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教师示范朗读,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2016-05-06杨梅
杨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他们朗读的能力、技巧多半是从教师的范读中模仿而来的。马卡连柯说:“教师永远是儿童模仿的典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范读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精湛的范读,能收到直观、生动、形象、感人的效果,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明确词义和了解词的感情色彩,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范读,对学生的朗读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创设情境,披文入境地读
“情境教学法”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种方式,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教者的范读能创设意境,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状态。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这课时,课文距离时代久远,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抗美援朝战场上,中朝两国人民在依依惜别的乐曲中,血浓于水的感人画面。我入情入境地朗读,读出了大娘的热忱,小金花的勇敢,大嫂的视死如归,读出了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感激之情。学生如身临其境,完全沉浸在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难舍难分的感情之中。与此同时,指导学生在体会人物情感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这种“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学生在诵读中很容易理解,体会得很深刻。
二、激发兴趣,声情并茂地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模仿性极强,尤其是向师性。教师精彩的范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使学生从中领略语气、语调,想象到表情,可以视其人,闻其声,从而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感情基调。如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我在哀乐声中沉痛地范读着课文,如泣如诉,学生听后很容易产生共鸣,明确了课文主要内容:通过人民群众在十里长街送总理灵车的感人一幕,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总理的爱戴与思念之情。把握了课文的感情基调是沉痛的,语速是舒缓的。“通过诵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欲望一下子产生,学生便能很好地诵读课文,从而展示自己朗读的水平。
三、培养语感,绘声绘色地读
“语感”即对课文语言文字内容的正确理解和感悟。有了丰富的语感,才能读得有感情,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在语文教学中,教者要充分利用语言的特点,发挥语言的感染作用,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绘声绘色、形神兼备地范读,能很好地强化训练学生的语感,把课文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爱憎情感直接传递给学生。聆听着教者精彩的范读,学生能受到强烈的熏陶,进入课文意境,感悟语言的魅力。
四、强化理解,选择重点读
课文中的有些重点段落,往往需要学生反复朗读,才能真正强化理解其中的内涵,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此时,教者的示范朗读能起到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把握作者情感的作用。最近,我听了一节由我校郝校长执教的《落花生》一课,对课文揭示文章主旨的重点段(最后一段)指导非常到位。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快速找出文章点明中心的一个自然段,自由读,思考:这段父亲寄予了我们怎样的思想?应该读出什么语气?在学生试读不理想时,郝老师范读。缓慢的语速读出了父亲话语的深沉、严肃,读时突出了重读的字及停顿,再让学生闭目想象:秋天的一个夜晚,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花生,听着父亲亲切教诲的场面。之后,老师带头大声读,学生小声读,如临其境,读得真切。最后,放手让学生读,学生读得投入,品出了“味道”之后,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就容易理解了。
另外,对于一些特殊句式,如文中的排比句、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等,重点指导学生读,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在学生品读、感悟了榕树的大、美、绿的特点之后,重点指导学生品读本段最后一句: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教师深情、精彩地范读后,让学生投入地读,要求:想怎样读就怎样读。读出情、读出味,读出作者对大榕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读后,同桌、小组内、指名进行展示读。读中学生真正领会到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从中体验到了朗读的甜头。范读、指导特殊句式,有助于学生掌握句子的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五、培养习惯,教给读的方法
学生阅读内容读得是否流利,能否读出感情,从中品出情、品出味,朗读的习惯很关键。教师在范读时,教给学生好的读书方法:如使用普通话、注意词句连贯、把握文中角色的语气、内容的语速、语调等,再加以精彩的范读。这样,学生明确了方法,在范读中很容易掌握了读书技巧,自己读中体会,日积月累,朗读水平便会提高。同时,良好的读书习惯也会养成。
范读,应该讲究艺术,恰当地运用语气及肢体语言感染学生,启迪学生心智。教师的范读要发挥实效性,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视具体情况而定。在理解有困难、体会不深刻时读要做到语言准确,表情、感情到位,注意学生神态,了解其参与程度,真正给学生做好示范朗读。不能走过场,搞花架子。教师只有通过恰如其分的范读指导,才能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发挥朗读教学的功能,学生的朗读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