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2016-05-06孙梅荣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5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小组合作实验

孙梅荣

摘 要 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利用游戏、小组合作、师生合作实验等方式,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学学习中去,在引导参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科学课;实验;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5-0156-02

小学科学课是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作为一名科学课教师,笔者认为科学这一门课的教学贵在教师引导,重在学生参与,在引导参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基于这种认识,几年来,笔者努力学习教育理论,深钻教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小学科学课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探索与创造的过程,是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品质的过程,是学生经历再创造、体验再创造的过程。它以自然界的事物与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主动构建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在科学实验中对学生参与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1 在实际生活体验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好奇心是小学生学习最大推动力,他们总有问不完的为什么,这种好奇心的引发为小学科学教学搭建起了良好的平台。小学科学学科的主要特点是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科学课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把平常的好奇心发展成为科学的探索意识,引发学生发现生活中常见现象的规律,用疑问的眼光观察这些现象。如“溶解现象”这一课时,让学生通过生活常识,理解白糖在水中的溶解现象。这个时候,教师做适当引导,学生可联系起更多此类问题,进而产生极大的探究欲望。

2 通过创设实验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学生的情感投入多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所在。在教学中促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参与,让师生的情感在教学中互动,既能激发教师的教学潜能,又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态度,最后达到理解、认识和提高,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有趣的磁铁”一课时,在实验前创设情境,先打开一盒大头针,问:“这是什么?认识吗?”大家异口同声说:“大头针。”这时一只手拿着大头针,另一只手拿起粉笔板书“大头针”三个字;正在板书时,大头针一不小心打翻了,洒了一地。学生“哇”地叫了出来,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过来。就问:“谁来想个好办法,帮老师把这些大头针捡起来?”学生议论开了,跃跃欲试。通过创设这一情境,促进学生的情感和思维,激发学习、探究的欲望。

新课开始,教师利用熟悉的声音提出问题:对声音你们想知道什么?此时学生会有很多要研究的问题,教师及时疏理出要研究的目标,导出新课。这样的声音是学生随时地都能听得到的自然现象,学生比较熟悉,所以提问方式导入新课非常有效。提出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认识多种物体发出的声音打下基础,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共同参与探究活动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的智慧潜能迸发出来,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与“创造者”,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智力与身心的和谐发展。有些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设计,用自己的方法来进行探究,他们会感到特别的兴奋。

比如在教学“到处都有水”的第二课“寻找哪里还有水”时,要求学生找一种直接看不见水而又含有水的东西,然后证明这样东西中确实有水。课上,学生很快能举出一些水果里面含有水。怎样才能证明这些水果中有水呢?教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了桔子、香蕉、杯子、餐巾纸,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实验方法,来证明桔子和香蕉中含有水。学生开始讨论,都有自己的实验方法,在交流中相当踊跃,都为努力寻找方法感到高兴,并让他们用自己设计的方法进行实验。通过让学生设计实验,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参与意识增强,独立思考能力、大胆创新能力、实验操作能力都得到提高,综合素质也在学习中逐渐提高。

4 在玩中完成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如果上课只是一味地讲授课本内容,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即使动手操作的实验也是如此。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在教学中运用“玩”这个法宝,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寓知识于“玩”之中,把实验与“玩”结合起来,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手段。如在教学“石头、沙子和泥土”的第二课“沙子”时,要求学生探究干沙和湿沙在颜色、黏性方面的不同特点。给他们提供洒水壶、模具等器材,要求做一个“沙糕”,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好。最后,引导学生交流,说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归纳出干沙和湿沙的区别。通过做“沙糕”游戏,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在亲身体验中学到知识、掌握知识。

5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实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比如学校后面的白里河水污染严重,于是结合教学“自然界的水是不纯净的”中“水域的污染和保护”一课内容,组织学生到白里河取回水样,分小组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让学生自己去认定是否有污染情况——“有杂质”“有泡沫”“污色”“有生物”等。此时,他们就会想去搞个明白,是“谁”污染了纯净的水?教师再帮他们组织好小组,他们会很有兴趣地去沿着河流两岸实地“侦察”污染的来源,而后再组织他们将考察结果向有关部门反映,既可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又可强化他们的兴趣。在开展观察和实验活动中,尽量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并用,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听一听、闻一闻甚至尝一尝。

6 师生合作,共同完成实验

实践证明:知识的内化、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自己的体验实践与主动参与,离开主动参与和体验,所获得的东西是表面的、浅层次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操作,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建构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精心设计实验,有些教师的演示实验让学生也来参与,师生合作一起完成实验。如在教学“看不见的空气”的第二课“认识空气”时,有一个热空气上升的教师演示实验,就让一名学生和教师一起来做实验,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都注视着实验。通过师生合作完成实验,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动手机会,促进学生思维活动,使学生的动作、语言,思维密切联系起来,主动地去获取所学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的一种积极有效的途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片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天地,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让学生真正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课小组合作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做个怪怪长实验
浅谈科学课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