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研究

2016-05-03李玉萍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校企院校高职

李玉萍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河南 郑州 451200)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研究

李玉萍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河南 郑州 451200)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趋势。党中央提出的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的发展举措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问题提出新的发展需求。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作为高职院校创新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成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实践水平的发展渠道。文章针对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发展意义、主要问题、强化策略进行探究。

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职业能力

新时期下,我国一些地区出现“招工难,技工荒”的严峻用工形势,而同时大学毕业生却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就业形势,这种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结构不匹配现象对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新课题。早在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中就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口号。自此,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的“双创”结构成为社会各个行业的指导方针。2015年5月,国务院颁行《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确立到2020年建立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普及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党中央所提出的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的发展举措,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也提出新的发展需求。如何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发明”,成为当前部署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发展重点。

从根本上说,轻理论、重实践的教育模式不足以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能够更好地弥补多项教育缺失。高职院校通过开设创新课程等形式,充分纳入学分考核机制,通过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扩充高职教师兼职队伍,为大学生开拓视野、强化技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口,强调“行业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可以说,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在营造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上,还是在开发创新创业教育虚实结合实训项目、构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等方面。

一、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创新创业的具体分类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中,学校和企业可以相互补充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在达到“双赢”局面的同时,能够利用三位一体、五位一体、项目教学、订单模式、产学结合等形式,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基地和教育平台。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即学校主导型创新创业教育、企业主导型创新创业教育和校企融合型创新创业教育。

(一)学校主导型创新创业

在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中,通过校企结合的办学模式,能够实现产学结合、自主创业等问题的相互结合,使创新创业成为提高学生全面素养的根本目标。从具体内容上看,学校主导型校企合作形式指的是以学校为主,培养学生理论知识、职业技能的教育教学工作。主导型教育产业能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进一步凸显学校的主体地位、提升企业的教育作用。这种形式在培养高职生理论知识和技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激发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但不利于高职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的锻炼,对其企业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足。

(二)企业主导型创新创业

企业主导型创新创业指的是企业和高职院校共同参与办学,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就业养成的教育项目。企业管理者能够根据企业的发展方向,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理论教育,从而促使有意于创新创业的高职生在企业中拥有良好的孵化基地。这一发展类型是建立在企业自身生产的运行上,能够使良好的企业项目融入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从而增进创业人才的发展和提高。但由于国内关于校企合作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对校企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没有明确规定,企业本着以利润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模式,在共同培养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和疲于应付。

(三)校企融合型创新创业

在此项教育模式中,高职院校和企业形成“1+1”的办学模式,能够将学校和企业的发展资源融合在一起,形成资源互补、扬长避短的教育形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增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保持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校企合作平台的构建。该种模式兼容了上述两种模式的优点,是需要鼓励并真正在实质上做到位的一种模式。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中凸显的常见问题

校企合作模式探究的是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发展联合,广大教育工作者要针对高职院校和企业所处的环境、组织形式进行多项探讨,进一步增进合作的深度。但是,在两者的合作中依然存在一些常见问题,亟待相关部门予以重视。

(一)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遇到的问题

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为尽可能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增进就业保障,各高职院校都进行了深入的开拓。但是,在当前高职教育过程中,学校在招生渠道、课程设置、技能培训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在教学目标上,没有和市场需求进行全面匹配,容易造成“用工荒”的发展局面。同时,在企业所需人才的培训中,需要试图进行不同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多项教育模式,进一步探究校企合作的发展效果和专业课程设置。

除课程培训上的问题外,在学生综合素质上,普遍还存在学生就业意识弱、就业积极性弱、团体协作能力不足等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除了因为团体活动较少等原因外,还表现为学生团结意识、协作精神的缺乏。在学校对教育的鼓励措施上,很多学校还存在着对创新创业问题认识不足、校企合作不深入等情况。在教师的激励模式上,很多院校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不足,难以实现良性的激励机制和完善的奖惩措施。

(二)企业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遇到的问题

当前,在企业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模式中,出现“高职院校热、企业冷”的发展现状。在合作运行上,企业参与者的合作仅仅局限于当前的用工问题,存在明显的功利性,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和校企共赢的认识。同时,校企合作容易受到“功利性”、“效益型”思维影响,在思维想法上缺乏深刻认识。例如,很多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追求的是“低成本、高效益”引发的经济投入,是追求利益的发展团体。因此,在学生实训过程中,企业往往不愿意花费较多的实践时间进行教学、实训,特别是在高职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缺乏对教学计划的修订。

此外,企业无论是在师资投入还是在资源共享上,都明显力度不足,难以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提升,无法使学生掌握较为实用的技术和技能培训。

(三)政府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遇到的问题

当前,党中央从宏观上强调要突出高职生和企业技工的相互合作,要根据校企所处的环境,对促使高职教育企业能够融入工作形式中进行有益的尝试。但现阶段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强化模式缺乏系统性的构建,缺乏对高职院校基础能力建设的深刻认识。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校企合作中形成的科研模式不够具体,相应的合作探究制度也较为缺乏。在机构组织合作、科研管理等方面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行业管理机制和创新意识亟待优化。

(四)社会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遇到的问题

当前,在我国社会对创新创业的意识还较为片面。社会对创业意识仍然缺乏,难以形成完善的学习机制、竞争机制和管理机制。校企合作教育形式的发展基础仍然薄弱。社会大众普遍认为创新创业工作只建立在学校、企业的工作上,难以实现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三、如何强化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为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创业者参与到管理队伍中,必须要进行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增进创业项目和企业发展的良好对接。因此,要通过不同的发展策略,提升高职生的创新创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一)提高校企合作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关注意识

