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2016-05-04庄源魏广宽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丁苯酞依达拉奉脑梗死

庄源?魏广宽

【摘要】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的依达拉奉药物治疗,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用丁苯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 实验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能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 改善神经功能及预后,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 依达拉奉;丁苯酞;脑梗死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0.102

急性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 是由各种原因导致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 从而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 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1]。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日趋升高, 且由于病因复杂病样, 常规治疗疗效差。现将本院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60例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60例于本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男30例, 女3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30例。实验组年龄40~70岁, 平均年龄(60.2±6.8)岁, 对照组年龄42~73岁, 平均年龄(61.2±6.0)岁, 均经头CT或MRI确诊为急性脑梗死且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均给予改善脑循环、脑代谢及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联合应用依达拉奉治疗, 疗程为5 d。将30 mg依达拉奉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 ml, 静脉滴注, 每日早晚各1次。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用丁苯酞口服治疗, 0.2 g, 3次/d。用药期间于实验室监测患者肝功、肾功、凝血功能指标。

1. 3 疗效观察[3] 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情况, 观察比较两组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后, 实验组NIHS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 2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治疗后, 实验组的Barthel评分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疗效比较 实验组有效28例, 无效2 例, 有效率93.33 %;对照组有效24例, 无效6例, 有效率80.0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病, 是由于动脉血管硬﹑血小板功能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栓形成﹑高血压等多种原因导致的[4]。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 部分急性脑梗死数小时或数天内病情变化快, 进展迅速, 病情危重, 从速控制病情进展, 缓解症状, 改善预后是神经内科临床工作长期关注的热点。其临床治疗多采取溶栓、抗凝、降纤、抗血小板聚集及神经保护等。

依达拉奉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强效抗氧化剂和羟自由基清除剂, 可以清除大脑内具有高度细胞毒性的羟自由基, 还能够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 抑制迟发神经细胞死亡, 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 减轻神经功能障碍, 保护并改善脑细胞功能[5, 6]。依达拉奉对于减少脑梗死瀑布级联反应起着积极作用。

丁苯酞为治疗脑缺血的国家一类新药, 具有双重作用机制, 一方面重构微循环, 增加缺血区灌注[7];另一方面丁苯酞通过保护线粒体形态及功能, 抑制细胞内钙超载﹑自由基产生﹑促进神经营养因子和生长因子表达等机制而发挥作用, 减少神经细胞死亡[8]。

本研究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实验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 说明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好且安全性佳, 对于急性脑梗死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王显超, 石丽娜, 荣根满.等.溶栓疗法和克林澳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研究.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4):139-141.

[2] 王新继.脑血管疾病分类及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6):382-383.

[3]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和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6):370-380.

[4] 陈宗羡.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3, 28(5):752-755.

[5] 李晓红, 郑玉敏, 万里姝.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4, 29(6):639-643.

[6] 韦廷求.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再灌注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药物评价研究, 2012, 35(2):124-125.

[7] 李其富, 孔双艳, 德吉曲宗, 等.丁基苯酞对大鼠局灶缺血性脑组织VEGF及bFGF表达的影响.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39(1):84-88.

[8] 高钟生, 郭宗成, 张和振.丁苯酞注射液对慢性脑低灌注状态大鼠前脑线粒体超微结构及ATP酶活化的影响.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8(16):420-422.

[收稿日期:2015-11-04]

猜你喜欢

丁苯酞依达拉奉脑梗死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怎样治疗
依达拉奉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干预效果观察
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浅析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丁苯酞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丁苯酞治疗症状性颅内脑动脉狭窄的疗效观察
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