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化地图
2016-05-06周国奎
周国奎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图院,广西 南宁 530023)
浅析文化地图
周国奎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图院,广西 南宁 530023)
An Analysis of Cultural Map
ZHOU Guokui
摘要:介绍了文化地图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分类,对文化地图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文化地图的主要特点就是民族性、地域性和多样性,以及文化地图编制的复杂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为文化地图编制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文化; 地域文化;文化元素;地图符号;地图语言;文化地图
近年来,我国文化地图作品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2005年出版了《江西省文化地图系列》,2008年出版了《浙江文化地图》,2011年出版了《南京历史文化地图》,2013年出版了首张《浙江省茶文化地图》,2014年出版了《哈尔滨文化地图》,2014年出版了《重庆茶文化地图》,2015年出版了《山西省廉政文化地图》、《山西省法治文化地图》和《山西省红色文化地图》,2015年出版了全国首张手绘卡通《浙江文化地图》。江西、浙江、福建、山西和南京、重庆、哈尔滨等省市陆续编制出版发行文化地图,全面反映制图区域历史底蕴厚重的文化地标、文化景观、文化现象、历史文化遗址和历史文化名人等标志性地域文化元素,彰显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地域文化名片,提升地域文化软实力。由此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日益加快,文化已深深融入经济之中,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包含着文化,而且经济借助文化的力量扩张,成为当代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激发文化创新活力,大胆利用各种文化资源,创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体现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提升全社会的文化品位,激发有思想、有影响力的文化创作。特别是当代西方现代文化理论、思潮和流派的涌入,文化地图创作空前活跃。如何继承和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反映地域文化特征,表达人们的文化水准和审美的追求,是每一个文化地图设计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文化与文化地图
1. 概念
“文化”在古代指“文治教化”。文化的原始提法是《周易·贲卦》(《彖传》)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1971年,英国学者泰勒给文化一个著名的定义:“所谓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个综合体。”我们今天使用的“文化”一词是19世纪末从西方引入。
《辞海》对文化的定义:“从广义上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文化是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意识形态。
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一个地域内文化的总和,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域的环境特征、民族宗教、历史状况等特殊性,形成了文化的地域特征。
文化地图是反映制图区域文化、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事业和娱乐部门发展状况、构成和分布的地图,反映一个制图区域公众文化水平状况和文化事业发展水平,是一种专题地图。挖掘制图区域的历史底蕴,精准把握地域文化特征,运用地域民间色彩语言和图案语言元素,创新地图设计思维,提升地图设计理念,以直观的地图语言,结合各种图表、照片和文字说明,科学、准确、权威、系统地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形象、生动、直观地表达历史文化遗产。
2. 分类
地图分类的方法很多,本文仅以文化地图表示的内容、时间和比例尺来分类。
以内容来分,文化地图可以分为空间布局图、文化事业发展状况图、居民文化水平图和主题文化地图4类。空间布局图主要表示制图区域内教科文卫事业设施空间布局,常见有教科文卫事业设施空间布局图、出版印刷事业空间布局图,以及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等分布图和文化古迹地图等。文化事业发展状况图主要表示制图区域内文化事业发展状况,常见有文化事业发展状况图、宽带覆盖图、通信网络覆盖图等。居民文化水平图主要表示制图区域内居民文化水平状况,常见有制图区域居民文化水平状况图、科技人员构成图、技术创新贡献图等。主题文化地图主要表示制图区域内某一主题文化元素的空间分布、地域特征和相互关系,常见有茶文化地图和廉政文化地图等,如《重庆茶文化地图》和《山西省廉政文化地图》等。
以时间来分,文化地图可分为历史文化地图和现代文化地图。历史文化地图主要表示制图区域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居民文化水平状况和文化事业发展水平。常见的有历史文化地图、文化地图系列等,如《江西省文化地图系列》《南京历史文化地图》和《浙江文化地图》等。
