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法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中的应用
2016-05-05刘蔚翔陈进春
刘蔚翔 陈进春
【摘 要】 类风湿关节炎以关节疼痛、肿胀、畸形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病机不外乎正虚邪实,尤以痰邪为重。对诸多医家运用化痰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并对化痰法做简单归纳。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化痰法;痰瘀互结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6.04.022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关节的进行性破坏为特征。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继而僵硬、畸形。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中医在治疗痹证除了常规的祛风、散寒、除湿法外,化痰法亦是诸多医家常用治法之一。正如“怪病多由痰作祟”所言,RA多因痰邪胶着病灶,令疾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因此,在治疗RA时,化痰法往往突显其独特的治疗效果。在此,整理诸多医家在治疗RA中对于化痰法的运用与发展,做一个简单的归纳和总结。
1 盛则泻之——祛邪化痰
1.1 活血祛瘀化痰 “痰瘀互结”是痹证的一大证型。邱明山等[1]指出,瘀血痰浊贯穿于RA的始终,用药上注重化痰活血药的使用。卞俊荣[2]认为,痰瘀是RA中晚期发病的重要病因,在治疗早期就应预防痰瘀的形成,而在中晚期痰瘀已成时更应以化痰祛瘀为要。刘玉萍等[3]运用化痰活血法为主治疗RA,效果满意。郑家远[4]指出,化痰祛瘀是治疗幼年型RA的基本方法之一。唐先平等[5]
将61例RA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比观察化痰祛瘀协定方治疗组(31例)和益肾蠲痹丸对照组
(30例)用药后的治疗效果,发现化痰祛瘀协定方对RA患者的症状缓解及功能改善更为有效。薛轶燕等[6-9]皆随机将一定数量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化痰祛瘀中药+西药组)与对照组(单纯西药组),治疗一定时间后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以及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发现配合化痰祛瘀中药治疗后不仅能提高疗效,并且能延缓病情发展,改善实验室指标,其治疗作用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的
应用。
痰邪多易致瘀血,故化痰须兼顾祛瘀,瘀去则血脉通利,痰邪难侵。名医华佗所著《五禽戏》有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即是此意。
1.2 通络化痰 RA以关节疼痛为主要表现,“不通则痛”,痰浊痹阻经络是关节疼痛的重要因素。痰浊化、经络通,则痛自止。柴士伟[10]将历代医家对虫类药物的运用进行总结,善用具有善走窜经络而搜风剔络、去湿化痰的虫类通络药,运用通络化痰法治疗RA。童经陆[11]运用化痰通络方治疗RA患者65例,每获良效。高雪等[12]运用通络化痰法,拟化痰通络散(白附子、天南星、白芷、独活、防风)治疗RA患者,实验组30例,同时设对照组30例,结果实验组疗效更优。陈双全[13]运用通络化痰法,自拟关节止痛丸(黄芪、当归、穿山甲、白术、海马等)治疗RA患者80例,有效率高达97.5%。