑,因赋。用张孝祥韵》),亦是此义。此诗借“黝洞”这一物色来写理,有类禅家的偈语。

3.独言“物”而不讲理

即将理完全消融在物色之中,不令人觉得是在说理,而读者又感到理无所不在,这是说理的最高境界。如:

谁把青山尽变红,飞鸿正掠夕阳空。

薄寒催暝月初出,槛外云飞不碍风。

《Le Trayas晚兴四首》其二

此诗前三句写落日、初月,上天入地,色彩斑斓,夺人眼目,其实都是虚晃一枪,前三句的造景只是为了逼出最后一句的“槛外云飞不碍风”。此句将哲理消融于物色之中,写出一种得大自在,心无挂碍的境界,是饶宗颐哲理诗的代表作之一。诗意似是化自潮州明代高士陆竹溪的名联:“水急难流滩底月,山高不碍白云飞。”而陆竹溪的对联又是化自宋人赵汝愚的《题福州鼓山寺》诗:“江月不随流水去,天风常送海涛来。”

割海分成壑百潨,北滨带雨湿花红。

我来自恨先秋到,只见芦蒿不见枫。

《涛沸湖》

后半“只见芦蒿不见枫”云云,不细味根本不觉有何理可言。然则此诗实有关乎“时位”问题。“时”即时机,“位”即位置。这是《易经》的两大哲学概念。人无论做何事,皆受“时位”所左右。饶宗颐此诗有类《易经》卦辞的“取象”,“先秋”关乎“时”,“到”(即来到涛沸湖)关乎“位”,故而“只见芦蒿不见枫”这一结果,实为“先秋到”之“时位”所决定。余初读是诗但觉惆怅莫名,久之忽觉“芦蒿”如某人,“枫”又如某人,“我来”何以只见“芦蒿”而不见“枫”?味之乃悟此有关乎“时位”。这是饶宗颐将理完全消融于物色之后,感人至深,发人至微的效果。

4.用典增加理趣

饶宗颐曰:“胡适提倡白话文,主张不用典故。但是如果诗完全不使用典故,则不易生动——因典故可以增加趣味。中国人不爱正面讲理,凡见正面讲理的诗便觉讨厌,就是因为说理诗缺乏理趣的缘故。”[7](P914)且看其如何付诸实践:

绝顶编篱石作栏,诸峰回首正漫漫。

我来不敢小天下,山外君看更有山。

《Mont Tendre(柔山)山上六首》其五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14](P195)饶宗颐反其意来写“山外有山”之理,使诗的内涵趣味大为增加。

孰言鸟兽不同群,城市山林故不分。

待为先生演尔雅,鹦哥他日定能文。

《中峤杂咏》

饶宗颐1976年游法国,在朋友Lévy家中做客。其家“养猫六头,鸭七只,犬一,鹦鹉一,笼中小鸟,吱吱喳喳,饮食与共”[15](P386)。饶氏反用孔子:“鸟兽不可与同群”[16](P364)之意调侃好友。又黄庭坚有《演雅》一篇。《尔雅》为释字之书,故饶宗颐开其玩笑曰:“鹦哥他日定能文”。此诗之典有反用、正用,体现一种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意境,而出之以谑戏的口吻,趣味十足。

二 取法:健采半山,隽取白石

大抵饶宗颐七绝,取法甚广,兼采唐宋,熔铸诸家之长且能自成面目,而王安石(半山)、姜夔(白石)对其影响最大,兹举饶诗与两家进行比较,以窥一隅。

1.与王安石之比较

王安石号半山,宋诗的代表人物,擅长七绝,尤其晚年之作,炉火纯青,历来享有盛誉。饶氏于王安石颇多继承,夏书枚曰:“半山诗多议论,雅健处选堂诚得之。”[3](P66)杨子怡评饶宗颐诗亦曰:“采半山之劲健。”[17](P409)此指其气格相近也。如同写“移柳”,王安石《移柳》诗云:

