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对待你,敏感又好强的职校生
2016-05-03
在本期案例的征集过程中,本刊收到了来自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学校金月昌老师亲身经历的一个故事(以下引自金老师原文):
我办公室的橱柜里一直挂着一件羽绒服。那是学校“送温暖”给我们班黎明的,可这份温暖我始终没有送出。
事情还得从那个“一路奔跑的孩子”说起。这个孩子名叫钟涛,是那个班的学习委员,和班长林翔是我最钟爱的两个学生。那一年,咱们职校的最后一届普高理科班就他们两个考上了本科。可考走之后钟涛从没有给过我一个电话,哪怕是教师节一个短信也没有,更别说像林翔一样一到寒暑假就来看我了。
直到和林翔的一次闲聊,谜底才解开。林翔说,您还记得给钟涛写过的那篇《一路奔跑的孩子》吗?您是为了表扬他,激励大家,可能问题就在那儿。钟涛每天中午一下课就一路飞跑着去食堂是为了买3块钱一碗的面,去迟了就没有了。他每天早晨起那么早,晚上回去那么晚,除了抢时间学习之外,还因为他不想让人看见他吃什么,下晚自习我们回到宿舍吃东西,但从没看过他吃东西,有时同学给他他也不吃,后来他都是快要熄灯的时候才回宿舍。他很要强,您却写到了他的家庭贫困。有一天早读课,学工处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给了他一件羽绒服,他连包装都没拆就扔进了垃圾桶,为这事两天没有吃饭。
我的心撕扯般地疼起来。我以为我爱他那么切,没想到竞伤他那么深!
一年一度的献爱心送温暖还在继续,系部主任给我送来了黎明同学的羽绒服。黎明的身世全校只有学工处主任、系部主任和我三个人知道:他的母亲自杀,父亲是重刑犯在押。看着校园网上的报道“今年的冬天不再冷”,我的心又揪起来,这价格不菲的羽绒服虽饱含爱心,但同时也被贴上了贫困的标签。学生穿上后心会温暖吗?会有几个孩子穿呢?那个一路奔跑的孩子的身影又向我走来。
思忖良久,羽绒服最终没有给黎明。我不能让他感觉我知道他的身世,我要保护那颗敏感而自尊的心。
后来,学校图书馆招聘兼职管理员,要表现优秀的同学才能去。我动员了六个同学去应聘,悄悄给馆长打了电话,留下了两个人,其中包括黎明。读书节表彰,奖给黎明的是一套《平凡的世界》。
《中国青年报》曾刊发李涛博士的文章《底层教育梦:先天不足后天亏损》。文中提到,四川某县初中毕业生的流向与家庭所处阶层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上层子女就读市重点高中、县重点高中的比例高达66.7%和20.8%,而底层子女则没有人能人读市重点高中,仅有4%的学生入读县重点高中。底层子女入读本县职业高中的比例高达66%。职业中学成了绝大多数社会底层子女初中后的主要出路,普通高中则是中层以上子女的主要出路(按:文中家庭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划为上层、5万~10万元的划为中上层、2万~5万元的划分为中层、1万~2万元的划为中下层、1万元以下的划为底层)。这个比例虽然只是一个小范围的样本统计结果,但也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接受职业教育者大体的社会阶层属性。那么,职教工作者该如何对这个群体开展有效的教育工作,进而达到促进其最大程度发展之目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