现代文化地图主要表示制图区域内现代文化事业发展状况、构成和空间布局的地图,包括现代文化事业设施空间布局图、现代文化事业发展状况图和居民文化水平状况图。常见的有教科文卫事业发展状况图、新闻出版印刷书店事业发展状况图,以及图书馆、展览馆(会展中心)和博物馆等分布图等,如《江西省文化地图系列》《哈尔滨文化地图》手绘卡通版《浙江文化地图》等。
以比例尺来分,文化地图可分为大、中、小比例尺文化地图。大比例尺文化地图指比例尺大于1∶1万的文化地图,常见有景区导游图、文化公园导图等,如青秀山风景区导游图等;中比例尺文化地图指比例尺小于1∶1万,大于1∶10万的文化地图,常见有城市文化地图,如《南京历史文化地图》《哈尔滨文化地图》等;小比例尺文化地图指比例尺小于1∶10万的文化地图,常见有省级文化地图,如《江西省文化地图系列》《浙江文化地图》《山西省红色文化地图》等。
3. 文化元素
文化地图主要通过文化元素表达文化现象,揭示文化现象的分布规律和相互关系,反映地域文化特征。文化现象涉及人类社会活动和自然界的方方面面,无所不在,挖掘和研究地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优秀成分,为文化地图创作提供素材。根据文化地图表达的主题,文化地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4类文化元素。
(1) 反映文化现象空间布局的文化元素
1) 文化设施:图书馆、公园、书店、科技馆、工艺美术馆、文化娱乐场所(KTV、电影院和剧场)、书画馆、展览馆、博物馆、陈列馆、艺术馆、少年宫、文化宫、群众艺术馆、文化公园等。
2) 教育设施:幼儿园、中小学校、大中专院校、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技术学院、培训中心、电教中心等教育机构。
3) 科研设施:科研院(所)、测试中心、研发基地等。
4) 体育设施:体育中心、体育馆、运动场、健身中心。
5) 卫生设施:医院、药店、急救中心、药厂和保健中心。
6) 新闻出版:出版社、报社、画报社、杂志社、新华书店、电视台、广播电台;文艺创作室、传媒中心、音乐工作室、影视制作基地;歌舞团、艺术剧团等。
7) 通信设施:网络基站、微波站。
8) 文化景观: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著名景区(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与文化有关的内容。
9) 历史遗址与古迹: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发生地、文化底蕴丰富的著名景点、文化名人与历史巨著、名人遗址、纪念馆和故居系列;历史(革命)遗址;著名历史建筑;影响深远的宗教和哲学思想、民俗礼仪、民族风情、历史传统、民间传说与神话等。
(2) 反映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状况的文化元素
主要包括文化基础设施拥有量、电脑拥有量、图书拥有量、医生和病床拥有量、律师拥有量、教师拥有量、互联网普及率、升学率、中学和大学教育普及率;文化产业投入和产出占GDP的份额等。
(3) 反映居民文化水平状况的文化元素
主要包括文盲、小学、中学(中专)、大专、大学、研究生等学历教育构成,工人与技工人员构成,初级、中级、高级职称人员构成,技术专利拥有量等;文学、艺术、史学与科技等论著的年发表量或出版量,重大科研项目、获奖项目数量,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等。
(4) 主题文化地图主要表示主题文化元素
根据文化地图的某一主题,挖掘主题要素的文化精髓,整合主题要素的地域文化元素,表达、传承、延续人文传统特征和地域文化特色。
二、文化地图特点
文化地图的内涵就是根据文化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地域文化特征,运用地图语言和地图美学原理,创作美观实用、图面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文化地图。文化地图研究的对象是文化现象,地图既是研究的工具,又是文化现象的载体。因此,文化地图既具有文化特点,又具有地图的特征。
1. 凸显文化特点
文化是不同族群的哲学、价值观念、思维逻辑、行为方式和物化形态的综合体现,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多样性、时代性等特点。文化地图是文化现象的载体,本身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必然呈现出文化的特性。
(1) 凸显地域性、多样性。
地域文化是文化地图的灵魂,是地域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载体和体现,还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和体现。文化地图设计者应当像一位艺术家,无论采用什么地域文化材料都能创造出地域文化特征凸显、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地图。
我国拥有960万km2领土,各地自然环境和人文条件千差万别,中华文化经历了多民族、各地域文化的融合发展,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融合少数民族文化和周围地域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文化地图设计要立足于地域文化的历史和现状,探索文化地图与地域文化的结合点,创造出符合时代特色,反映地域文化的文化地图。当然,文化地图编辑设计,首先要研究制图区域的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特征,挖掘制图区域的历史底蕴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准确把握地域文化的差异性、传统文化的多元性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对地域文化、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进行分析整理,提取出反映地域文化的特征元素,汲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民间文化的精华和灵感,以民间或传统吉祥色彩、吉祥纹样、吉祥图案、吉祥图形为设计的基本元素,优化地图符号和地图色彩体系的设计,重点突出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特色,凸显中华文化多样性,使文化地图更加丰富多彩和更加具有时代气息。如《浙江省茶文化地图》凸显茶文化主题,地域特色鲜明。传统名茶数千年来浸润着丰厚的地域文化,孕育了根底深厚的茶文化,积淀了历史底蕴厚重的茶文化景观和遗迹、茶俗风物和茶典故,深深烙上历史痕迹,铭刻上地域文化的标志。