方东海等[14]通过实验观察到化痰通络方可以降低小鼠IFN-γ的过度表达,从而减轻局部病理改变。张怡燕等[15]将符合标准的痰瘀痹阻型RA患者89例分为观察组(西药加用化痰通络方治疗)46例和对照组(西药治疗)43例。治疗6个月后发现,加用化痰通络方的观察组疗效及证候改善优于对照组。熊志强[16]运用活血化痰通络法,将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西药+活血化痰通络中药组)和对照组(西药组),每组20例。治疗2个月后发现,加用活血化痰通络中药的治疗组在疾病总疗效、临床症状体征积分、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的改善率上优于西药对照组。
津液代谢与经络密切相关,经络阻滞则津液失常化为痰饮,故通经络与化痰并用乃是“治病求本”之意。
1.3 除湿化痰 痰、湿皆为水液代谢异常的病理产物,在RA病变过程中往往互为病邪。方勇飞[17]认为,RA关节肿胀的治疗原则以祛湿化痰、行气通阳为要。高玉中等[18-20]认识到本病的病机特点是风湿痰瘀痹阻络脉,以疏风祛湿,化痰祛瘀为治疗大法,运用丹溪通风方加味治疗风湿类疾病,每获良效。杨凝慧[21]以除湿通络、化痰蠲痹为法,自拟除湿蠲痹汤为主方加减治疗RA,对于急性期患者疗效显著。金实[22]认为,RA病情活动期关节肿胀散漫为湿,局限结节属痰,治疗RA应祛湿化痰并用。
湿为痰之渐,痰为湿之极。湿与痰乃是水液代谢失常不同时期的病理产物。故化痰可从其初期阶段入手,祛湿以防其成痰。正所谓防微杜渐是也。
1.4 解毒化痰 毒邪性火热,熏灼津液凝成痰,故毒不解则痰难除。马玉琛[23]提出“痰毒致痹”的风湿病中医病因学观点,痹病“痰毒并治”的风湿病中医治疗学观点,制定了“蠲痰解毒、散痰攻毒”等治法,临床上以“芪归二活方”为主方加味化痰解毒药物,治疗RA相关贫血疗效良好。朱孟铸等[24]从痰瘀湿毒论治RA,提出化痰祛瘀利湿解毒法能显著改善RA患者的病情。沈玉杰等[25]根据清温并补、阴阳双补,佐以活血化痰解毒的原则配伍成风湿仙丹,治疗RA患者53例,疗效显著,且能改善病理损害与阻止病情发展。孙守华[26]
从RA发生机理等出发探讨毒滞、痰阻与RA的关系,指出以毒攻毒、化痰软坚是治疗RA的有
效方法。
痰饮的产生多因机体之毒而加重,“毒”是痰邪治病加重的“罪魁祸首”,《黄帝内经》有言:“间者并行,甚者独行。”故兼有毒邪时当解毒化痰并用。
2 虚则补之——扶正化痰
正气虚弱是RA发病的内在因素,邪气痰浊侵袭是外在因素,并且本病病程久,久病则多虚,因此在治疗中除了化痰浊祛邪气以外,要与扶正相配用。杜明瑞等[27]强调正虚邪实、痰瘀痹阻经络是RA的病机,临床运用扶正化痰通络法治疗难治性RA获得良效。王晓明等[28]指出,RA病因病机是正虚为本,痰瘀邪实痹阻为标,治疗应补肝肾益气血以扶正,祛瘀化痰以祛邪,运用扶正化痰法治疗RA疗效显著。韩明向[29]指出,RA的病机特点为正虚邪实、虚实夹杂、痰瘀互结,治疗上以扶正祛邪、化痰祛瘀为治则,制定扶正化痰治法,临床运用时疗效显著。刘健[30]认为,老年RA的病机特点是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为本,痰瘀互结、营卫不和为标,治疗上应扶正顾本、攻补兼施,具体治法是益气血、补肝肾以扶正,化痰瘀、调营卫以祛邪。杨莉[31]指出,老年RA不外乎正虚邪实,虚实夹杂,治疗上应扶正以固本,化痰以祛邪。张安林等[32]将138例RA患者分为三联甲组50例、三联乙组45例、实验对照组43例,对比观察得出三联疗法对RA中晚期的疗效显著,提出治疗RA应以扶正蠲痹、化痰祛瘀为基本治则。
《内经》云:“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正邪相争直接影响病情的发展与预后。故治疗时当分清主次,标本同治。祛邪之时兼以扶正,是中医治疗所特有的整体观念在RA治疗时的体现。