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本质上,实践性是提高学生创业水平和素养的根本能力。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只有不断提高创业意识,才能使学校和企业相互联合,建立科学的创业教育培训基地。

首先,不管是在高职院校还是企业的发展之初,要建立客观的发展思维和关注意识。促使企业和学校在联合之初就紧密融合,使企业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其次,要在高职院校和企业的相互融合方面进行科学管理,建立服务目标,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企业技术。在校企合作的团队塑造中,对高职院校管理队伍进行高效培养,逐步实现校企合作的策划和实施,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在理论知识传授过程中,充分考虑从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发展定位出发。

再次,在高职院校教育方面,要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团队的确立。学校方面,要改变传统的校企联合方式,在企业发展初期进行不断的强化和发展,在前期策划模式中,可借鉴时下热门的PDCA教育模式,通过成立校企合作团队的发展形式,进行任务类、项目类的教育目标课程。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始终做到产业化经营、管理和生产。在具体的发展流程中,要合理利用企业的各项资源,在机器设备、创新创业教育风险等方面,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深入研究,促使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得到充足的锻炼。

(二)实现创新创业发展的任务教育体系

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过程中,除了要强调培养教育人才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还要促使高职院校所传授的知识能够跟得上技术的发展脚步,进一步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技术应用。因此,在制定培养方案的教育过程中,进一步制定实践教育环节,构建一个“实验、模拟、实训、系统”的任务教育体系,将各个发展环节贯穿在一起,形成系统化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构建出具有特色实践教育体系的创新结构,提升任务教育体系的构建形式。

同时,高职院校管理者要有步骤的进行人才需求调研,通过企业行业之间的定期交流促使高职生能够积极参与到主动性教育模式的构建中。通过对毕业生的沟通交流,进一步强化对用人单位的回访。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方案设定上,充分考虑企业的发展需求,建立稳定的实践教育体系和实习基地,增进课程实验、系统综合、工程时序等多项实践环节,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的发展形式。例如,在某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上,高职院校管理者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学校和企业的相互结合上进行强化,在校企之间,进行近期、长期的合作目标分析,最终实现“工学产业”的双向融合。

(三)增进产业融合的创新创业主导产业

为培养科学完备的组织人才队伍,在人才培养素质的创设中,广大高职院校管理者要具备过人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对口、对接的工作培训,对于学习电气设备专业的学生,可以联合当地知名的电气设备企业、汽车4S店等企业机构,使高职生能够直面企业,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和融合。对于数控专业的学生可以组织他们到相关部门的机械产品加工车间进行实习,建立以“企业需求为主导”的教育培训目标,进一步提升以企业为主题的实践教育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课题研发技能。

除此以外,在企业发展措施上,还要加大力度挖掘适合高职院校和企业相互联合的工作岗位,尽可能地提升专业课程的岗位对接实践,从而为高新技术研发创造更加优越的发展条件,提升高职生和企业员工培训的发展契机。企业可以适当增加“校企现场培训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对相应工作岗位的认知。也可以采取设备投资和技术管理的手法,通过联合办厂、互动办学等形式,实现企业科研项目和学校专业课程的发展融合。

(四)落实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指导课程的开设过程中,为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育他们“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理念,要在高职院校业务操作中融入系统化教育结构,利用就业指导中心、教务处等高职院校相关部门,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师要在实习指导管理上提高工作的精细化管理,通过教育讲座、创新创业汇报大会等形式,为学生宣传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联合企业、政府、社会等相关部门,加深对高职毕业生的创新创业理论融合。鼓励他们在进行充足的市场调研后,谋求创新创业发展点,促使高职生了解相应的创新创业政策,将自身的想法付诸实践,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另一方面,还要做好学生后续的创新创业维护工作,为具有创新创业意向的学生建立“创新创业实践档案”,鼓励他们不断增进团队协助精神。高职院校管理者还要联合企业,通过“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孵化演讲”等形式,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进行关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促使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实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策略的帮扶和引导。将“双向选择、校企联合”的发展形式融入办学特色中,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校企文化联合发展的成效。

[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要做好分类[EB/OL].http://news.gmw.cn/2015-07/14/ content_16291381.htm.

[2] 孙秀丽.大学生创业实践中的校企合作模式探讨[J].教育发展研究,2011(7).

[3] 陈月艳.校企合作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构建研究[J].新西部,2011(6).

[4] 高文思.以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分析[D].哈尔滨:吉林大学,2011.

[5] 肖凤翔,雷珊珊.浅析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基本类型[J].职教论坛,2012(7).

[6] 俞金波,黄文光.大学生创业类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 2010(5).

[7] 赵越.高职院校推进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措施[J]经济研究导刊,2015 (20):170-172.

[8] 李松,马瑛,陈前利.高等院校校企“共赢”合作模式分析――基于中国和美国比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12).

(责任编辑:耿凤娟)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LI Yu-ping
(Zhengzhou Chengg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Zhengzhou, 451200 China)

The paper holds that in the mode of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enterprises, as an important practicing base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become a key position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and enhance the practical ability. The author of the paper studies the significance, the problems and the strengthening strategies of the vocational colleg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the mode of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vocational college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ofessional ability

G718.5

A

1674-8689(2016)03-074-04

2016-08-01

李玉萍(1984-),女,河南商丘人,郑州成功财经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研究”、河南省大中专院校就业创业课题“河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性问题研究”阶段成果。

猜你喜欢

校企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