(2) 融入民族性。
我国拥有960万km2领土,有着5000年灿烂文明历史和56个世居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民族背景、不同的历史传统,熔铸出不同品格的民族文化。在大浪淘沙的历史长河中,真正有价值和生命力的民族文化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而被传承下来,形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从制图区域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中,找出其蕴含着的“特色”与“地域文化”的民族文化元素,将民族吉祥图形、图案和民族吉祥色彩融入地图符号和地图色彩这两个重要元素进行创作设计,设法用地图语言表达出来,具体用什么手法表达这种意境,视地图主题而定,以用的“切题”、“美观”与“适宜”为准则,创作出风格独特的文化地图。如广西侗族的鼓楼,承载着侗族文化的使命——侗寨标志性建筑,楼顶尖处的宝葫芦或千年鹤,象征侗寨吉祥平安,是侗族文化标志。侗族鼓楼,造型独特,极富民族特色,凸显侗族建筑文化审美特征。在文化地图表示时要抓住鼓楼的结构特征和象征内涵的民族文化元素,用象形符号来表达,凸显民族文化特征。同时民族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图腾等题材都是构成文化地图和地图符号的素材,地图语言将传统的民族元素融入到文化地图中,既传承了民族的传统特色又丰富了文化地图的内涵。
2. 编辑设计的复杂性
文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概念,在实践中很难把握,缺乏可操作性,特别是文化现象无所不在,地图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地图的生产工艺和过程是以自然科学和数学为基础的,地图内容的选择和处理还要涉及社会科学,而研究地图的视觉和使用效果,探索地图的认识规律则与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有密切的联系,对于把地图的制作与使用当成一个传输系统时,系统科学的原则将起到指导作用[4]。可见,编辑设计文化地图比编辑一般地图要复杂得多,主要体现在资料收集、分析与整理、考证核实、地图编制等方面。
(1) 资料收集、分析与整理。
中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的文明成果,不仅保存在生产工具、生活用品、文物古迹、民间传说、民间艺术、民族风情、民间礼仪、民约村规、族谱志书或典章制度中,而且渗透到我们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体的儒家文化更是对中华文化的其他形态如诗词、戏曲、小说、音乐、绘画、建筑、民俗甚至日常语言的渗透和影响无处不在。历史时期的各种文化资料或分散于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之中,或缺失不全,编辑设计人员需要广泛搜集制图区域范围内不同历史时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信息及各类文化信息资料,还要到实地收集口头传说的民俗风情、民间礼仪、神话传说、民间音乐、民间故事等文化资料,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取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料,提出初步处理意见。
(2) 考证核实,去伪存真。
设计编辑人员面对浩如烟海的文化资料,必须依靠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崇高的职业道德,认真梳理,审慎甄别,去伪存真;特别是面对资料收集不充分、不真实、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的资料,要靠学识素养和严谨的态度进行考证核实,广泛参考各类地图资料和权威典籍文献资料进行校对纠错,甚至要实地踏勘调绘和查证核实,以纠正图籍记载的错误,弥补其缺漏。有些如口头传说的民俗风情、民间礼仪、神话传说、民间音乐、民间故事等文化现象不能直接利用,还需要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做考证鉴别工作,特别是存在于历史时期的各种文化现象更需要从历史文献中去查证核实。
(3) 地图编制。
文化地图编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包括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地图设计、地理底图编制、专题要素制作等过程。
地理底图可根据文化地图的主题选用二维平面图、三维地图(数字地面模型晕渲)、晕渲图和影像地图等。
地图版面、地图色彩、地图符号是文化地图极具艺术创造的活力元素。利用平面设计艺术创作地图版面,合理协调地图、图片和文字的空间布局。在地图色彩设计中应用多层次色彩设计思想,并融入中华文化传统吉祥色彩或民族吉祥色彩,形成传统特色和民族特色凸显的色彩体系,构成层次鲜明、重点突出、清晰易读的多层次的地图色彩平面,提升地图色彩的美好联想,给读者吉祥如意的感受。地图符号设计可采用鸟瞰写景、透视写景、绘画等多种艺术手法,融入中华文化传统吉祥图形、图案或民族吉祥图形、图案,设计出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鲜明的地图符号系统,借助于民族传统文化图形、图案、纹样的独特内涵,给地图符号以文化性的联想,创造独特的地图文化情趣,提升高尚的地图文化品味。如《浙江文化地图》采用手绘卡通的艺术手法,形象直观地将全省155个标志性文化元素活灵活现地表达到地图上,给人耳目一新的艺术享受。