2.1 补肾化痰 津液倘若得以正常输布,则痰湿不生。肾为水之下源,主水。下焦肝肾不足不能代谢水液往往是生成痰湿的重要因素。姜玉宝等[33]强调补益肝肾在治疗RA的运用,通过补肝肾、化痰瘀,提高临床疗效。董志敬等[34]通过观察认为,在治疗RA过程中补肾化痰祛瘀通络贯穿始终,则无论近远期均获佳效。葛群等[35]运用补肾化痰法,自拟益肾化痰蠲痹汤治疗RA患者38例,均获良效。孟彪等[36]认为,肾虚是RA的根本病因,痰瘀互结使得RA缠绵难愈,故补肾化痰兼以活血通络是治疗RA的有效方法。杜利民等[37]将215例RA患者分别给予补肾化痰活血中药治疗和扶他林及雷公藤治疗,对比观察发现补肾化痰法治疗RA疗效更优。王慧彬等[38-39]认为,RA的根本病机在于肝肾不足,痰瘀互结为其标,故以补肝肾化痰瘀为治疗大法。王慧彬[38]在此理论基础上应用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甲氨蝶呤治疗中晚期RA;周学平[39]在临床治疗上重视补肾化痰的应用。
肾为水脏,肾精肾气充足,则水液运化不失其常,痰饮不生。故从补肾入手,亦可增强化痰疗效。
2.2 健脾化痰 脾为生痰之源。在治疗痰邪时,从脾论治以绝其生成之源往往能获得良效。娄多
峰[40]从脾虚痰瘀痹阻辨治RA,治以健脾益气养血、化痰通络蠲痹。路志正[41]认为,湿热痹阻是RA的核心病机,治疗应以脾胃为本,并且贯穿始终,全程顾护脾胃,注重内外合治和生活调摄。
“脾为生痰之源”,脾胃强健则痰饮不生,正如《景岳全书·杂证谟·痰饮》曰:“盖痰涎之化,本由水谷,使果脾强胃健,如少壮者流,则随食随化,皆成血气,焉得留而为痰。”故治痰不离健脾,此之谓也。
3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温经化痰
痰邪痹阻经络是RA中引起疼痛的主要因素。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故温经化痰、通络止痛是治疗RA的方法之一。王顺贤[42]指出,寒湿痹阻证是RA的常见证型,肾督阳气不足,风寒湿邪痹阻,痰瘀互结为其主要病机,在治疗上应温经散寒除湿、化痰祛瘀通络。魏中海[43]认为,RA的发生虽由感受外邪所致,但患者肾阳不足为发病之内因,其病因病机以虚为本,邪、瘀为标,治疗主要为温阳散寒除湿、搜络化痰。赵芳等[44]观察具有温经散寒、祛风除湿化痰之效的古方五积散(苍术、厚朴、陈皮、半夏、茯苓、甘草、麻黄、桂枝、白芍、当归、川芎、干姜、枳壳、桔梗、白芷等)治疗RA患者36例,经过1~3个疗程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隋丽等[45]采用温经除湿化痰的治疗原则,用中药熏蒸方法治疗RA病,自1999年以来共治疗57例,疗效较好。
当RA患者的虚、实之象不明,难以分清何为主要矛盾之时,可从“温经”入手,“温”则以实阳气,“经”则令经络通利,二者同用则可加大化痰力度,虚实同治,起到佳效。
4 小 结
综上所述,化痰法对于RA的应用在临床上往往获得良好疗效,成为诸多医家常用治法之一。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标本兼顾。对于RA的病机虽然论述不一,但痰邪内侵贯穿病情发展始终,在治疗上注重化痰,不仅有利于疾病症状的缓解,更能控制病情发展、防止恶化、利于预后。
5 参考文献
[1] 邱明山,许正锦,陈进春,等.从痰瘀论治类风湿关节炎[J].光明中医,2011,26(6):1116-1118.
[2] 卞俊荣.从痰瘀论治类风湿关节炎规律研究[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3.
[3] 刘玉萍,栗庆林.化痰活血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7,7(3):240.
[4] 郑家远.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证治[J].中医儿科杂志,2006,2(2):33-35.
[5] 唐先平,胡荫奇,常志遂,等.化痰祛瘀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6):18-21.
