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环境中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2016-05-04王相凯
王相凯
[摘 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农村工作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工作中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是党联系群众、深入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党在农村工作的重要基础。中央刚刚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在“十三五”时期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弥补短板,实现“四化”同步发展。在响应中央提出的深化农村综合性改革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着坚强的堡垒作用,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本文从组织制度建设、党员干部思想素质、网络党建等方面浅要分析,寻求在面临新情况下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农村
[中图分类号]D26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4 — 0097 — 03
近些年“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农村的发展对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1〕。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长期积累的问题和与时代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因素越发的暴露出来。在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创新发展方式,牢固党在农村工作的战斗堡垒。党的十八大以来,更加重视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核心领导作用。为实现城乡一体化战略发展目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仅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也要更加注重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方式的转变,促进党的事业发展,着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
一、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义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在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较大,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影响全国发展。站在党的农村工作最前沿,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于指导农村经济活动、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和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领导作用。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当前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会被工业化大生产所代替,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落实党的“三严三实”要求,认清形势、踏实创业,逐步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中心,当前,担负着将改革开放的政策落实农村、成果惠及农民的重要历史任务。发展集体经济、改变单一的农业经济结构、合理利用土地和因地制宜发展其他产业都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政策把关、组织落实。面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担负着依靠群众、集中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重担。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作用
十八大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关键阶段。按时完成实现全面小康伟大历史任务的重点在农村。我国农村具有数量多、分布广和自然条件恶劣等诸多特点,农村经济的落后和薄弱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仍然面临很多困难。因此,能否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农村能否取得进一步发展、农民能否实现小康。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取消农业税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更加保障了农民生活水平。但是农村人口文化程度低、教育条件差、信息渠道少等突出问题仍然存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亟需将农村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将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集中,将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完成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使命的必然趋势。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是提升党的领导和执政水平的重要保证
发展并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始终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关键所在〔2〕。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基层党组织,代表和反映了农民的利益和发展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完善和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越性,实事求是的掌握社会实践的真实情况,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有利于党能够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从农村的发展变化中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能够切实推动农村发展的方针政策;有利于从“三农”问题着手,检验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及时发现问题,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群众基础是党执政的基础之一,群众认可对于执政党保持合法性地位具有重要约束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在农村的宣传和落实,关系党在农民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只有不断强化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才能使更多的农民群众相信党、依靠党、跟党走,党才能根据农村发展实际不断提升自身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二、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村民自治体制机制不完善
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制度条例,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制度、体制和机制,但在领导体制、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3〕。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由于普遍实行两委制,即农村党支部与农村村民委员会分别负责农村的党务和村民自治的制度,形成我国农村二元权力结构布局。农村村民委员会的设立分享了原来属于农村党支部的一部分事务和权力,造成两委权责不明确。农村党支部往往过度强调自身领导作用,忽视农村村委的自治作用,矛盾发展后严重影响基层工作的开展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形象。农村两委制中出现的问题反映了当前农村自治体制的不完善。
农村村民自治制度自颁布以来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又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十八大以来,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有序发展,党内生活民主得到保障,农村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能公开正常进行。但是,由于农村人口流动大,部分外出党员不能按时参加党内活动,党内活动民主性不能充分发挥。在农村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中,由于外出不能参加选举的村民人数不断增加,在偏远山区村庄,当换届选举时间不在农忙时节时,具有选举资格参加选举的村民比例较低,甚至不过村民总数的一半。由此可见,农村村民的民主意愿不能充分发挥,亟需创新选举制度和形式,以保证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在选举中得到反映。