3. 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地图的创作过程不仅使用科学的认识手段,也需要艺术的认识方法,既进行科学的技术的创造,也进行艺术美的创作。因此可以毫不含糊地说,地图创作是一个跨越科学、技术和艺术的综合创造过程[5]。
(1) 科学性
谭其骧坚持地图是学术著作,图内一切必须以权威资料为据,必须言必有据[6]。当然,这种“据”必须是出自学术界公认的权威文献[6]。文化地图的专题内容必须以传统文化的精华为基础,以实证的文化元素为依据,以基础空间地理信息为基础框架,遵循统一的技术规范和符号系统,挖掘文化现象的科学内涵,用地图语言进行表达。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的文明成果,不仅保存在生产工具、生活用品、文物古迹、典章制度中,而且渗透到我们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中,各种文化资料分散于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之中,这需要地图编辑设计人员去搜集查证,也需要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进行考证鉴别工作,去伪存真,确保文化地图的科学信度。从某种程度上讲,历史地图的编绘比我们一般撰写学术论文要更讲求科学信度,因为学术论文可以有更多自己的思想,可以见仁见智,但历史地图往往被世人看作工具书、规范蓝本,会在现实中引以为据。因此在地图上的任何一个标记、定位一定要慎之又慎[7]。
(2) 艺术性
艺术性是地图评价标准之一[8]。地图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它在本质上是科学的,形式上是富有艺术性的[5]。民间文化是一切艺术之根,是母体的艺术、本元的艺术,有着深厚的地域文化和历史底蕴,凸显文化地图艺术价值的活力元素。在文化地图创作过程中,吸收、融合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丰富地图的文化内涵和外在表现力,在艺术构思上下功夫,利用民间文化艺术的精华,对文化地图的表达形式进行精心雕琢,通过平面设计艺术、多层次色彩设计进行创作构思,将地域吉祥图案和吉祥色彩等传统文化融入地图语言,创作出独具特色的地图符号和地图色彩体系,在生动、直观、形象的地图作品中表现出来,使文化地图成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实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实现科学和艺术的统一。
地图是科学和艺术结合的果实。成功的地图作品应该成为“科学的艺术品”[5]。
三、结束语
地图是地理学研究的基本语言,用地图反映社会属性与物质环境的空间关系是表达和解释“社会—空间”现象的重要手段[9]。文化地图是不同历史时期文化现象的投影,不仅是文化现象空间结构的表述,而且是中华文化时空演进的研究工具和分析手段,特别值得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 文化地图大量的地理环境要素和文化元素,有助于地域文化的研究,发现地域文化产生、演替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规律。
2) 文化地图反映文化现象的空间分布,揭示地理环境要素与文化元素相互关系,有助于发现文化现象与环境要素的关系,推进文化生态的研究。
3) 文化地图是地域文化的靓丽名片,凸显地域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反映丰沛的传统文化资源。借助文化地图这一抓手,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
参考文献:
[1]祝国瑞,郭礼珍,尹贡白,等.地图设计与编绘[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2]黄仁涛,庞小平,马晨燕.专题地图编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3]陈昱.现代地图集设计与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高俊.地图、地图制图学,理论特征与科学结构(续完)[J].测绘学报,2004,33(1):6-11.
[5]俞连笙.地图科学与美学的融合[J].测绘学报,1990,19(4):307-310.
[6]陈桥驿.关于《浙江省历史地图集》的编绘[J].杭州师范学院(社会科学版),2007(2):58-62.
[7]蓝勇.中国历史地图集编绘的历史轨迹和理论思考[J].史学史研究,2013,2(150):57-63.
[8]俞连笙.地图的文化内涵与社会文化价值[J].测绘通报,1998(1):27-29.
[9]刘云刚,苏海宇. 社会地图研究综述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7):800-808.
徕卡测量新技术应用专栏
中图分类号:P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94-0911(2016)03-0134-04
作者简介:周国奎(1963—),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图与GIS应用工作。E-mail:zhgis@aliyun.com
收稿日期:2016-01-05
DOI:引文格式: 周国奎. 浅析文化地图[J].测绘通报,2016(3):134-137.10.13474/j.cnki.11-2246.2016.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