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现状调查研究
——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等职业(国际)学院为例

2016-05-03杨超杰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任课教师学习动机动机

杨超杰,赵 娜

(1.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国际)学院,上海 浦东 201209;2.上海市民办远东学校,上海 嘉定 201800)

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现状调查研究
——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等职业(国际)学院为例

杨超杰1,赵 娜2

(1.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国际)学院,上海 浦东 201209;2.上海市民办远东学校,上海 嘉定 201800)

通过自编问卷,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等职业(国际)学院学生为被试(平行条件下对部分本科学生也做调查),调查研究其部分学习动机问题及现状,分析不同性别、年级学生之间的差异。在此基础上从学校、辅导员、学生等方面提出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对策与建议,为有关学生工作部门在开展学风建设,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等工作提供实证资料,进而提高高职学生学习成绩和学校学习氛围。

学习动机;高职学生;动机指数;辅导员

一、引言

著名心理学家张大均教授认为:“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该活动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以满足某种学习需要的内部心理状态。个体的一切有意识的活动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内驱力和诱因构成了动机的最基本因素。学习动机能够说明学生学习的原因,学习的努力程度、持续性以及学生是否愿意学习。学习动机与学习存在着密切关系,学习能产生动机,而动机又推动学习,相互促进,辩证统一。

2014年国发19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颁布后,职业教育迅速成为高校的热点。虽然,以学习动机为首的影响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一直以来都受到教育部门的关注。进入21世纪以来,高职学生学习状况受到诸多外界因素如社会评论、家庭状况、就业等的影响,学习动机因此也有下降趋势。这对学生深层次学习、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能力提高等方面都有一定负面影响,所以,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培养与激发的实践意义是深远的。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不记名的方式对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国际)学院部分在校生进行调查,被试具体分布见表1。向该学院各年级、各专业(包含文、理、工科)随机抽取学生发放问卷,平行情况下向学校本科生也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94份,得到有效问卷989份,其中,高职生501份,本科生488份。

表1 被试基本情况

(二)测试工具

根据学习动机理论基础,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国内外教育心理学关于学习动机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结合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教育教学实际确定了如下高职学生学习动机六方面的核心维度:

1.认知动机:高职学生热爱自己所学专业,对专业知识充满了求知欲,热衷于探索专业领域的难点问题。

2.理想动机:高职学生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现实意义,不会被社会上的主流评论所左右。

3.实现动机:高职学生为了今后专升本继续深造或者能谋求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而学习知识。

4.义务动机:高职学生为了集体(班级、院系、学校等)的利益或荣誉;为感恩任课教师(辅导员)、家长的关怀而努力学习。

5.依附动机:学习是以获得亲朋好友、教师(辅导员)的夸赞、同学的敬仰等为目的。

6.受迫动机:学习是以避免师长的批评与教育,避免同学的负面评论以及课程挂科为目的。

以上6个维度所组成的30 道题目(每个维度5道题)随机分布在一份问卷之中,设计出《高职学生学习动机调查问卷》。

经计算问卷各个维度的信度系数α值为0.798,问卷的信度基本达到要求。

(三)统计说明

本次问卷的结果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问卷供选答案“完全认同”、“基本认同”、“不能确定”、“基本不认同”以及“完全不认同”分别由具体数值“5 ”、“4”、“3 ”、“2”、“1”代替,将问卷数字量化并转化为学习动机的动机指数。

三、结果与分析

(一)学历因素与学习动机的关系

如表2可知,高职学生的“认知动机”是最强的,紧接着的是“实现动机”,其次是“理想动机”,最后是三类客观性学习动机;而本科生方面基本也一致,只是“理想动机”比高职学生强一些。