(二)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
党组织是由党员构成的,党员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基层党组织整体战斗力和行动力的问题〔4〕。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全国人口流动加大,农村文化思潮更加活跃。在面对金钱诱惑和更多的价值选择时,农村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受到动摇。在党的反腐倡廉实践活动中,一大批“小官巨腐”的现象令人惊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越来越重视个人利益,淡化党员职责,重视党员福利。打铁还需自身硬,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的缺失动摇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难以从主观上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强化,与党员队伍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5〕。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日常党员教育和管理活动日趋散漫,“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形式化甚至默认取消。党组织活动由于缺乏经费,经常以广播、开会、报纸等形式展开,效果甚微。由于农村人口流动大,外出务工党员数量增多,党员组织感淡化且不能正常参加定期举行的民主生活会等活动。教育管理的缺失,导致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在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情况下,缺少了解国家政策和党的指示精神的渠道,不能把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不能以最大积极性和最敏锐的发展方式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些基层党员干部要么脱离实际,违背规律;要么好高骛远,搞短期行为;要么好大喜功,搞投机行为〔6〕。由此可见,党员的日常管理和活动的缺失是导致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不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原因。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形式传统单一
由于城乡基层党建资源的差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仍然主要依靠于广播、开会、黑板报等传统的宣传和活动方式。活动形式老套单一,在互联网大发展的时代下对于农村基层网络党建重视程度不够。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活动实施后,虽然在传统党建形式下已有重大突破,但是远程教育双向沟通性不强,资源相对较少,社会参与度低等影响了农村基层党建的快速发展。
农村党员干部的学历较低,网络工作项目少等原因导致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对于互联网党建形式推广少,应用少。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为农村的网络党建开展提供硬件支持,但由于农村党员干部的年龄偏大,对网络党建发展的意义认识不足,导致农村基层网络党建形式的推广和发展较为困难。
三、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完善创新农村村民自治体制机制
农村村民自治是农村事务管理的重要特点,在实行之初,农村人口流动少、相对稳定,农村村民自治能够很好运行。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的民主自治机制也出现问题。首先,必须进一步完善农村村民委员会和农村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制度。通过制度约束,进一步完善选举办法和实施流程,增加选举事务公开透明度,充分考察候选人资格。在选举前,乡镇政府应派驻干部充分调查走访,如实反映民意,监督选举实施。通过制度创新和完善,使农村换届选举真正能够代表最大多数农民群众的意愿。更加完善和规定村民代表大会职权,在党组织和村委会干部任职期间,加强民主监督,实行民主评议,防止某些干部任前任后两个样。由于政策和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农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基本能够保证公开举行。但是,在村两委干部任职期间,由于村民维权和监督意识不强,往往造成村两委干部不作为、脱离群众。因此必须落实完善党员代表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和活动安排,借鉴“四议两公开”工作模式,切实增加对农村党组织和农村事务的监督管理,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量不被削弱,并能够充分发挥到农村事业的建设发展中。
要完善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制度,首先要根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明确村“两委”的地位与职能,合理界定二者的职责定位和权限〔7〕。农村党组织和农村村民委员会都是服务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新形势下要不断改进自身工作方法,推进两委联席会、支部委员会等工作制度的规范化,推进会议公开,共同推动农村工作发展。村党组织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通过加强组织建设为村民委员会提供政策支持和理论帮助;村民委员会要相信党组织、依靠党组织,实事求是向党组织反映民意、建言献策。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过程中,可以借鉴河北省肃宁县“四个覆盖”工作模式,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覆盖、基层民主组织全覆盖、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全覆盖、农村维稳组织全覆盖。逐步形成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农村基层自治组织,从农村的民主制度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形成完整合理的农村自治体制机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制度完善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发展。
(二)提高党员干部思想素质
农村基层党建的实践创新,归根结底要靠农村广大党员群众来推动。党员群众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也是农村党组织建设的主体〔8〕。农村基层党员要时刻保持主体意识,更加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党员的主体意识是党员干部纯洁性和先进性的必然要求。首先,必须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信念。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农村基层党员最直接了解农村群众的利益诉求,坚定政治信念有利于广大农村党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带着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更加自觉地参加社会实践,形成农村工作强有力的保障。因此,必须加强党员干部的主体意识教育。其次,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党的作风包括工作作风、学习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思想作风。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中的重要部分,必须时时刻刻注重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党的作风建设是影响党的事业能否健康良性发展的关键。近年来的反腐倡廉活动,可以看到党的作风建设存在许多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必须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树立党在农村的良好形象。因此,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必须践行“四有”精神,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的根本所在。农村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党员发展管理松散等显示出农村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尤为重要。先进性首先体现在党员的理论政策水平,体现在建设新农村的实践中能够在遇到问题时结合党的理论方针正确地指导实践。还体现在党员干部的专业技能,农村经济在全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潮中正在发展,需要更多的专业技术性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借助党组织的力量,推动农村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