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故事教学本来面目
2016-05-06祁桂霞
祁桂霞
摘 要: 本文结合译林版英语教材中Cartoon time板块的课堂实例,探讨了该板块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故事教学 Cartoon time 教学例谈
各种年龄的孩子都爱听故事,听故事和讲故事对儿童学习母语很有帮助,对于他们的外语学习也有很大帮助。学生对故事的喜爱,解决了他们的学习动机问题。阅读故事时,学生即使没有字字读懂,也能依据插图或上下文理解大意。这样,消除了学生的焦虑,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学生不必花很大气力在文本的理解上,就能更专注于语言的内化与输出,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译林版《英语》在各个新授单元都安排了Cartoon time,通过趣味卡通故事,帮助学生强化语言知识,训练语言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Cartoon time的故事既是很好的阅读材料,又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表演的鲜活剧本,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笔者所在的地区使用译林出版社的小学英语新教材刚满两年,老师们都在摸索经验,总结教训。笔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困惑,也有一点心得。
一、困惑——把简单的复杂化了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教法设计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英语知识和技能,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从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时,一篇内容简单却有趣的对话,老师层层剥笋般地提问,学生学起来反而很费力。
案例: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8 “Were twins!”的 Cartoon time,Sam领着Bobby看家庭成员的照片,一开始,Bobby饶有兴趣地不停提问。通过交谈,他发现Sam的爷爷、爸爸和表姐都叫John时,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当Sam指着自己的照片时,Bobby有点不耐烦,故意说John,Sam感到很意外。有位教师是这样教学的:
(1)听录音,让学生回答:How many Johns?
(2)看卡通片,让学生回答:(逐幅出示四张照片)Whats his/her name?
(3)看卡通片后,逐一指着照片,按顺序提问:Whos he/she?教师板书:Sams?摇?摇 ?摇.
(4)出示插图,体会Sam的心情——生气。用这样的感觉来读:No,this is me.My name is Sam.
(5)朗读表演。
分析和改进:
1.问题设置过于繁复。这位教师借班上课,课始通过介绍自己引出name这个词,这里提问了:“Whats his/her name?”之后又问:“Whos he/she?”加上之前的:“How many Johns?”给人的感觉是将简单的内容复杂化了。建议改为一个问题:“Whos he/she?”相信学生会有多种回答方式,会涉及这位老师所要学生回答的方向。
2.可能误读教材。看教材上的插图,尽管Bobby说错名字,但Sam并不是很生气,而是很意外:Sam今天穿的衣服和拍照片那天穿的衣服是一模一样的,人物的模样看上去也没有分别,Sam和Bobby彼此又很要好,也很熟悉,Bobby应该能认出自己,Bobby怎么会说错自己的名字呢?
二、心得——还故事教学本来面目
1.画一画,读一读。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好的学习效果能促使学生产生持久有效的内,在的学习动机。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对于强化学习效果十分重要。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预习也是一项有效的学习策略,但学生对怎样预习并不了解,往往预习过度,课前把新课都学会了,课上再学一遍,不利于兴趣的激发和提高。以刚才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小组合作画一画四幅人物像即可。学生画的过程说不定已经产生疑问:这四个人物是谁?对新的一节英语课产生期待,或者自己自学了一些生词等。课上应该放手让学生读一读故事,让学生自己读故事,试着回答:“Whos he/she?”此时,可以介绍一下相关的背景知识:英美国家常以长辈的名字命名家族中的新生儿,中国人一般不这么做,让学生感受中外文化的差异,有益于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在此教学活动中涉及的文化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说一说,演一演。
小学英语教师大多带班多、课务重,教师要争取用最方便快捷的办法,取得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多花时间思考本课的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课本延伸开去,说一说,让插上想象的翅膀,丰富说的内容,踏踏实实地练出实效。
比如,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8的Cartoon time部分,通过小猫Sam、小猴和小狗给小老鼠Bobby过生日的故事,巩固句型:“Whats this?Its a ...”小老鼠Bobby一边先拆小猴的礼物一边问:“Whats this?”小猴说:“Its a toy car.”Bobby很喜欢这辆玩具小汽车,把它捧在手里对小猴说:“How nice! Thank you.”Bobby一边问小猫Sam:“Whats this?”一边拆他送的礼物,Sam笑而不答,Bobby被里面弹出的玩偶吓了一跳。故事到此结束,小猪送的什么礼物,Bobby什么反应,书上没有提及。教师可以抓住教材的这一“留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多样化的语言输出。教师指一指小猪的礼物盒,提问:“Whats this?”接着,教师再指一指Bobby:“What would Bobby do.?What would Bobby say?”学生恍然大悟:故事还没有结束,他们的兴致立即高涨起来,纷纷猜测小猪的礼物是什么,以及Bobby会有怎样的反应。有的学生说:“Its a cake. Bobby说:‘How nice! Thank you.”有的学生说:“Its an egg. Bobby说:‘我最爱吃egg了。”……
再如,三年级下册Unit 3 Cartoon time部分,呈现的是午餐时间,小老鼠Bobby很好奇小猫Sam带的什么美味午餐,于是Sam给Bobby看他带的午餐——两个老鼠形状的蛋糕,并友好地请Bobby吃蛋糕。但是,Bobby感到很别扭,坚决不要。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后,教师指一指Bobby的午餐盒,问:“Whats in Bobbys lunch box?Would Sam eat Bobbys lunch?”鼓励学生模仿Cartoon time创编表演对话。有一个小组创编表演时,在教材原有对话的基础上增加了如下内容:
Bobby:Is this my lunch box?
Bobbys mother: Yes,it is.
Sam:Wheres your lunch box?
Bobby: Its over there.(打开盒子) Ha!Ha!
Sam(捂着鼻子):What is it?
Bobby: Its 垃圾. This is for you.
Sam(直摆手): No. No. No. Thank you.
有了这样的引导,学生进行整篇对话表演的时候,语言就丰富生动起来。这样的表演,对作为观众的其他同学就更有吸引力。
参考文献:
[1]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王丽春.有效教学——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岳蔚.新课程小学英语评课的理论及实践[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5.
[6]张伟琴.小学英语朗读教学初探[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7(9):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