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气管插管的护理分析

2016-05-04廉兰兰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1期
关键词:气管插管护理

廉兰兰

【摘要】 目的 分析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气管插管前后的护理方法, 为临床护理气管插管患者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 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气道湿化或吸痰。观察并记录呼吸机各项参数变化和患者的呼吸状态, 及时调整通气量和吸氧浓度。结果 所有患者病情均在5 d内得到有效控制, 通气时间为4~21 d, 平均通气时间为(9±4)d。机械通气过程中, 无患者出现并发症, 1例患者因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气管插管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通气状态, 对呼吸道进行有效管理, 加强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 对于预防气管插管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 急性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护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1.168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因多种突发因素, 如脑外伤、脑炎、中毒或药物麻醉等导致呼吸中枢被直接或间接抑制, 患者通气不足甚至呼吸停止。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案有改善微循环、肾等重要系统和脏器的功能, 高浓度给氧, 建立通畅的气道。而临床上抢救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最常用的措施为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可以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增加通气量, 并减少呼吸耗氧。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常合并内环境紊乱、其他器官功能失调, 且气管插管也常伴随有并发症, 因此, 做好气管插管前后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关键。现将本院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共收治26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 其中男17例, 女9例。年龄9~65岁, 中位年龄43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15例, 呼吸道阻塞(包括异物和分泌物阻塞)6例, 冠心病3例, 其他2例。

1. 2 方法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 提前做好用物准备。若患者意识清醒, 告知其插管时注意事项, 以放松的状态配合插管操作。根据患者病情需要, 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气道湿化或吸痰。观察并记录呼吸机各项参数变化和患者的呼吸状态, 及时调整通气量和吸氧浓度。等患者呼吸稳定、动脉血气正常后考虑撤机。

1. 3 疗效判断标准 成功:患者心跳正常, 面色(口唇)无发绀, 出现自主呼吸或机械通气状态下血氧饱和度≥95%。失败:患者呼吸困难状态无改善。

2 结果

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在5 d内得到有效控制, 通气时间为4~21 d, 平均通气时间为(9±4)d。机械通气过程中, 无患者出现并发症, 1例患者因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3 讨论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起病较急, 常需要紧急插管, 插管中困难较多, 且容易出现插管并发症, 插管时间过长也会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1]。因此, 气管插管前后, 做好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3. 1 插管的护理配合 ①评估患者的病情:患者入院后, 首先对病情进行评估。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 观察生命体征, 同时向家属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合并症。检查患者的颈部活动度、张口程度、牙齿和咽喉部情况, 选择适合的插管型号, 评估插管深度、静脉通道畅通情况。②准备气管插管需用物品:将插管过程中需用到的仪器和其他设备准备好, 如喉镜或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管、吸引器、简易呼吸器、牙垫、辅助用药等, 若患者病情需要, 应及时备好呼吸机, 做好一切准备工作。③配合插管:如果患者意识清醒, 告知其插管时注意事项, 以放松的状态配合插管操作。插管时患者体位取仰卧位, 去枕, 血氧饱和度较低时给予面罩简易呼吸器辅助给氧。患者口咽部分泌物多时要及时吸净, 否则容易影响插管的视野。密切关注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心电图变化, 配合医师检查插管的完好和固定情况。

3. 2 气管插管后呼吸道护理 气管插管后难免会对患者咽后壁造成压迫, 故为了减轻压力, 可将患者头部稍向后仰, 且每隔2 h转动头部, 幅度为20~30°, 以变换压迫的位置, 防止造成局部的损伤。测量并记录插管深度, 避免因挪动患者或呼吸机时导致插管移位。若有插管下滑或脱出情况, 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复位。为保持呼吸道通畅, 可适当对患者进行湿化疗法, 采用雾化吸入, 以小雾量、短时间、间歇雾化法为主, 尽量避免患者心肺功能损害或因雾化缺氧。湿化的量根据患者的痰液性质决定, 若痰液稀薄, 通过吸引管时顺利, 则表示湿化量合适;痰液过稀或过稠, 则需对应减少或增加湿化量。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状态, 若在机械通气期间, 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烦躁不安, 确定不是因为管道漏气或气道阻塞引起, 可以给予患者镇静剂、肌松剂。

3. 3 气管插管后的心理护理 气管插管后, 若患者的意识清醒, 则向其详细讲解气管插管的目的和注意事项等, 努力争取患者对插管状态的配合, 引导患者通过手势与医护人员交流, 关注患者的肢体语言, 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 让其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 同时增强患者的信心。

3. 4 呼吸机撤离的时机 撤机指征为患者在基本病情稳定的情况下有良好的自主呼吸和咳嗽反射, 气道分泌物减少, 动脉血气分析正常, 患者意识清醒, 无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 胸部X线片无严重并发症, 肺功能测试满意。倘若撤机后患者出现心动过速、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浅促, 则重新连接呼吸机。倘若患者撤机2 h后血气分析正常、生命体征平稳、自主呼吸稳定, 则可考虑拔出气管插管。拔出气管插管前, 应对患者口咽部和气管进行清理, 并彻底吸痰。

3. 5 拔管后的护理 做好预防工作, 如在拔管前30 min可以给予患者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 防止拔管后出现声带或喉头水肿[2]。气管插管拔除后, 鼓励患者早下床活动。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并定时通风, 控制室温(20~22℃)和室内湿度(60%~70%)。嘱患者保持口腔卫生, 并加强对患者的口腔护理。

综上所述, 气管插管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通气状态。对呼吸道进行有效管理, 加强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 对于预防气管插管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 高凤玲.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34):8351.

[2] 王从容. 气管插管拔管后的并发症及防范.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 4(1):63-64.

[收稿日期:2015-12-11]

猜你喜欢

气管插管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紧急气管插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意义
重症患者氯己定口腔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短期效果
急危重症患者气管插管中帝视内窥镜的应用效果与护理分析
视频喉镜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在预测困难气道双腔支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ICU护士口腔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现状因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