表2 高职学生和本科学生学习动机的比较

分析发现:就高职生而言,认知动机强度最大,实现动机紧随其后,但是,两者动机指数接近。本科学生的理想动机和实现动机则几乎一致。两类学生认知、实现和理想动机的强度明显高于义务、依附和受迫动机,其中认知动机最强,实现动机(F=10.085,p<0.001)和义务动机(F=3.522,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从调查结果上看,高职学生和本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是很接近的,特别是认知动机方面,几乎一致,与平时的“高职学生不热衷于学习”、“学习状况不如本科生”等说法相悖。两类学生最显著的不同要数“实现动机”,在高职学生中该类型学习动机强度处于第二,考虑到高职被试大部分属于非上海生源,对于这次难得的求学机会肯定倍加珍惜,实现动机自然是最高的。本科中则处于第三,此外,本科学生的义务动机和受迫动机高于高职学生,这体现了其学习动机有一定被动性,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二)高职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1.性别因素与学习动机的关系分析。从表3的数据分布我们可以认为男生的动机强度几乎全部高于女生。对于理想动机(F=6.322,p<0.05)和自我实现动机(F=5.642,p<0.05),高职男生的动机指数高于女生,而且两者之间的差异显著。

表3 不同性别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比较

根据被试家庭背景,来自于农村、多兄妹、贫困家庭的学生居多,进入大学学习不仅仅是学业的简单完成,更重要的是背负了全家人的希望,将来学有所成,谋求一份职业报效家庭、社会的动机较为强烈。因此,在荣誉感和责任感方面更胜一筹,可以解释各类动机强度高于女生。高职女生在依附和受迫动机方面则高于男生,表现出来的还是传统上“乖乖女”的形象。

2.年级因素与学习动机的关系分析。从表4的数据分布我们可以认为各年级高职学生的各类学习动机几乎都形成非常大的差异,其中实现动机(F=5.653,p<0.05)、义务动机(F=10.371,p<0.001)和依附动机(F=11.834,p<0.001)差异性非常大;高职学生在认知动机上的变化没有一定规律,在大一时最强,然后呈递减趋势,大三又有一定上升,但低于刚进校时的强度;至于理想、义务和依附动机随着年级的上升呈下降趋势;实现和受迫动机呈上升趋势,但不明显。

表4 不同年级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比较

高职大一新生的认知动机最强。考虑到在刚刚经历高考,调查对象所在高校高职学生生源质量较高以及对大学学习生活的憧憬等原因,在知识的获取方面产生较高的动机(本科大一新生的认知动机则相对低一些,数据略去)。随着年级的上升,大学学习模式将高职学生自主性不强的特点逐步显现,课程压力增大,忙于兼职、就业等因素导致认知动机强度开始下降。至于大三认知动机的反弹笔者认为有三个原因:部分同学,特别是理工科学生被迫于重修课程的压力,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对知识进行学习;专升本同学的信念加固;珍惜短暂的大学最后一段时光。

四、结论与建议

(一)高职学生和本科学生学习动机的异同点

1.高职学生各类学习动机的动机指数较高,总体均值接近3.0,与本科学生的差异几乎可以忽略。其中,两类学生的认知动机强度最高,高职学生的实现动机次之,而本科生的理想动机排第二。

2.高职女生各维度的学习动机指数总体上低于男生,而男生的依附动机和受迫动机低于高职女生。

3.在大一年级时期,高职学生的认知动机强度最高。受迫动机的动机指数与年级略微有正相关性而剩下各维度的动机指数与年级呈负相关性。

(二)调查结果与建议提出

1.注重义务、依附和受迫动机的培养与提升。调查结果表明:以认知动机(以及理想动机和实现动机)为首的“主观学习动机”的动机指数较高,明显高于义务、依附和受迫动机等的“客观学习动机”。笔者认为良好的学习动机需涵盖“主观学习动机”和“客观学习动机”并且同等要求共同发展,而且提升“客观学习动机”(除了受迫动机)是提升认知动机的前提,也是全面提升学生总体学习动机的关键。因此,在现有的认知动机强度之下,教育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的作用将十分重要。任课教师的教学艺术、师生关系良性互动、专业“正能量”的传播将是提升“客观学习动机”的重要渠道。再者,学生工作者,特别是高校辅导员需要关注学生的在校生活,积极引导、关心学生,尽可能给更多的学生锻炼、实践的机会与平台,促进学生与学生、与集体、与辅导员的良性互动,不断提升学生的自我荣誉感、自我效能感。这样必定会有利于提升“客观学习动机”。