[6] 薛轶燕,苏励,田雨,等.化痰活血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5(2):51-52,63.
[7] 赵磊.化痰活血方治疗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14.
[8] 陈小朋,李满意.化瘀通痹汤治疗瘀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30例临床总结[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5):27-28.
[9] 苏伟,李建武.藤龙汤合桃红四物汤治疗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30例[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5):5-9.
[10] 柴士伟.虫类药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
展[C]//中华中医药学会2013年药房管理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3:350-353.
[11] 童经陆.化痰通络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5例[J].现代康复,2000,4(4):619.
[12] 高雪,高文彬,刘月华.化痰通络散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0例[J].陕西中医,1998,19(9):434.
[13] 陈双全.关节止痛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80例[J].陕西中医,1999,20(2):62.
[14] 方东海,张慧.化痰通络方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Th1/Th2失衡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04,32(3):16-17.
[15] 张怡燕,陈进春,邱明山,等.化痰通络方治疗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通报,2012,11(1):45-48.
[16] 熊志强.活血化痰通络法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
[17] 方勇飞.传统文献中“关节肿胀”相关论述的研究—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病因病机与治疗的思考[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5):828-829.
[18] 高玉中.丹溪痛风方治疗风湿类疾病举隅[C]//
全国第七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254-255.
[19] 杨明亮.丹溪痛风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J].四川中医,1991,9(6):40.
[20] 马改宁.运用痛风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体会[J].中国临床研究,2012,4(13):99.
[21] 杨凝慧.除湿蠲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22] 陆丹艳.金实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J].江苏中医药,2007,39(3):14-15.
[23] 王勇.马玉琛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贫血的经验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
[24] 朱孟铸,王啸飞,郁万晓,等.从痰瘀湿毒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5(6):417-420.
[25] 沈玉杰,瞿群威,王大军.风湿仙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3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2,43(1):33-35.
[26] 孙守华.以毒攻毒温阳滋阴活血破瘀化痰软坚治疗活动期RA的理论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189-190.
[27] 杜明瑞,冯福海.从“痰”“瘀”“虚”论治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J].中医研究,2015,28(3):8-10.
[28] 王晓明,曲淑琴.扶正祛邪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29(3):182-183.
[29] 刘健.韩明向教授治疗历节病学术经验[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9,18(5):45-47.
[30] 刘健.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辨证论治[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20(6):1-3.
[31] 杨莉.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治疗中扶正法的应用体
会[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9):61-63.
[32] 张安林,顾宝新.三联法治疗中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95例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2001,42(12):731-734.
[33] 姜玉宝,曲淑琴.调补肝肾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重要性[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8):92-93.
[34] 董志敬,周益民.补肾化痰祛瘀通络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96例[J].四川中医,2005,23(11):49-50.
[35] 葛群,郑宏岭.自拟益肾化痰蠲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8例[J].四川中医,2005,23(7):43.
[36] 孟彪,赵和平,高立珍.类风湿关节炎从肾虚痰瘀论治[J].中医药信息,2013,30(3):111.
[37] 杜利民,杨少华,欧阳俊安.化痰活血补肾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42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5,5(5):33.
[38] 王慧彬.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甲氨喋呤治疗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
[39] 王建文,徐长松.周学平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J].吉林中医药,2003,23(11):4-5.
[40] 李满意,娄玉钤,杨林江.娄多峰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总结[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7):
45-50.
[41] 姜泉.路志正调理脾胃治疗风湿病学术思想传承及临床应用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
[42] 陆燕,李茹英.王顺贤治疗寒湿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举隅[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2):175-177.
[43] 张海生.魏中海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补肾温阳活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44] 赵芳,马周旺,权刚,等.五积散加味配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6例[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389-390.
[45] 隋丽,赵晓刚,姚健,等.蒸汽透皮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J].伤残医学杂志,2004,12(4):37.
收稿日期:2015-11-12;修回日期:2015-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