移柳当门何啻五,穿松作径适成三。

临流遇兴还能赋,自比渊明或未惭。

饶宗颐《白杨宾馆写所见景物率题》诗云:

异域无须论主宾,寥天著一荆蛮民。

移来三两倪迂柳,荇藻湖边作好春。

二诗皆气格雅健,风神疏朗,颇有神似之处。

饶宗颐亦有化用王安石诗意,即“规模其意,形容之,谓之夺胎”者,如《中峤杂咏·咏苹果树Pommier》:

古柯异石乱交加,石自痴顽枝自斜。

人外忽惊春数点,隔篱灿烂有苹花。

后半即化自王安石《咏石榴花》:“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春为一极阔大之背景,数点苹花为极细小之物,将极细小之物置诸极阔大背景之下,却显出极为意想不到之效果。此类以小见大的写法,盖从老杜“一片飞花减却春”学来。也即钱钟书所云:“把一件小事物作为一件大事物的坐标,一反通常以大者为主小者为宾的说法。”[18](P95)

此外,王安石还有“体物入微”一面,少为人道。如《南浦》:

南浦东冈二月时,物华撩我有新诗。

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后半曾被赵翼批得一无是处:“‘鸭绿’作水波,尚有‘汉水鸭头绿’之句可引;‘鹅黄’则新酒亦可说,岂能专喻新柳耶?况柳已袅袅垂,则色已浓绿,岂尚鹅黄耶?”[19](P167)此真村学究之见,诗所最重者意也,岂能字字讲究出处?“鹅黄”固非专指新柳,但可借指新柳,又其谁曰不然?且柳自鹅黄至于浓绿,只要有风,皆能“袅袅垂”也,焉得专指浓绿之柳哉!还是缪钺更有见地:“‘鸭绿’代水,‘鹅黄’代柳,而‘鸭’‘鹅’皆鸟名,‘绿’‘黄’皆颜色,‘粼粼’‘袅袅’均形况叠字,而‘鳞’字从‘鱼’,‘袅’字从‘鸟’,备极工切。”[20](P41)此一路数实是承自老杜,顾随曰:“看老杜诗第一须注意其感觉。如其‘翻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江畔寻花七绝句》其六)观‘嫩蕊’句,其感觉真纤细,用‘商量’二字,真有意思,真细。在别人的诗里纵然有,必落小气,老杜则虽细亦大方:此盖与人格有关。”[21](P21)正如徐复观所言:“决定作品价值的最基本准绳是作者发现的能力。作者要具备卓异的发现能力,便需有卓越的精神;要有卓越的精神,便必需有卓越的人格修养。”[22](P444)能用此类体物入微之词而不落纤弱之格者,杜甫、王安石皆称能手。当然,饶宗颐也不逊色,如:

直港横汊后复前,水乡小憩自翛然。

不随趁客鸥争粒,却爱催诗雨拍肩。

《水城初泛用杨诚斋韵》

衍派隔山出愈奇,平沙折苇雁来时。

笔端芍药偏含雨,肘外寒蝉独挂枝。

《题画诗》其十六·题少昂惬心之作

“鸥争粒”“雨拍肩”“芍药偏含雨”“寒蝉独挂枝”皆极纤细,然入于诗中但觉潇洒大方,“此盖与人格有关”。

饶宗颐的雅健可谓一以贯之,王安石则时有沉哀,非能完全超脱旷达者。如同写“梦”,王安石《梦》诗云:

黄粱欲熟且流连,漫道春归莫怅然。

蝴蝶岂能知梦事,蘧蘧飞堕晚花前。

饶宗颐《睡起》诗云:

心花开到落梅前,清梦深藏五百年。

蝴蝶何曾迷远近,眼中历历是山川。

起二句饶诗即极精警;王诗用黄粱之熟典,略逊一筹。后半皆用庄生梦蝶之典,但王诗反用庄子之意,盖“荆公专好与人立异,其性然也”[19](P166)。诗中实含沉哀,大有无可奈何,欲说还休之感。饶诗则正用,末句以一阔大之景语作结,全诗气象超凡脱俗,颇具形而上之意味。两诗有此差异,盖与二人阅历追求有关:“王安石晚年所作绝句的特色,历代的文学批评家都用‘闲澹’加以概括。……诗人在所谓‘闲澹’之中却隐寓着深沉的悲哀。……我们从王安石晚年所作的诗歌来看,他不是一个与政治完全绝缘的人……他是在变法失败后,被迫傲啸山林的。进取与消极思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他暮年小诗的独特风格。”[23](P96-99)饶氏则与政治保持相当的距离,他曾说:“我觉得政治非常复杂,也不一定太干净。我比较怪。我年轻时喜欢念《后汉书》,对《独行传》那部分人我很仰慕,希望能有独立的人格。这是个人的禀赋。”[24](P10-11)此种性情之差异,亦可在各人诗中发见之。

2.与姜夔之比较

姜夔,号白石道人。南宋名词家兼诗人,七绝一体,尤所擅长。饶宗颐酷嗜白石,曾撰有《姜白石词管窥》,拈出“风骨”二字评白石词;其《人间词话评议》力辩白石词“隔”之为美,以驳王国维,多所发见,可征饶氏于白石诗词寝馈功深。而饶宗颐的七绝,亦颇受姜夔影响。其好友李棪斋序其诗曰:“是知空床结梦,覗梁武桃李之年;翠叶吹凉,想白石风裳之句。”[25](P314)杨子怡亦谓饶氏:“取白石之雅秀”。[17](P409)兹举数例,以见一斑。

姜夔《偶题》:

阿八宫中酒未醒,天风吹发夜泠泠。

归来只怕扶桑暖,赤脚横骑太乙鲸。

饶宗颐《自疏铃铎(Sorrento)遵地中海南岸策蹇晚行》:

唾月推烟百里抛,征车独自念劳劳。

天风吹发泠然善,容我孤篷钓六鳌。

二诗皆雄豪横逸,气格在伯仲之间。饶诗首句“唾月推烟百里抛”化自李商隐《无愁果有愁曲》:“推烟唾月抛千里。”三句“天风吹发泠然善”化自姜夔句:“天风吹发夜泠泠”,取的是《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之意。四句之“钓鳌”也可见姜夔“骑鲸”的影子。而饶宗颐写来,自成一格,浑然天成,力臻高骞之境,亦是一绝。

饶宗颐虽多有继承姜夔之处,然面目自成。如:

姜夔《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七:

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

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

饶宗颐《白堤夜步》:

波光寒色此何辰,弦月无端却避人。

天遣寻诗三两辈,白堤占尽一湖春。

二诗后半所写的题材颇为接近。只是姜夔诗中不无“寂寞”之感,饶诗则颇为达观,盖二人心境不同耳。又如:

姜夔《临安旅邸答苏虞叟》:

垂杨风雨小楼寒,宋玉秋词不忍看。

万里青山无处隐,可怜投老客长安。

饶宗颐《学苑林杂题》其二:

出门但见青青草,解语漫寻灼灼花。

惟有胡姬能劝客,一枝投老且为家。

饶诗中的胡姬自注曰“星洲名花”,后半显有调侃之意,饶氏童心不泯,烂漫可爱,非同姜夔诗之伤感。此格调之异也。

再如饶宗颐《杂题》:

椰云摇梦落重柯,芳草如茵海不波。

白鸟声中孤叶坠,绿杨风起意如何。

第三句之“孤叶”乃着笔于极细小之物,此种笔法姜夔常有之,如“自觉此心无一事,小鱼跳出绿萍中”(《湖上寓居杂咏》)。“小鱼”亦为一极细小之物。饶诗末句“绿杨风起”盖用姜夔成词:“堤畔画船堤上马,绿杨风里两悠悠。”(《湖上寓居杂咏》)。而同样写鸟声,姜夔《陪张平甫游禹庙》则云:

镜里山林绿到天,春风只在禹祠前。

一声何处提壶鸟,猛省红尘二十年。

姜夔由鸟声而结以“猛省红尘二十年”,点破谜面,直露无余。饶宗颐则结以“绿杨风起”之景语,而问曰“意如何”,化实为虚,便觉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此诗艺之异也。

饶宗颐曾评姜夔七绝曰:

其实白石不特以诗为词,亦复以词为诗。温飞卿《杨柳枝》八首,白石绝句,即力追此境。他的《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诚斋称为“有裁云缝雾之妙思,敲金戛玉之奇声”,无他谬巧,只是以刘梦得、温庭筠的作词法,运用入于七绝,便成为振奇之制。[7](P643)

以词为诗,成就姜夔七绝隽秀的独特风格。但词体之诗用偏辄易流于纤弱。宋人吴可便颇有微词:“晚唐诗失之太巧,只务外华,而气弱格卑,流为词体耳。”[26](P331)饶氏友人夏书枚也看出此一问题:“余谓白石一代词人,至小诗虽顾盼生姿,终嫌气弱。选堂峭拔处,白石似不能及。”[3](P66)诚为笃论。钱钟书曰:“诗之情韵气脉须厚实,如刀之有背也,而思理语意必须锐易,如刀之有锋也。锋不利,则不能入物;背不厚,则其入物也不深。”[27](P134)情韵、思理兼擅而能御之以气者,饶宗颐其庶几乎。

结语

综上所述,饶宗颐七绝骨健气雄,格高辞妙;融理趣于片言,得画意于寸楮;兼采百家,独树一帜;上可继半山、白石,下足为当代诗坛辟一新洲。

[1](唐)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A].廿四诗品[M].长沙:岳麓书社,1997.

[2]饶宗颐.选堂诗词集[M].台北:台湾新文丰出版有限公司,1993.

[3]郭伟川编.饶宗颐的文学与艺术[M].香港: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2.

[4]饶宗颐.饶宗颐形上词访谈录[J].潮州诗词,1998(4).

[5](清)王夫之.姜斋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6](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M].长沙:岳麓书社,1998.

[7]饶宗颐.文辙[M].台湾:学生书局,1991.

[8]圆觉经.佛教十三经[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3.

[9]钱钟书.管锥篇[M].北京:中华书局,1996.

[10](清)沈德潜.说诗晬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11](宋)张炎.词源[M].(转引自)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宋金元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12]王运熙、周锋撰.文心雕龙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13]饶宗颐.澄心论萃[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

[14](宋)朱熹.孟子集注[M].济南:齐鲁书社,1992.

[15]饶宗颐.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第20册卷十四)[M].台北:台湾新文丰出版有限公司,2003.

[16]论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7]杨子怡.江山助凄惋,代有才人出——漫谈饶宗颐教授旧体诗创作成就[A].饶宗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香港: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1997.

[18]钱钟书.宋诗选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19](清)赵翼.瓯北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0]缪钺.诗词散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1]顾随.顾随诗文丛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

[22]徐复观.中国人文精神之阐扬[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

[23]张白山,高克勤.王安石及其作品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4]胡晓明.饶宗颐学记[M].香港:香港教育图书公司,1996.

[25]李棪斋.选堂近诗小引[A].(转引自)郑炜明.论饶宗颐[M].香港: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5.

[26](宋)吴可.藏海诗话[M].历代诗话续编[G].北京:中华书局,2001.

[27]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9.

责任编辑 徐 炼

I207.22

A

1006-2491(2016) 01-0094-05

2014年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大项目“饶宗颐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陈伟(1982-),男,广东潮州人,馆员。研究方向为近现代诗学。

猜你喜欢

饶宗理趣姜夔
理趣与诙谐的有机融合——习志淦新编历史剧丑角艺术探微
女儿眼中的汉学泰斗饶宗颐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饶宗颐常用印
饶宗颐作品欣赏
苦读千年史,笑吟万家诗。
众生皆苦,但朋友是甜的
言近旨远,发人深思——小议诗的“理趣美”
浅析近年《中华诗词》的理趣诗及其启示
姜夔,你咋这么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