2.注重女生群体各类学习动机的激发与提升。从调查结果可知女生群体的各类学习动机几乎都低于男生,因为考虑到所调查的专业以工科为主,下文的论述将与相关方面有所结合。笔者认为:因为大部分工科女生都不会像传统高职男生那样走基层、从事翻班等一线操作岗位,因此对于高职女生群体的引导和教育最好要将就业方向与专业方向相结合(如工科领域的文职工作等),否则,对培养女生较高的学习动机会有一定难度。男女生在学习动机方面的不同特点更加凸显,这体现了高职专业学习模式对男女生的差异性。调查结果又表明高职女生群体的依附动机高于男生,从一定意义上讲,说明任课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对女生的鼓励与赞扬,将女生的优点正确引导到专业学习中。这一结果对于以工科为主的高职院校来说是一大突破,需要继续保持。

3.注重学习动机持续性培养。调研结果表明:高职学生各类学习动机(除受迫动机)随年级上升有明显下降趋势。大二阶段主要以专业课教授为主,是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确定、就业方向确定的关键时期,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最重要的阶段,任课教师在大学各个阶段都需要注重对学生的认知动机进行培养和激发。结合专业实践教学,深化应用型高校职业导向的教育理念,将学生从较低的专业水平引导到“准专业”的层次,提升专业认同感与归属感;而辅导员的工作同样重要,需要将高职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建设等内容结合,激发学生为祖国、为家乡的发展做贡献的意识。

总之,如果在大二阶段,我们教育工作者能进一步注重并加强学习动机的培育,那么到大三阶段,学生的学习状态较现在的会存在一定区别,学业问题减少,就业质量也会进一步提升。

(三)其他方面的建议

1.学校与任课教师。首先,高校的学风建设往往只由学生处或教务处开展,没有形成全校整体的、连续的效应。任课教师也迫于各类科研工作压力,课堂教授质量难以保证,只是应付正常教学工作,久而久之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热爱学习,不会学习,不能学以致用。其次,在学风建设方面一直缺乏一套有效的、规范的模式,形式化严重。很多高校在新生入学时就狠抓学风,口号很响亮,这样显然远远不够。

2.辅导员方面。一是做好入学教育。作为一线的学生工作者,辅导员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引导并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特别是新生入学时需要开展“新生专业教育班会”讲座、沙龙等多种活动形式,邀请班导师与专业任课教师介绍本专业情况,与高年级学生结对,使新生的困惑降到最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辅导员需要定期召开班级座谈会,邀请各类学生代表向同学们讲述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特别是优秀学生,学习优秀的困难学生。让班级同学了解他们的心路历程,以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使命感,一定的危机感,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特别是要鼓励学生加强心理上的锻炼,形成坚定的品质。二是加强与专业课教师的沟通协调。辅导员在提升学生学习动机中的重要任务是做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的中间人。高校教师的职能决定了与学生接触的时间不会很多。对任课教师的评价工作是重要环节,辅导员要正确引导学生对于每一位任课教师做客观并公正地评价,以合理的途径和方式传达任课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辅导员要深入到学生和任课教师中,注重与学生、任课教师以及其他教务部门的联系,在师生之间起到沟通、协调的作用。有了辅导员的桥梁作用,学生问题解决能够有效落实,学习动机自然都能得到较大改进。三是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的主要动机是今后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因此,积极协助学生就业是高校的重要任务。目前,大多数高职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都表现出来犹豫、矛盾等心态。因此,高校辅导员需要开设就业指导、就业情景模拟等培训,从大一开始就关注学生职业规划非常有必要。另外,以下两方面工作也很重要:一是指导并鼓励学生参与“挑战杯”、“知行杯”等创业、实践项目,引导学生主动创业和就业,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转化第一课堂学习成果;二是积极为学生就业服务,如为学生提供就业心理辅导,就业信息收集、就业判断等方面的帮助。消除他们的后顾之优。总之,只有让学生对未来的就业有信心,这样才能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

3.学生方面。一是运用榜样示范提升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在以下三方面对学习动机产生作用:首先是学生的行为选择性,其次是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努力程度以及解决问题的自信心,最后是学生的思维定式与情感反应模式。因此,高职学生应该结合这三个方面提高自我效能感。特别是向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学习,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类似“校友座谈会”等活动,学习相关优秀毕业生的“经历”。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端正学习动机并向自身的目标努力前进。二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努力完成学业的同时还需要积极参与班级建设,成为一名不仅成绩好而且工作能力强、值得师生信赖的班级先进分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倡自我教育与管理。利用好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优秀学生干部等先进分子,关注与关心同学的思想变化、生活状况和学业问题,增强班集体凝聚力,自觉成为师生之间学风建设的中坚力量;积极参与校园文化体育活动以促进班级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同学间的感情和友谊,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与自律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促进班级整体学风建设,从而提升学习动机。三是开展人文关怀,关心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由于生源原因,调查对象所在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群体量较大,如果这一问题能够有效解决,良好的学习动机建设就没有意义。目前,各类奖、助、贷制度已经成熟,而且政策力度都在不断提高,困难生的生活压力已经有所缓解。对于相关学生而言,首先要积极参与学校勤工助学岗位的机会,凭借主观努力让自己的经济压力有所缓解;其次,学校也要关注相关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合理面对挫折和压力,解决物质上困难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解困。对于其他同学也需要积极开展人文关怀,力所能及的帮助相关同学,平等看待每位同学,让班级更温暖。

五、结语

分析研究高校高职学生群体的学习动机及现状,找出解决对策是创建优良学风、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从容面对未来求职与职业发展的关键。有效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让学生学习好大学学业的重要前提。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高校辅导员,要把握时、效、度,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大一阶段,刚刚进行角色转化,动机强烈,但是学生对未来的规划还是很模糊的。如果能利用好这个关键时期并进行相关思想教育,不仅能帮助新生较快适应大学生做并做好定位,而且也能积极引导形成确立正确的三观,起到较好效果。同时,高校辅导员要不断学习与在职提升,关注国内外时政,使工作具有时代性,把新信息、新知识传递给学生。

[1] 张大均. 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65.

[2] 杨超杰,胡胜利. 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研究[J].化学教学,2014,(3).

[3] 王佳权. 大学生师生关系、学习动机及其关系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5).

[4] 赵平. 应当把学风建设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J].中国高教研究,1998,(4).

[5] 刘滨. 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特点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9,(3).

[6] 刘芳. 浅析对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5, (1).

[7] 冯刚. 辅导员工作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8] 李雪平. 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的相关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5).

[9] 田澜,潘伟刚. 大学生学习动机问卷的初步编制[J].社会心理科学,2006,(6).

(责任编辑:张 静)

A Survey of Learning Motiva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aking CIVE of Shanghai Second Polytechnic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YANG Chao-jie1, ZHAO Na2
(1.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Shanghai Second Polytechnic University, Shanghai, 201209; 2. Shanghai Far-east School, Shanghai, 201800 China)

The paper takes some students in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CIVE) from Shanghai Second Polytechnic University(SSPU) as the researching objec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parallel, some undergraduates were also tested) and applies questionnaire to investigat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s and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genders and in different grades of students.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the paper provides som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colleges, tutors and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s;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index of motivations; tutors

G715

A

1674-8689(2016)03-0087-05

2016-07-20

杨超杰(1988-),男,上海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国际)学院讲师,教育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赵 娜 (1988-),女,山西长治人,上海市民办远东学校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学。

2014年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项目编号:ZZegd14032。

猜你喜欢

任课教师学习动机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动机不纯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